APP下载

留学生学习汉语名词的偏误分析及其原因探析

2009-07-30杜焕君

文教资料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语义学偏误词典

杜焕君

摘要:留学生在学习名词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偏误,而工具书是导致其偏误产生的原因之一,目前的词典对于名词的释史多采用单一的定义式的释义。这种方式不利于留学生对于名词的学习。多维释义方式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名词偏误原因多维释义

一、常见的名词偏误

名词是汉语中的一个大类,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必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留学生学习名词的过程中有一些比较常见的错误,有许多学者对于留学生学习名词学习方面的偏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发现留学生在其学习名词的过程中的偏误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名词的单双音节同义名词的使用偏误

如:(1)在我国家,我们没有心脏病的治疗。

(2)我们同学们却不少:四十多从十一个国来的同学。

在以上两个例句中。双音节名词“国家”和单音节名词“国”的用法产生了偏误

2对汉语名词中的时间词的使用偏误

如:(3)她每天学习四点。

(4)我们上午八小时上课。

这两个例句中,对于“点”和“小时”的使用发生了偏误。(3)句是说学习占用的时间,应该改为“小时”,而(4)句是要说在什么时间上课,应该改为“点”。留学生在对此类的时间名词的使用上常常区分不清,容易发生偏误。

3对方位词的使用偏误

如:(5)现在我在北京里学习汉语。

(6)她把那张画儿挂在屋子的墙里了。

(5)句对于方位词“里”的具体使用不清楚,不知道在具体的地理名词后面不能再用方位词“里”。(6)句中对于“里”与“上”的区分也未能完全掌握。

4对名词与量词的搭配使用的偏误

如:(7)我来中国已经好几月了。

(8)我会说两个语言,英语和汉语。

(9)我的国家没有四个季,只有夏季和秋季。

(10)我家除了我还有两位人,爸爸和妈妈。

5普通名词误用

如:(11)她今年二十年,我二十一年。

(12)结婚以后他们很恩情。

6词尾“们”使用不当

如:(13)三个女孩子们把鲜花送给代表了。

(14)我们的老师们是中国人。

留学生在学习名词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以上的各类偏误。从偏误产生的表象上我们可以分为以上几类,但是从偏误的性质来分,这些偏误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义辨析不清。(2)语用意义不清,即不能正确地掌握名词的使用环境。(3)搭配用法不明。(4)语法结构不清晰。(5)诃法区分不清。(6)词语的色彩区分不清。(7)语序把握不准。

二、偏误产生原因分析

那么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呢?首先,语际的迁移是主要的原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母语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在对具体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身所拥有的思维、文化和逻辑能力会使其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按照母语的习惯进行推理和类比。这是偏误产生的内在原因。除此之外,教材的编纂不够精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准确地解释及没给学生足够的练习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有的学者提出,没有很好的工具书也是一个深层的原因。刘春梅(2006)在她分析《现代汉语单双音同义名词的主要差异》中曾提到:“做这一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翻阅了几种比较权威的、常用的语文学习词典。在《现汉》、《8000词》和《新华词典》中,单双音同义名词的释义模式,常常是N单和N双一者为另一者的释语,或N单和N双的释语基本相同,词条所举用例有限或没有,《8000词》的英语翻译与教材情况基本相同,N单和N双常常使用相同的英语词汇翻译,像‘分钟、‘点钟这样的常用词,《现汉》中竟没有收录。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学生无数次翻阅这些工具书,也很难从有限的词条用例中发现N单和N双的差别。”

