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涯规划: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载体

2009-07-30

文教资料 2009年11期
关键词:生涯人格个体

齐 玲

摘要:本文从生涯规划与健康人格的概念出发,阐述了生涯规划与健康人格塑造的内在联系。着重分析了生涯规划在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中重要的作用,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生涯规划这一载体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生涯规划健康人格大学生

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一直是各个领域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长期追求的目标。加强大学生健康人格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必要结果,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可以说已经在大多数教育者认知上达成了一致,中共中央、国务院更是在2004年10月14日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塑造健康人格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是新时期任何教育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与责任。笔者以生涯规划为切入点,试图挖掘生涯规划在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中的功能,以期为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提供若干参考意见。

1生涯规划与健康人格概述

1.1何谓生涯规划。

所谓生涯规划,其实就是对人的一生进行规划。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长期发展的产物。生涯规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涯规划又称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旷义的生涯规划是个人规划其未来生涯发展的过程,即设定个人生涯目标,然后设计为完成生涯目标而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评估和目标设置的过程,它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系统的、持续的方法去探索和发展他们的人生。尽管职业发展在大学生生涯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但本研究者认为职业并不能等同于生涯。对于大学生而言如何学习,学会学习即学习规划同样很重要,因此本研究中的生涯规划采用广义上的内涵。

1.2健康人格的定义及其特征

与“人格”定义一样,心理学关于何谓健康人格的定义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健康人格定义。一般认为。健康人格,就是指人具备良好而健全的做人的品质。它是一个人学习和才华、气质和风度、品质和品格的总和。它体现着一个时代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基本的标准。

研究者还热衷于研究具有健康人格的个体具有哪些特征。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奥尔波特认为健康人格就是“成熟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马斯洛则将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的人格特征作为健康人格的标准,弗洛姆的“创造性的人”,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等等。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描述中的共同点,即研究者都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对健康人格特征进行描述:一方面。将人格作为个体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健康人格是心理各个方面都能够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实现自我潜能的人格。另一方面将个体作为社会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健康人格的个体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使得自己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正如我国研究者罗晓明提出的健全人格的个体主要集中体现出完整统一的自我,以及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统一两个方面的特征。个体内心是否能够形成有效的自我平衡调节机制,对于实现健康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个体只有通过内部的平衡机制才能实现人格各部分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时协调个体的内环境与社会环境,最终达到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前提下,实现自我潜能的目的。

结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健康人格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等。(王奎东,2008)

2生涯规划与健康人格塑造的内在联系

2.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生涯规划与塑造健康人格的共同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阐述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其二是指人的才能、志趣和审美能力的多向度发展:其三是指品格和道德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在客观了解自我,以及所处环境信息的基础上,确立生涯发展目标,进行自我完善,不断超越自我,最终实现生涯目标同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格各个组成部分的协调、全面发展即塑造健全人格最终目标,更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2.2“以人为本”是进行生涯规划以及塑造健康人格的共同原则。

“以人为本”在教育中主要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尊重学生个性,将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有机结合。生涯规划,以及塑造健康人格都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从本质上来说生涯规划,以及健康人格塑造都是一种人本管理,充分尊重个体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得每个学生的潜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生涯规划在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中的作用

3.1着眼自我,促使个体科学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依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正面临着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混乱的发展危机。个体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的变化使得个体开始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外在生存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处于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有关自我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常常感到内心迷茫,失去自我价值的追求,生涯规划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方式。首先,生涯规划给个体探索自我提供了内在动机,规划过程中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茫然,以及对未来的期许都极大地唤起青少年自我探索的欲望,进而推动个体自我认知的行为;其次,生涯规划以现实自我为出发点,利用心理测试或者团体活动等辅导方式使帮助个体对自我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可以说,个体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

3.2着眼未来,突破现有思维的局限,激发个体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当今社会是一个重视未来、强调发展、飞速发展的时代。它要求大学生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以及自己。生涯规划发展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看待个体的一生,使得自己能够及时地了解社会的变化,了解社会的需要,择世所需,发展自我,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涯规划的目标,使得自己更好地向生涯目标靠近。这就需要个体立足未来,使得自己的生涯目标具有前瞻性,突破现有思维的约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

其次,就每个个体而言,面对未来的生活,个人如果有选择的机会,必定会择己所好,为了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个体会主动探索与自我相关的内容,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兴趣价值等,也就是通过生涯规划能够极大限度地发挥个体主动性,发挥个体的潜能。

最后。从本质上来说,生涯规划是一种目标管理方式。人们通过整合各种信息,规划自己的一生,而一旦这个目标形成又势必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个体为了实现自己为自己制定的目标,会主动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自觉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自我的创造性,克服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从而使得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3.3着眼社会,提高个体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生涯规划主要任务就是如何依据现实条件(主观与客观),树立人生理想,处理好个人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现实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归根到底,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使得个体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生涯规划立足协调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这样的自我发展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应该与社会发展同步。因此,为了更有效地规划人生,了解社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对于大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只有充分了解社会环境才会进一步明确奋斗方向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目标,找出自己实际能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劣势,不断地完善自己,这无疑会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4结语

生涯规划就是个体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生涯规划帮助个体在自己绘制的人生蓝图下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这个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目标管理过程。生涯规划与健康人格塑造有着相同的目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涯规划与健康人格塑造具有相同的教育原则——以人为本,这些都使得两者的结合成为可能。生涯规划对于塑造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健康人格所具有的人格特质,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应该进一步发挥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生涯人格个体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