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试作弊心理与行为特征的对策研究

2009-07-24

考试周刊 2009年23期
关键词:作弊

沈 钟

摘 要: 在学校考试和各种社会考试中时有发生的作弊行为正成为教育界日益感到头疼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从专业监考的实际出发,以有效地甄别作弊倾向和预防作弊行为为目的,研究探讨作弊考生的现场心理变化发生的表象、规律及其外部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在实践操作中被认为行之有效的考前、考中、考后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技巧措施,以达到控制考场秩序,引导考生心理,预防和减少作弊行为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 作弊 现场心理 外部表象 心理干预措施

不知从何时起,作弊成为考试制度的必带附属品,不论是各级各类学校正常教学中的考试,还是各种升学考试,以及社会考试,只要有考试,就会有作弊。每年学校组织的单元、期中、期末考试,承办的自学考试、成人高考、中考等考点工作过程中,监考老师不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作弊考生和存在作弊倾向的考生。本文从专业监考的实际出发,研究如何运用好观察法,以有效地甄别作弊倾向和预防作弊行为为目的,研究考生作弊的现场心理和外部表象特征,以期尽早发现有作弊倾向的考生,及时采取干预、提醒、警告等心理影响的方法措施,预防作弊现行行为的发生。

一、作弊考生的现场心理与表现

(一)大多数有作弊倾向的考生总是想着先完成会做的考题,在多余时间准备作弊。

大多数有作弊倾向的考生,只要是有一定科目学习基础和做了一定考试准备的,往往都抱着这样的心理。先熟悉全部考题的难易与分布,在能够解答的尽快答后,才会开始考虑用作弊的方法解答不会或没有把握的考题。因此往往作弊行为多发生于考试的中下部时间。只有极少数学习基础极差、什么都不会的考生才会在开考不久就蠢蠢欲动。

(二)面部表情冷静、安静、不想引人注意是有作弊倾向考生的共同特征。

从对待学业的态度、品行意志方面来说,欲作弊考生的心理素质是差的;但从敢于或有准备想在考试中以作弊行为获利的角度讲,其本身承受压力的心理能力却是比较强的。很可能以前有过作弊的经历,又因为是有备而来,心理准备充分,又需要在作弊时有不被人注意的前提条件,因此通过对该类考生处于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可以看到,虽然其作弊时处于应激情绪状态,但在作弊未进行或间歇时从外表上看往往显得非常冷静和安静,心理紧张不易表现外露。

(三)动作表情上往往利用无邪的表演掩饰作弊行为或倾向。

为了掩饰自己的作弊倾向或行为,不引起监考老师的注意和防范,同时又要不断观察监考老师的位置和动向,作弊考生经常需要目光游离、抬头观察,有时往往会配合种种的表演:有的作苦思冥想状;有的口中念念有辞;有的摇头晃脑好像完全沉醉在考题中;有的甚至会含情脉脉地注视监考老师,弄得监考老师莫名其妙。许多有经验的监考老师参破了这类作弊考生的惯用伎俩,但也有相当多的监考老师还未能意识到这些现象背后的实质。

(四)欲作弊考生对监考人员发生注意时的外部表现及特点。

这种注意为有明确目的的有意注意,产生适应性动作,如答卷、写字等无关动作的停止,考生呼吸运动的变化,如叹气、深呼吸动作等,还会出现如握拳、咬紧牙关等紧张注意时的动作。由于要实行作弊,这种注意必须转移到作弊的实施上,其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给监考老师发现其作弊行为创造了条件,但也有些考生因注意的分配能力较强而较难发现。

二、不同作弊手法的现场现象和心理分析

(一)夹带。

要想靠夹带作弊,必定要有抄录有考试相关信息的载体物,如小纸条、教科书、练习卷册等。目标比较小的小纸条、缩印本等“小抄”,带进考场时为避免监考老师注意,考生往往将其藏匿在令人意想不到而又便于拿出翻看或转移的隐蔽处,夹带者在心理上往往自认为监考不会注意到,如女生的裙摆下,男生的袖管、前襟下,或眼镜盒、文具盒、笔袋里,最近又出现将资料抄在餐巾纸上、调换草稿纸等夹带行为。因此现在正规的考试都不允许带文具盒、文具袋、眼镜盒到座位,监考老师对餐巾纸包、草稿纸也应加以检查注意,有条件的学校可换用有色草稿纸。该种作弊手法容易留下物证。

(二)偷窥。

偷窥是指偷看周围其他考生的答案,是考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依靠“他助”或“自救”得到或参考其他考生的答案,特别是容易看清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答案。正规考试中答题卡分A、B卡两种错位发放的方法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偷窥作弊的难度,但在平时的学校考试中,这是一种较难防范和处理的作弊手法,原因是它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且没有任何物证。

经常有前后、左右配合偷窥的行为发生,通常前面的或左右的学生将考卷有关部分放到同伴容易看到的地方,并配合观察监考老师位置和有无引起注意。

(三)传递。

传递的作弊方法是比较老套和容易引起监考老师注意、容易被捉到物证的一种方法,正规考试中很少出现,在一些考试风气较差、不以作弊为耻的学校、班级中会有出现。方法主要是将答案写在纸条、橡皮或其他一些东西上,传给需要者,由于可能事先经过预谋,往往在考场上有相互观察对方,共同观察监考老师等动作,用递、抛、滚等办法进行传递。最大胆的是前后换卷,是一种预谋性强、风险较大的作弊行为。

