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专题教研 推进课改落实

2009-07-24李稳团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4期
关键词:备课组组内教研组

李稳团

摘要:专题型校本教研强调全校—个专题,专题源自学校实际。各科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专题开展研究、实践,大大提高了教研实效性。在落实上建立执行机制,强化集体备课,加强教研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专题型校本教研执行机制备课组教研组

什么是影响课程改革落实的决定性因素呢?我们认为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是实施课程变革的主体或主角,一个个先进的理念只有被教师接纳并能创造性地付诸实践,才能落在实处,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可以说,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着力于哪里呢?聚焦课堂,应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切实提高课堂效果,是将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的主要途径。在实践中,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引导全体教师关注课堂,实施专题教研,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不失为一种富有成效的做法。

一、专题型校本教研

1专题型校本教研

所谓专题型校本教研就是一个学段学校教研工作确定一个主题,各教研组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开展的一种教研形式。如2007年,我校开展“情境创设”的专题教研,各教研组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学科实际就加强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情境创设进行教研。不可否认。现在教师工作量较大,工作之余,教师充电提高的热情不高,许多人把教研任务看作是花架子。而过多过散的校本教研将导致关注形式效率低下。在开展校本教研时,注重实效,让教师真正看到校本教研的效果,体会教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专题型教研便于形成焦点,使全体教师广泛参与—个主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实践,这样集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易于形成突破,取得成果,专题型教研大大提高了教研效率。

2专题的确定

只有问对问题,才能找到有用的答案。找准问题,是校本教研真正发挥实际作用的第一步。专题的确定必须抓住一条主线,即课堂教学。每学期末,根据学生反馈,教研组听评课反馈,校领导随机听课反馈,在充分掌握教学实际的前提下,找出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经校行政会通过,确定下学段教研主题。

2007年。结合新课改,为充分激活课堂,我们有开展了“情境创设”的专题教研。

2008年,从有效教学的理论出发,我们提出“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有可检测性和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

这样的专题源于课堂源于学校实际,符合教师需要,是以真正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是用于课堂的,会为教师成长、学校发展找准新的增长点。

二、专题型校本教研的实施

1建立执行机制

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是校本教研实施的首要保证。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合理整合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力量,使之具备落实、实践校本教研的能力,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格局。同时建立相应考评制度,保障了各级的执行力。

2强化集体备课

备课组是落实主题教研的基础单位。在反对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有效开展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

我校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定时间: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淀地点:由教导处于每学期开始统一规定并印刷张贴;定发言人:提前一周定发言人,发言人精心准备下一周上课内容的教学处理,在备课组活动中让大家充分点评,取长补短,形成统一的教案。在同—教案形成后,我们不要求组内教师按部就班不顾学情地去统一教法。而是让各个教师根据自身特点上出个人特色,根据所带班级学情调整节奏与深广度。

对于在备课组活动我们明确一个要求即“组长先进,组员进步”。把备课组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备课组长的奖惩结合起来。校领导分管各个年级,直接考评备课组。

在备课组活动中,同时加强理论学习。没有理论指导的教研是没有深度的教研。教导处根据—个考核段听、评课,教案检查实际,了解教研主题的落实情况,找相关理论文章,印刷给备课组长,在备课组活动期间进行理论学习,指导校本教研的深入落实。

对于在备课组活动中富有创新做法的备课组,学校提供更好的平台,进行展示推广。如,一些备课组将形成统一教案打印出来,在备课组内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学校及时搭建平台,把此次活动变成校级活动。课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点评。这些好的做法极大带动了其他备课组的工作开展。

3以教研组为单位,加强各种课型展示

面对校本教研主题,许多教师认为理念很好,但操作起来很难,他们苦于没有可借鉴的模式。这时,成功案例的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在备课组活动的基础上,选拔出优秀教师进行赛教。根据校本教研主题,确定赛教的主题,研讨评价的目标、要求,确保每一届赛教紧紧围绕校本教研主题,为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提供机会,促进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学生的同时深入研究校本教研主题,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在赛教中,我们还请来西安市的各科专家,请专家结合我校校本教研主题进行点评,指出有点,指出不足,为我们的校本教研开展情况把准脉,找准坐标,找准方向。

为确保主题的深入落实,在赛教课后,我们又要求各教研组开展组内公开课。这时对公开课学校不要求精雕细琢,要求常态课,平时怎样上就怎样上,但必须体现校本教研主题;要求是顺序课,上到哪儿就是哪儿。这样做是为了校本教研的落实常态化。2008年结合校本教研主题“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有可检测性和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为促进组内公开课落实规范课后讲评程序,我校开展了“教研组组内公开课”观摩活动。由一个教研组承办,授课教师授课结束后,教研组长将提前出好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5、6分钟内答完)分发给留下的一部分学生。学生答完后及时批改,统计得失并与教学目标设置中对应,看是否达到预设目标。评课时,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自评,在自评中要求突出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教研主题。其后进行组内互评,最后,教研组长就教案中的目标设置,通过测试的目标达成情况,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作重点点评。校领导给予总结,肯定了活动的做法和具体流程,并要求各教研组长按照“练习题测试——教师自评——组内互评——教研组长总评”的模式进行落实。现在,参加组内公开课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在这个平台上,人人上公开课,人人评公开课,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课研主题的研究、思考,起到相互借鉴、碰撞提高的目的。

另外,对于不同教研组、一些教师好的做法和想法,也及时通过《惠中教研》这个平台进行展示,达到不同科目之间交流借鉴的作用。

以校为本、实践第一是校本教研的灵魂,专业引领、团结合作是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依靠,结合课堂、专题教研是提高校本教研效率的重要途径。专题型校本教研集中了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在切实梳理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及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的基础上,选择一个突破口,聚焦课堂,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备课组组内教研组
备课组长的定位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