对于现有词典的名词的释义方式。曾有学者做过探讨。符淮青(1996)在他的《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中详细探讨了“名物词的释义”:“名物词,指动物、植物、矿物、器械、日用器具、用品等等的名称,以及其他众多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名称,它们是名词。定义式的释义(种=种差+类)是解释这类词的最主要的方式。由于释义不同,表达上的变化,定义式释义在运用中有各种变式。”许德楠(1984)在其《名词特点与汉语辞书编纂》中谈到:“一部汉语语词词典所收词条中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般辞书对名词多从语义上加以解释,而较少谈及它们的词法的、句法的特点以及意义与形式的关系。”北京语言大学的周道娟(2001)曾在其硕士论文《(现代汉语词典>新旧版本动词、名词、形容词同一义项释义对比研究》中,详细地考察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的名词释义模式的变化,提出了另外两种名词的释义模式,即比喻式释义和语词式释义。所谓比喻式释义即在对名词的定义式释义的基础上指出其比喻义,如“康庄大道:宽阔平坦的大路比喻光明美好的前途”。而所谓的语词式释义是只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释义,如“基点:中心,重点”。而符淮青(1996)在其《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中曾指出:“词由比喻产生的表名物词的意义,‘比喻二字表示现义和原义的联系,其余词语仍可归如上面分出的各种类型的释义中的第三种释义。”而其所谓的第三种释义是“‘种差+类组成偏正词组的定义式释义。这种方式有时添上列举被释词表示的事物的个体或各个品种的内容”。所以,归根结底,比喻式释义仍然是定义式释义的一种。因此,目前汉语词典对名词的释义主要采用了定义式释义和同义对释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是传统词典常用的两种定义方式。目前词典所用的这些释义方式的明显缺陷在于它们的“循环论证性”(王馥芳,2003)。除此之外,还有学者针对名词中的具体问题曾做过探讨,如邱立坤(2007)曾对《单音节名词的释义模式和三音节名词的语义结构关系》作过探讨。

三、名词的多维释义

目前的汉语词典对名词的释义多采用传统的词典语义学,他们关注的是一个语词与另一个语词的区别性,词典语义学多采用区别性释义法,这些方式难以完成词义的完整的描写任务,不是多维的释义方式,这些释义方式局限于名词的“指称意义”。对于名词的内涵意义、象征意义、情感意义等没有涉及,不利于留学生对于名词的把握。没有吸纳原型理论及其他有助于词典释义的语言学理论的精髓。20世纪70年代,认知语言学兴起,传统的语义学受到了认知语义学的冲击,因此,基于传统意义观的词典编纂也被迫从认知的角度重新思考词典的编纂。原型理论被认为是挑战传统词典语义学的最好武器(王馥芳,2003)。如《麦克米伦词典》已经在其词典中运用了原型理论。在主义项之下又设立的次义项。

从当代词典学的研究现状看,多维释义方式在学习型词典中越来越多地得到提倡。章宜华教授在其《语义学与词典释义》一书中提出了积极型词典要使用多维释义方式。多维释义方式认为,语词间的意义不只是概念特征,概念只是意义的一部分。意义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语义的形成与人的身体感观、经验、事务、观念、图式、心理空间和抽象思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语义的表述与理解又与语法、语境、分布结构和使用规则是密不可分的;意义表征是一种多维认知语义结构,它从多个语言层面反映出语义信息。除此之外,目前词典对于名词的释义多是从编者的角度出发,没有从用户的视角进行释义。目前词典学界逐渐认识到从用户的视角考虑问题的重要性。提倡从用户的视角进行调查和研究,把释义的内容和方法建立在用户的接受视野和期盼视野上。释义的“好坏”决定了词典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查阅者的需要,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疑惑。

也有学者运用结构主义语义学的理论对现代汉语名词进行了语义分类(王惠,2004),把名词分成一个具有系统的上下位关系的新框架。将具体事物、抽象事物与过程、时间、空间并列为五大类,然后再逐层细分。这一分类法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目前认知语言学正在兴起,如何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词典的名词进行释义,改善原有的释义存在的缺陷值得我们去研究。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中,原型理论被认为是挑战传统词典语义学的最好武器。然而到目前为止,用原型理论揭示现代汉语名词的语义特征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根据不同的原型表征对名词进行分类,并进一步用原型理论从多维角度改善汉语名词的释义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语义学偏误词典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词典例证翻译标准探索
哈特的语义学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财产权概念的语义学考察
《胡言词典》(合集版)刊行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
西方语言哲学与俄罗斯当代语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