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几道荆州菜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2009-07-30李晓云

文教资料 2009年11期
关键词:鳝鱼菜名主料

李晓云

摘要: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了几道荆州菜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重点探讨了如何在了解荆州菜名的文化内涵的前提下,结合功能对等理论对其进行准确翻译,旨在对荆州菜名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帮助,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传递。

关键词:荆州菜名

文化内涵功能对等理论翻译

一、引言

目前关于中文菜名的翻译,国内学者朱葆琛(1992)在《最新汉英旅游词典》中列举出约600种中文菜名的英文翻译。任静生(2001)在《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一文中归纳提出了6种具体实用的英译方法。包括直译法、直译十释意法、意译法、“移花接木”法、音译+释意法、“随机应变”法。李郁青(2002)在《中国菜式命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一文中阐述了四大菜系的文化内涵和中国菜式命名的特点。郭廉彰(2003)在其主编的《简明汉英中外旅游词典》中详细列出了4000多种中文菜名的英文翻译。黄芳(2007)在《中餐菜单译法研究》一文中指出了4种中式餐名的翻译方法,即以主料开头,以烹制方法开头,以形状或口感开头及以人名和地名开头的翻译方法。2007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北京市商务局编制了《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列出了翻译原则,规范了2753道中餐菜名的英译名。

本文拟从功能对等理论探寻鄂菜中荆州菜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旨在对荆州菜名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帮助,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传递。

二、荆州菜名的文化内涵

荆州菜由武汉、荆州、黄州三种地方风味菜构成。荆州菜以烹制淡水鱼鲜见长,以各种蒸菜最具特色:用芡薄,味清纯,善于保持原味。例如:

1龙凤配

“龙凤配”是古荆州的传统名菜,有千余年历史。

传说三国时期,东吴为了讨回荆州,施用了美人计,骗刘备过江招亲。诸葛亮将计就计,东吴弄巧成拙,使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当刘备偕夫人孙尚香不安地从东吴回到蜀国时。诸葛亮张灯结彩,大摆宴席,为主公接风,并令当地厨师做了许多既有当地特色,又有吉祥寓意的佳肴。其中最有寓意的吉祥菜便是“龙凤配”。其以大黄鳝和风头鸡制作而成,大黄鳝象征着龙,凤头鸡象征着凤。这两样菜都是美味佳肴,但味道各异,将这两样菜放在一个盘子的两边,寓意着刘备和夫人夫妻恩爱。此菜传到民间,一直流传至今。

2鱼糕

鱼糕是荆州一带特有的风味,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为人称道。传说舜帝携女英、娥皇二妃南巡,过江陵(荆州)一带时,娥皇困顿成疾,喉咙肿痛,唯欲吃鱼而厌其刺,于是女英在当地一渔民的指导下,融入自己的厨艺,为娥皇制成鱼糕。娥皇食之,迅速康复。舜帝闻之,大加赞赏。鱼糕从此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

3皮条鳝鱼

皮条鳝鱼是沙市的传统名菜,已有数百年历史。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监利人朱方哲任台湾宜兰县令,当地发生鳝鱼打洞拱垮田界纠纷,他叫随去的荆帮厨师特备以鳝鱼为原料的筵席,请原被告一起品尝,提倡大家捕食缮鱼,从根本上解决纠纷,从而把食鳝的习俗传人台湾,成为佳话。此等以鳝鱼为主料,制熟后犹如皮条而得名。又以形如竹节,也叫竹节鳝鱼。

4冬瓜鳖裙羹

“冬瓜鳖裙羹”是荆州的一道传统名菜,它是用肥大的雄鳖(又称甲鱼)的裙边和嫩冬瓜,加鸡汤、调料焖煮、清炖而成。据《江陵县志》记载,北宋时,宋仁宗召见荆州人张景,问他江陵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张景回答说:“新粟米炊鱼子饭,嫩冬瓜煮鳖裙羹。”可见,“冬瓜鳖裙羹”在宋代就闻名于世了。

