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析品钦的“黑色幽默”

2009-07-30

文教资料 2009年11期
关键词:黑色幽默

许 娟

摘要:“黑色幽默”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流派,托马斯·品钦堪称一代黑色幽默大师,他的一系列经典作品以夸张、超现实的手法,成功地运用黑色幽默深刻地批判了美国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关键词:黑色幽默托马思·品钦《V.》《万有引力之虹》《穿越时空》

“黑色幽默”是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盛行的一种文学流派,它是由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安德烈·勃勒东在他选编的一本《黑色幽默文集》中首次提出的,后来美国作家弗里曼在题为《黑色幽默》的小册子中首次使用“黑色幽默”概括一批作家的创作。其创作的主要特点就是从“黑色”中看到幽默,用幽默对待“黑色”,“黑色”指恐怖而又令人匪夷所思的客观现实,“幽默”是指个体对“黑色”现实的嘲讽态度。黑色幽默在形式上是对传统幽默的继承,改良和超越,它突破了喜剧的范畴,和悲剧融为一体,让人欲笑不忍,欲哭不能,欲骂无心,欲喊无声,让人在尴尬失落的苦笑中陷入深深的绝望。它虽然保留了古典幽默的智慧和含蓄,但失去了其中的温柔和轻松,平添了陌生和冷酷。“黑色幽默”流派的作家以存在主义为思想基础,以世界的本质是荒诞为出发点,突出夸张地描写了现实世界的残酷和混乱,并以嘲讽的笔调使之显得荒诞不经,此流派的主要代表托马斯·品钦以其对社会黑暗的辛辣讽刺而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肯定。

托马斯·品钦喜欢玩黑色幽默,实际上,品钦本人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作家:他很少抛头露面,却备受关注;他的作品尽管深奥晦涩,却连连获奖,畅销不衰。他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v,》(1963)于当年获“福克纳最佳小说处女作奖”;第二部长篇小说《拍卖第49批》(1966)于1967年获美国艺术与文学院的罗森塔尔基金奖;第三部长篇小说《万有引力之虹》(19731先后获1974年国家图书奖和1975年美国艺术与文学院的豪厄尔奖,但品钦拒绝领奖;第五部长篇小说《梅森和迪克逊》(1997)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全美五部最佳小说之首;品钦于1993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作品已经成为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必读作品。张文字先生说:“读托马斯·品钦是一种挑战。读托马斯·品钦是一种痛苦。读托马斯·品钦也是一种享受。”品钦小说中荒谬怪异和夸张比比皆是:《v,》中的神父向下水道中的老鼠布道,并爱上了一个小雌鼠,但同时他又以老鼠为食;《拍卖第49批》中俄狄帕的心理医生自已却是精神病患者。《万有引力之虹》中的斯洛思罗普追逐掉进厕所下水道的竖琴时,自己也掉进了下水道,在那里他竟然发现了一个“弃民”的世界;他还扮演“火箭人”,与猪为伍,一次次逃离险境;《葡萄园》中的缉毒警在追捕贩毒者的同时,自己却一直受着电视戒瘾所的追捕;政府的走狗布洛克仗势欺人,而自己却无法摆脱“女性化副人格”。《梅森和狄克逊》中一只会说话的机器鸭子爱上了一个法国厨师,并一路追踪不舍……这一切荒唐的闹剧脱离了生活的常规,让秩序、理性、权威感到无所适从,怪诞、滑稽、戏谑登上了舞台,一本正经的社会等级制度让位于“粗鄙低俗”的民间诙谐。

在美国历史上。六十年代被称作“道德沉沦”的年代,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失控、最大胆、最狂妄、最不羁的年代,避孕丸、超短裙和性解放正是在那个时代出现的。而同时黑人民权运动、反战、校园言论自由也在那个时代交叉上演。托马斯·品钦的《V,》就是一部表现美国青年反文化的作品。《V.》主要是讲赫伯特·斯坦西尔在他父亲的日记中发现了一段涉及一个神秘的“v”符号的内容,于是她便开始了对“V”含义的探寻,同时交叉着纽约“全病帮”成员的活动及普鲁费恩漫无目的闲逛。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全病帮”群体的成员都是那些脱离了正统社会生存轨道的失败者、失意者,被那个崇尚成功和权力的社会视为病态,是精神病人或活死人。对这样一批人,品钦既同情又为他们感到悲哀,因为他认为他们并没有创造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V.在品钦的作品中人物多半都是各种“失败者”。他虽然并不歌颂他们,却通过对那些“成功者”的讽刺表明自己至少并不认为这些失败者真如社会所认为的那样低人一等。因此,有的评论者认为品钦“是描写那些被忽略了的人、被遗弃的人的最伟大的作家。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他对我们常常不加批判就接受了的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值得称赞的和应当抛弃的观念提出质疑”。总而言之,在《V.》中品钦讲了一个故事,实际是对世界的寓言:在一条已经严重倾斜、正在下沉的船上,船长和绝大部分水手都已经死去。只剩下一名水手慢慢与船一起沉没,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油漆着这条船。在品钦看来,世界正如这条渐渐沉没的船,终将走向毁灭。在社会这个大系统走向“热寂”的过程中想独立构建一个相背的小系统是不可能的。人们以为他们在努力工作。实际上包括“全病帮”在内的整个社会正如那个水手,不过是在无用地粉饰着毫无希望的现实。

