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过冬天,感悟冬天

2009-07-21鲍亚民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白马湖冬景白雪

鲍亚民

【小引】

冬天, 是一个幽静安宁的季节;冬天,是一个孕育生命和希望的季节。冬天,浓缩了一春一夏的欢乐与热情;冬天,深藏着春夏秋冬的真情实意。冬天,给人以优雅,以恬静,让人感悟到它既圣洁又亲切。走进冬天的怀抱,需要有与寒风暴雪搏斗的勇气和信心。冬天没有百花争艳的烂漫,也没有莺歌燕舞的活泼,面对冬天,需要勇往直前,不懈搏击!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冬季小语

○林 发

假如春季是大地的再生,那么凋零的冬季不正是一种孕育吗?

时序更迭,四季循环。由明媚清纯的春进入活力迸发而理想高燃的夏,然后转入恬美成熟的秋,进入沉思厚重的冬,极像走完了人生的一个历程,正期待另一个新的超越,正企望另一次新的突破,再展开另一种生命的新境界——期待另一个生命春天的来临。生命就是需要不断地超越,也需要不断地突破,才不致枯竭。

冬季真是属于沉思而非凋零的季节。田野上,成熟的稻子已收割,田野裸露自己的胸膛,没有稻穗摇曳,更没有群蛙齐鸣,往昔有着青春绚丽,如今倒像进入禅境。这时农人正忙着堆肥,成车成车地堆肥,肥沃着贫瘠的土地。在冬季,泥土正吸收着新的养分,当明春来临,犁耙翻松的新土才会又一次洋溢无限的生机。我们所熟知的自然界,有些动物正在冬眠,冬眠并非死亡,而是一种生命的蜕变;有些树木花草也褪尽了红花绿叶,但那不是枯死,明春嫩绿的新芽,将展开一个新的绚丽的梦境。

而守候一季的寒冬,你心里孕育着什么?正想作何种突破?

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贫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而放弃了沉思。所以,生命要不断地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往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地奋斗,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来印证我们生命真正的存在。这样我们便需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照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生命里开了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纯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孕育,人生是一条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尽……

在这冬季,原不是告退的季节,守候一季寒冬,孕育明媚的春天。诗人意味深长地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冬季,让沉思丰盈你的生命,也孕育更新你的疲惫或已充满创伤的心灵,来孕育一个崭新的春天。冬季原来是沉思的孕育的季节啊!

别放弃,别叹气,别忘了冬季是沉思孕育的季节。

(选自《文汇读书周报》)

【赏析】

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认为春季万物复苏,万象更新,“春季是大地的再生”。而万物通过冬季新陈代谢,迎来生命的春天,所以“冬季正是一种孕育”。文章从“时序更迭,四季循环”的角度先对春、夏及秋进行阐释,然后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感悟,提出人生要不断地工作,要不断地沉思,也要不断地跋涉。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取得成功。

【思考题】

1. 在文中,作者认为生命贫瘠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在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分别引用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和运用短句“别放弃,别叹气,别忘了冬季是沉思孕育的季节”,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马湖之冬

○夏丏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于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晚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部屋子中是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的在洋灯下工作至深夜。松涛如吼,霜月当窗,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在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日常所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是有着地理上的原因的。那里环湖原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是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有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就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的时候,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选自《现代散文精选》

【赏析】

本文写出了白马湖冬天的风之多之大之猛,感觉白马湖“与别的地方不同”而尤其特别。这也反映了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深沉、幽远的情思。文章写“风”以显“冬”的情景和心境,都是用舒缓的笔调来表现的,简洁明畅。平实、朴素的语言蕴含着不平静的思绪,激起波澜,荡漾于读者心中。

【思考题】

1. 风一年四季都有,作者写“白马湖之冬”为什么集中描写白马湖冬天的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是怎样面对白马湖咆哮肆虐的狂风的?请你在文中找出这部分的内容,并体会一下这些内容能反映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坊溪的冬天

○郭 风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山上的松树林,还是青翠的。山上的竹林子,还是碧绿的。天是蓝的。立冬节以来,一直出好太阳。日光是金色的。