5千张肉

用五花肉为主料制作而成,是湖北江陵地区传统筵席上的“三大碗”之一。

相传唐代有一个宰相,名叫段文昌,是远近有名的美食家,也是一位烹调高手。他经过多年的实践,自编了菜谱若干卷。“千张肉”这道名菜就是他首创的。唐穆宗年间,段文昌回老家省亲,当他宴请亲朋好友时,厨师做了许多菜,其中有一道形如发梳,称之为“梳子肉”,块大肉肥,几乎无人食用。宴罢,段文昌提出了改进的技法,他让厨师将肥肉换成猪五花肋条肉,将炸胡椒换成黑豆豉,并增加葱和姜等作料。数日后,段文昌要离别家乡,再次宴请乡亲。厨师照他的指点重做了“梳子肉”。此菜色泽金黄,肉质松软,味道鲜香,肥而不腻,客人争相品尝,食罢纷纷询问此为何菜?段文昌见此菜肉薄如纸。便随口取了个名字:“千张肉”。于是,这道菜便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和大小饭店,一直流传至今。

三、功能对等理论与荆州菜名的翻译

Eugene A,Nida(2001)在Language and Culture-con- texts in translating一书中阐述了功能对等的理论。功能对等最低的、现实的定义可以表述为“读者对译本的理解程度应该达到能够想象原语言读者是怎样理解和欣赏语篇的”,功能对等最高的、理想的定义可以表述为“译本的读者能够与原语言读者理解和欣赏语篇的效果一样”。

如何运用这一理论于荆州菜名的翻译中,需要了解菜名的文化内涵,包括菜的配料和烹饪方法。2007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北京市商务局编制了《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列出了翻译原则,包括第一,以主料为主,配料为辅的翻译原则;第二,以烹饪方法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第三,以形状、口感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第四,以人名、地名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第五,体现中国餐饮文化,使用汉语拼音命名或音译的翻译原则;第六,可数名词单复数使用原则;第七,介词in,with在汤汁、配料中的用法。

根据这些翻译原则,可以具体分析荆州菜名的翻译。

1龙凤配

从菜名看,无法了解它的配料。了解了这道菜的文化内涵后,知道是它以大黄鳝和风头鸡制作而成,大黄鳝象征着龙,凤头鸡象征着风。如果直译为龙和凤,势必会造成误解。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来看,为了体现中国餐饮文化,可以使用汉语拼音命名或音译的翻译原则。中文菜肴名称无法体现其做法及主配料的,使用汉语拼音,并在后标注英文注释。因此可译为:Longfengpei-eel meat in Sichuan chili sauce and house speciM chicken,

2鱼糕

鱼糕以鲜鲩鱼糜为主要原料,肉质细嫩,富有弹性,咸淡适中。它可直译为:Fish Cake。

3皮条鳝鱼

皮条鳝鱼以鳝鱼为主料,制熟后犹如皮条而得名。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为皮条和鳝鱼。势必会造成误解。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来看,可采取以形状、口感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因此,可译为:Thong-ShapedEel。

4冬瓜鳖裙羹

它是用肥大的雄鳖的裙边和嫩冬瓜,加鸡汤、调料焖煮、清炖而成。可采取以主料为主,配料为辅的翻译原则。译为:Calipash and White Gourd Soup.

5千张肉

千张肉不是指千张和肉,是选用五花肉为主料,经煮、炸、蒸三道工序而成。成菜色泽嫣红,肉片软嫩不腻,昧道溶烂不糜,咸甜馥香浓郁。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来看,可采取以形状、口感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因此,可译为:Dried Beacurd Sheet,Shaped Streaky Pork。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功能对等理论可用于指导荆州名菜的翻译。菜名的翻译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直译,好的翻译可以成功地向外国人传递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因此,只有在深入了解菜名的文化内涵之后,才能通俗、准确地进行翻译,避免误译,做到功能对等。

猜你喜欢

鳝鱼菜名主料
趣说鳝鱼
夏季药膳佳品说鳝鱼
软炸和酥炸的小窍门
卫嘴子说津菜:煎烹大虾
套路玩得深,点完餐的我泪流满面
花样乳蛋蛋饼
看清楚菜名:认真审题
网友盘点最萌最“坑爹”菜名
烹调“炒”法知多少
16道中国菜名翻译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