《万有引力之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零度之外》将故事的时间设置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圣诞节前夕。当时,德军正在使用威力强大的A4火箭对伦敦进行大规模袭击。然而一个奇怪的巧合却令盟军大惑不解:美国军官泰隆·施罗斯洛普习惯把他和女人发生关系的地点标注在地图上,而这些地点随后无一例外地受到了火箭的袭击。在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下,施罗斯洛普便被委以重任,调查A4火箭的秘密。第二部分《在赫尔曼·戈林赌场》的故事相对比较轻松,有更多的喜剧色彩。施罗斯洛普在赌场的海边邂逅了双面间谍卡捷,并与其厮混。在赌场中,施罗斯洛普逐渐了解到自己小时候曾经接受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试验,其试验的内容和一种叫做“Imipolex G”的化学物质有关。然而追溯过去的情节发展却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直到第三部分《在基地内》,施罗斯洛普终于断断续续地了解到,他小时候曾经被父亲卖到实验室。被一位科学家用来对“Imipolex G”进行性反射试验,而后来这种化合物又被用在了A4火箭的制造中,这一点似乎解释了其性行为地点同火箭落点之间的巧合。最后一部分《反抗力》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猜测。当施罗斯洛普看见天边的彩虹而喜极而泣之后,他的身体竟然奇迹般地消解并飘散,而一直作为边缘人物的麦克西柯则最登场,希望能够通过爱和理性拯救世界。《万有引力之虹》之所以晦涩难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蔑视了读者习以为常的“经典叙事秩序”。在品钦的世界里什么不可思异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人可以顺着下水道和污物一起流动;人的性欲竟和火箭落点有着神秘的联系;肉体居然可以像气团一样分解消散……这是一个理性和秩序遭到无情嘲弄的世界。作为一部“对人们传统的阅读经验提出巨大挑战”的小说,《虹》中既有纷繁杂乱的知识结构,又有盘根错节的情节发展。可以说,小说本身就是一部黑色幽默喜剧。《虹》中几对相互矛盾的隐喻不仅体现出品钦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社会现实、政治秩序和科学万能论的失望,而且在对人性善恶、人类前途的不懈探索中表达了对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明的憧憬。

《穿越时空》是托马斯品钦巧所创作的第六部小说,也是其中最有趣的一部。这本小说背景设立在“无限离奇的世界”里。在形形色色的众多角色中,有遭受厄运的弗朗兹·斐迪南德大公,有不安分的奇瑟古尔·基德的后代,一个穿越时空的双性数学家,一只会读亨利·詹姆斯小说的狗,还有善于挖洞的巨型食肉沙虱。通过这些人物与人化的动物,我们看到品钦对时间存在的基本漠视。他认为:“尽管时间是自然现象,但太荒谬而不值得考虑。”他还声称,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文明便己死亡,“一战后的历史属于地狱的历史”。同时,他也反对空间的固定概念。对他来说,人生不过是“像梦一样开始,穿越有限的生命,再回到梦想”。让我们体会一下书中品钦式的荒诞情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前夕,科罗拉多无政府主义者、爆炸专家奇瑟古尔·基德的儿子,数学天才基特·特拉弗斯在去哥廷根的研究生院时,发现自己居然身处比利时,被凶残的资本巨头斯加德·威布雇佣的外国文学动态杀手所追踪。基特从险恶的法兰德斯蛋黄酱工厂逃出,被迫穿过“一个弧形、巨大、令人作呕”的引酱槽窗口。最后落到了一条运河里,碰巧他的意大利朋友洛克和皮诺驾驶鱼雷艇经过此地,把他救起。自有余悸的基特继续他的旅行。某年某月某日他来到了西伯利亚,目睹了神秘、恐怖的灾难——通古斯大事件:一次巨大的爆炸摧毁了八百多平方英里的森林。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地球上空几英里的小行星爆炸引起的;也有人认为是物理学家尼克拉?泰斯拉为了让极地探险家罗伯特·皮尔瑞刮目相看。通过他的无线接收台上的传动装置引发开来的。在此事之后,基特开始质疑这次不可思议的旅程的目的。“也许再也没有‘任务了,”他的一个同伴告诉他。“对于我们现在的目的,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做什么。”在这里品钦为拯救世界开的唯一的药方是抛弃现实,“让一切都过去吧”。

由此可见,品钦运用夸张、闹剧、滑稽模仿等写作技巧来描写西方社会本质上的混乱和解体,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来亵渎人人景仰的道德传统,以下层社会卑俗的语言来消解上层建筑的高雅神圣,凸显了其作品的狂欢色彩,开了他独具匠心、构思奇异的“黑色幽默”的先河。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
DARH HUMOUR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充斥黑色幽默的哲理漫画十二幅
An Analysis of Black Humor in the Movie The Simpsons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