(四)现代高新技术作弊。

作弊考生依仗对高新技术能熟练掌握和使用的心理,利用监考老师对高新技术的不了解、不熟悉,使用相关技术工具进行作弊,将手机、无线耳机、电子存储发送装置等或我们还未熟知的设备偷偷带上座位,用短信、语音、文字等传出试题、接收或查找答案,通常会有两个以上的合作者,用内外勾结的组织方法进行。这种作弊方式我们在新闻报道中时有耳闻,而且都出现在如高考等重大考试中。由于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不良学生往往利用技术占先心理,在监考方还未了解某种技术、方法如何用来作弊之前使用其作弊,其预谋性最强,波及面较大。

三、作弊者心理动机与成因的调查分析

研究中我们对考试作弊心理动机与成因等方面在我校的高一年级通过发放问卷进行了调查,共发放947份,回收931份。我校是江苏省三星级高中,生源质量中等,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一般。经过统计,其中学生考试前一定程度感到压力大、内心焦虑的占68.21%,其中因自己的掌握情况不佳原因而引起考试压力的比例最高,达61.33%;有49.62%的学生在考前、考中缺乏自信、心中无底;学习动力不足的比例也比较高,达32.22%。在所有受调查学生中对产生作弊倾向、引起作弊动机的各种具体成因出现比例调查统计如下表:

学生普遍认为引起作弊的主要原因是需要应付、蒙蔽家长和对知识的掌握应用状况不好,分别占到59.08%和51.99%(具体比例见下图)。

绝大多数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作弊行为有正确的认识,有一定的荣辱意识,在问卷的建议栏多主张应该以考生自律和用严格监考控制、严肃纪律严厉处罚、加强学校教育、减轻考前压力、家长与教师不以分数看人等多种方法结合来根治作弊现象,同时也对监考老师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如监考要安静规范,对考生严格要求、一视同仁;监考老师的位置、方法要科学;加强巡视等具体做法,还对学校平时的教学、复习及时间安排、考试组织提出了不少建议。调查基本反映了像我校这一个层次的高中学生在考试作弊心理动机与成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也使我们对考试组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四、以预防、警诫、震慑、教育为目的的考前、考中、考后心理干预措施

(一)考试前的心理震慑教育。

每场考试前,监考老师应注意做好考前教育工作,用劝告、警告及举实例等多种方法对考生施加心理影响和震慑,培养、诱发考生的理智感、诚信道德感等积极的情绪情感,自觉抵制作弊行为,充分利用考生既想考得好成绩,又怕作弊被抓被处分的趋避冲突心理。

(二)监考中的密切观察。

根据考生风气的不同,及时调整提高密切观察的程度和频率,要求监考人员不做和监考无关的事,降低监考老师的绝对感觉阈值,保持敏感性。利用考生作弊时注意分配的不熟练特性和不稳定性,及时发现和制止该类行为。

(三)考试进行中的心理干预和对策。

在考试进行中,针对个别或部分考生出现的想伺机作弊的状况,须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本着预防为主、对每一个考生负责、保证每一个考场考风优良的原则,不可以以放任或呆滞的态度来对待。此时的心理干预方法主要有:(1)个别警告法,用语言、轻敲桌面等警告手段提醒个别考生;(2)公开提醒法,针对几个考生,用明确的语言、严肃的语气予以提醒和警告;(3)取消作弊条件法,将考生中可用来作弊的条件或环节及时取消,切断作弊信息获取、传播的路径,如将边上、前后考生的考卷放到不易被看到的位置,将考桌中的书本、纸张拿走,适当调整考生座位或间距等。

(四)考试后对作弊考生的严肃处理与心理教育及治疗。

对已经发生作弊行为的考生,非常需要一个严肃的心理教育过程,对作弊的学生严肃处理、公开警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环节。需要严格按照考场纪律或校纪校规尽快处理。这样,一方面,将对考生本人产生很大的心理影响,降低其对作弊行为的自我效能感,防止其养成作弊习惯。另一方面,能有效地教育和警诫该考生或其他考生。

在考试的组织和监考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探讨考生发生作弊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外部表现,注意发挥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强化考生抵制作弊的意志,削弱其作弊动机,杜绝作弊风气、作弊工具等诱因,坚决否定考生将作弊行为作为考试情况不良的补偿的心理防御机制,全面提高对考场与考生的控制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考风和考生诚信自律的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98-502.

[2]王春芳,张宁主编.医学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76-85.

[3]吴志宏,冯大鸣,周嘉方主编.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278-290,224-233.

猜你喜欢

作弊
战胜作弊的诱惑
作弊
一次作弊未遂的心理活动
精灵当家16 是谁作弊?
想作弊?门儿都没有
一次作弊未遂的心理活动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考试作弊被发现后
防止作弊
没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