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蒲公英,他们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飘,在风中飞扬。蒲公英在向秋天告别么?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雏菊,她们还在开放蓝色的花。而山上的枫树,在前些日子里,满树全是花般的红叶,全是火焰般在燃烧的红叶,忽地全都飘落了。

看啊,看啊,在高大的枫树上,在枫树赤裸的高枝间,挂着好多带刺的褐色果实。在枫树和枫树的中间,看啊,看啊,还有几棵高大的树,在赤裸的高枝间,挂着那么多的橙色果实,那么多小红灯般的果实,这是山上的野柿成熟了。

我忽地想到,这是枫树、野柿树携带满枝的果实,在迎接冬的到来。

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雪降落下来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像芦花一般的雪,降落在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 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了;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到覆雪的溪岸上了;好像溪中生出好多白色的大蘑菇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的石桥上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飞起来的种子般的雪,纷纷落在石桥上。桥上都覆盖着白雪了: 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又下了一场冬雪,早晨,雪止了。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木棚上,都披着白雪。

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子,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他们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从石桥上走过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正在淙淙地流着。我看见溪中照耀着远山的雪影,照耀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中有一个水中的、发亮的白雪世界。

当我要从桥上走开时,我看见桥下溪中的白雪世界间,有一群彩色的溪鱼(溪鱼:一种彩色的小型鱼,俗称桃花鱼,学名马口鱼。这种鱼形体较长,喜欢在山涧急流中生活。),接着又有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的洞隙间游去,都看不见了。

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又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照耀在溪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选自《郭风散文选》)

【赏析】

本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文章从松坊溪的冬天临近时、雪落时和雪止后的景象三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松坊溪冬天那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文章构思巧妙,意境奇异,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神奇的冬日雪景图,让人遐想万千。

【思考题】

1. 文章的题目是“松坊溪的冬天”,而作者在开篇却用了很多的笔墨来写松坊溪平时的景色,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你结合具体的句子品味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期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这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 Rosegger,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了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选自《郁达夫文集》)

【赏析】

本文作者从多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江南冬景的悠闲和暖,作者心境的闲适和行文时的舒缓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谐统一。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

【思考题】

1.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策略。读完全文,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是实景?哪些地方写的是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冬季小语》

1. 放弃了工作,放弃了沉思。

2. (1)说明春天由冬季孕育而生,增强了说服力。

(2)强调了冬季既是孕育万物的季节,又是人生沉思的季节。

《白马湖之冬》

1. 白马湖处于江南,江南的冬天不应太寒冷,但那里冬天的风具有特定的地方气候特征,给作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2. “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表现了作者在狂风肆虐的阴冷环境中,从容自若、泰然处之的生活态度。

《松坊溪的冬天》

1. 这是为了和冬天的景色互相映衬,互相比较,使冬天的景色更丰富、更充实、更富有变化。

2. 示例:(1)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一句运用“像……像……像……”三个比喻句,写出了雪花在空中飞舞时的多种姿态以及大、轻、柔、洁白的特点。

(2)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了;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到覆雪的溪岸上了;好像溪中生出好多白色的大蘑菇了。

这里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溪石描绘得栩栩如生。

(3)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

作者用三个“披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世界。

《江南的冬景》

1. 作者把江南的冬天与北国的冬天进行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了北国所没有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对江南冬天与秋天、江南冬景与北方夏夜进行比较,强化了江南冬天所具有的“明朗的情调”;把江南的冬天与闽粤的冬天作比较,将作者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将江南散步与德国的寒郊散步进行比较,突出了在江南冬景中散步的快活、闲适及逍遥之感。

2.“曝背谈天”、“午后冬郊”、“寒郊散步”是实景,“江南雪景”是虚景。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描绘,只是引用了古人的一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悠闲舒适的心境和高雅古朴的情趣。

猜你喜欢

白马湖冬景白雪
阅读《江南的冬景》的两种方法
吴描玉
冬景
白马湖之冬
白马湖之冬
白雪彤 黄子棋 顾皓哲
开水白菜般的文人情怀
家乡的白马湖
剑齿虎②
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