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2009-07-24何雪琴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4期
关键词:人民英雄纪念碑科学规范语言艺术

何雪琴

文章摘要:本文先简要论述了语文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然后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体现在科学规范、生动形象、动情幽默、通俗精要、和谐动听这些特点上;最后,呼吁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语言的修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重要性五特点修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所以说,教学艺术就是教学语言艺术。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科学性之外,还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它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规范,是模仿教师正确表情达意的标尺,语文教学语言是语文学科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媒介,是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典型参照。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应是充满语言艺术魅力的。那么,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科学规范。科学的语言应发音准确、口齿清晰、吐字分明,能纯正地利用普通话教学,力戒方言土语。如今,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定为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来实施,语文教师肩负着教授学生规范运用祖国语言的重要使命。对于模仿性很强的学生而言,老师的一言一语是否规范对学生学习语言影响非常大。教师语言规范,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也便能讲规范的语言。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示范效应,使学生学了不规范的语言。我所新接的班级中不少学生普通话讲不好,以致于汉语拼音不会拼写,我在感慨前任教师对此漠视不顾的同时深感自己任重而道远。此外,方言土语也影响到发音的准确规范,我们两广地区,由于受壮语和粤语的影响,也出现不少发音不准确的现象: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分不清楚,经常把“口”(kou)读成“狗”(gou),“汤”(tang)读成“当”(dang);翘舌音和平舌音难区别:“是”(shi)读成“寺”(si)“吃”(chi)读成“疵”(c i)。如果身为教师亦如此,那就不必说什么教学效果了,更谈不上教学语言美,只让学生觉得好笑。足以损坏一个语文教师的良好形象。教学语言的科学规范还表现在:说话要得体,遗词、造句方面不要有错误,尽量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不完整,罗嗦等语病。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少数农村小学教师用土语(村话)上课,以致于学生在作业中把“西瓜”说成“瓜西”、“高山”说成“山高”,把“我先去”说成“我去先”,教师却不以为然。因为,在生活中这样的表述是对的,简直是误人子弟。由此可见,语言的科学规范是语文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二、生动形象。要使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教学语言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生动形象。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有感染力、鼓励性、吸引力,才能把学生送入知识的殿堂。李燕杰教授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要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生动形象的语言,就能化抽象为具体,深奥变为浅显,枯燥变得风趣,把书本上看似“死”的知识讲“活”,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可感。于漪老师在导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是这样讲的:“每个同学的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你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什么呢?我在一个洒满阳光的上午,来到天安门广场,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想现在莸得解放的幸福生活,对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吧!”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座建筑物,学生是不易对之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的。于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由碑及人,化死为活——由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坚硬联想到革命烈士的如钢意志。激发了学生的积极联想,从而“粘”住了学生。汉语中有极其丰富的词汇,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大都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只要我们适时地运用,再加上一些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都能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三、动情幽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言为心声”。感情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起点,更是吸收知识,转化能力,陶冶性情,形成信念的终点。只有用动情的语言,才能打开孩子们稚嫩的心扉,把真、善、美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田。教师有时慷慨陈词,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有时娓娓动听,好似涓涓细流人心田:有时语言充满诗情画意,使他们如痴如醉;有时语言饱含深邃的哲理,叫学生聪颖悟窍。总之,具有情感性是教学语言的特质。情感性的语言如春风化雨,一吟一咏人心田。幽默风趣的语言则如兴奋剂不但能驱除疲劳还能保持并不断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笑外之音”中茅塞顿开。比如说:“这件事是多余的”,莎士比亚用“给金子再镀上层金”,“给百合花再涂上色”,“给紫罗兰再洒上些香水”这些风趣的语言将它立体化。往往别有一番情趣和理趣。又如,老师漫步走到打瞌睡的同学面前,会加重语气说:“××同学有些‘目似瞑、意暇甚了吧?”同学们会意地笑起来,也不好意思再打瞌睡了,还重温了《狼》一文中学过的知识。在笑声中学生们欲罢不能,这即所谓的“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吧。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动情幽默的语言让学生觉得有趣,更乐学了。

四、通俗精要。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教师教授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感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要用自己的话把书本上的东西讲出来,要发挥、要有声有色。”(严济慈语)最忌讳用满口晦涩难懂的概念术语,甚至故作高深地说一些文自夹杂的“玄话”而影响教学效果,否则学生虽想学但听不懂,就会走神。此外,课堂教学还要精要简练,善于概括,富有条理,不要滔滔不绝,什么都讲,来显示自己才华有多丰富。应善于在课堂上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创造,过于繁锁和罗唆同样会使学生疲乏走神。古人云:“事以简为止,言以简为当”道理于此。简洁精要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五、和谐动听。语文教学语言和谐动听的特性体现在语速的快慢与停止,语调的抑扬与顿挫,语气的轻重与缓急之上。同时也与课文的内容、用词等诸多方面有关。语速过快,学生还没听清上一句,下一句又来了。语速过慢,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人们说话的句子又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旬。语气不同,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我就变成—个真正有技巧的人。”教育家们一再谆谆地告诫,亲自示范,无非要说明这点: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如一潭静水,无波无澜,应抑扬顿挫,起伏有道,和谐动听,富有生气。予漪老师在讲杨朔的《茶花赋》时,敏锐地抓住“极”“搁”“醉”三个字,或娓娓而谈,明道析理;或心驰神往,妙语连珠;或纵情抒发,饱含深情。讲课的人声音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就像过峦的风,入夜的雨,缕缕吹香,点滴人土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学生呢?既是在听课,也是在听奏乐,听演说,听游子的心声。这就是真正有语言技巧的教育家的课堂。

总之,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精彩,教师就要多方面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孔子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我们先铸炼好语言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吧!

猜你喜欢

人民英雄纪念碑科学规范语言艺术
李剑晨《晨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浅谈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创新构建科学规范的项目中、后期评估体系——关于加强政府事中、事后监管背景下工程咨询方法的思考与建议
陈志德与人民英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