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因材施教

2009-07-24黄群辉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4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差异老师

黄群辉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经历代继承,被确认为一种教学原则,并成为教学创造性的基本特点。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导》指出:“教师应该经常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要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和个体差异的特点,符合教育影响要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起作用这一客观规律。贯彻这一原则最根本的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都是这一原则的典型代表。布卢姆认为,在学生的能力倾向分布中,除了上下各约1%-5%的学生外,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种学习的速度差异而不是智能的差异。因此,教师只要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地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我们所教授的学科,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良的教学成绩。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重数量而忽视质量,重速度而忽视效益的倾向,要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摆在突出的位置,促使教育发展方式从重视规模速度向着力提高质量效益转变”,“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抓好‘双差生教育。采取有力措施,使长期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就是教育者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脱离实际“一刀切”,要求学生齐头并进,势必给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法上就要有所改进和创新。实施分层次教学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分层教学”强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要尊重学生,给学生以足够的信心,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教育适时地将分层教学融入课堂,依据学生不同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以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为例,将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贯穿在教学当中。

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固然喜欢,上课提问有他,下课与教师交谈有他,学校智力竞赛、演讲比赛有他……可谓无时不拿他“打头炮”,给予他许多锻炼的机会,可是一味地表扬和推崇,将会滋长他骄傲、自满的虚荣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警惕的一点,所以我们教师应在课上课后多留意这类学生,上课时认真观察他们听课的状态,是否“身临其境”认真听课,脑、眼、手并进,一旦出现傲慢情绪,应及时找他们谈心、或及时找家长交流给予纠正,让其沿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并根据其所长进行施教,如:让他们把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大家交流,让他们在班上组织一些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学会管理班级,带动大家学习等,让他有更多助长个性发展的机会,带动全班提高学习兴趣。

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是一类常被教师忽视的学生,因为学习优异者教师宠爱,学习特差者教师偏重,而多数成绩一般的学生却有些失爱。试想,刚出生的婴儿干净洁白,谁都当宝贝,而进学校就分了等次,所谓的“优、中、差”。恰恰中等的学生教师不太过问,因为此等级中人数较多,他们均属于“乖娃娃”,不爱思考,不积极发言,也不顶撞老师,诚然,他们成绩也不算差,挂中了,不太影响均分,所以把他们搁置一边了。但是,这样就容易养成学生“得日和尚撞日钟”的惰性心理。如果教师能走近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消除他们对教师的淡薄心理,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后,能在学习中找回自信,就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然后老师可根据其爱好、兴趣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在完成课业的同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一些课外知识,如:让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多记一些古诗诃,多听听音乐,多画画漫画或实物等,助长他们的个性发展。

所谓差等生,不但成绩不好,且大多数品德较差,纪律较差,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多数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此,教师给予他们的也只有批评和责罚。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癞皮了,因为他们的生活常常处于阴雨连绵之下,又何必计教师的再次“降雨”呢?或许哪怕是“雷雨交加”,他们也不觉得可怕,他们也许知道,风雨之后就会是“晴天”。久而久之,他们就对老师失去了亲切感。如果老师常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会有好效果的。这时,作为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生活,多找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家庭状况和生活状况,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关心学生,把他们作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和可敬。然后选择有效时机对他们进行知识教育,品德教育和态度教育,扭转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让他们积极参与班级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注意观察他们身上的亮点并进行适当的表彰,让他们从失落中找回自我,重新树立起积极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再对他们进行知识的弥补,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激发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逐步跟上其他同学。如果学习实在跟不上,又没有学习主动性的学生,我们可根据其爱好和兴趣,让他们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有所发展。

总之,我们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和研究的问题,我们不能把孩子绝对地划分等级或以学习的成绩好坏就将学生的发展定格。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只有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才不愧为人师。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差异老师
相似与差异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六·一放假么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