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历史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2009-07-24张丽云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4期
关键词:活动课新教材学会

张丽云

当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认知(k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ing to do)、学会合作(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live)。”从以前的学会知识,到现在的学会认知;从注重知识的积累,到注重实践技能;从师生对立、学生间的竞争到相互合作;从国家观念到国际大社会的观念。这既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同时也是—个严峻的挑战。基于这种理念,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历史活动课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它激发了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为激活学生历史思维,让学生贴进历史、贴进生活、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历史活动课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中“以活动促发展”为理论支持;以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外显活动和内隐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学习方式;以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觉探索、积极思考、手脑并用为特征的全新的实现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学习过程。新教材共设计了五节活动课,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创造性、多元性等特点。

1关注实践,操作性强的历史活动。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只注重系统的历史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历史活动课的开设,给了学生—个动手、动脑、实践的机会。新教材首先设计了“寻找历史”这一节活动课,通过这节活动课,学生能够人人参与,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发现许多从书本上无法看到的历史。从而激发起积极地去“寻找历史”的兴趣,体验到历史是由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画面组成的。这种活动无论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学校教学条件优劣,都能很好的进行,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同时,活动范围延伸很广,可从课堂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了一个可供学生自主活动、合作学习、个性发展、体验生活的空间。

2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统一性的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观往往把活动课认为是“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认为它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真正的人才培养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有些甚至把课堂教学与活动课教学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新教材在历史活动课教学的设计中帮助老师走出了这一误区。如,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一课。这节课如果组织得好,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它一改课堂教学单一化、程式化、标准化的现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主义”现代教育思想,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历史活动课教学的距离。这种辩论式的历史活动课,在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培养方面是单—模式的课堂教学所难以实现的。

3可接受性、可发展性的历史思维训练模式。

活动是生命存在的表现,历史活动课在本质上是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过程的体现,但活动课设计必须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初中学生年龄段是一个人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且抽象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的发育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基本上能够正确的掌握并运用概念进行恰当的判断,但他们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经验型”阶段。新教材在历史活动课的设计上充分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具有初中学生可接受性和可发展性的训练思路。如“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教材设计了两套方案,提供了相应的资料,注重了活动过程的设计,同时在结论上不尽求一致,给了学生充分地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面向多面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思辨和评价。

4“教本”和“学本”相结合的创新思路。

新教材还设计了“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和“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两节活动课,意在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学会历史的方法和途径,克服“怕上历史课”的畏难情绪。在活动学习中,设法吸引学生的思维,联系课本内容介绍学习技能,学生在掌握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凭借“教本”获得知识和能力,陶冶情操和意识,逐步探索学习规律,通过自主学习基本能掌握教材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真正做到了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

历史活动课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①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历史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变化的,它使学生由活动产生意识、发展个性,以形成最佳的合力,获得最佳的效能。史史活动教学是一种化学习结果为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它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终身的发展,让每一个人都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有利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④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历史活动课利用各种情景模拟的教学过程,强化了学生实践意识,注入了情感教育,让学生贴进历史、走进历史、体验历史,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创造意识的培养。

猜你喜欢

活动课新教材学会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