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豚是无辜的

2009-07-21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严嵩河豚章鱼

言 瞳

说到河豚毒素,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河豚。

在日本,河豚肉是公认的美味佳肴,甚至都吃成了一种“饮食文化”。一般情况下,一盘河豚肉可以卖到400美元,甚至更多。即使如此。很多人还是为了一饱口福而舍得一掷千金。不过钱都还是个小问题,最让人担心的是,河豚肉含有一种名为河豚毒素的剧毒物质。日本每年都有数百人因为吃河豚肉中毒,其中超过半数的中毒者丢掉了性命。

一个不好的消息是,河豚处在繁殖期间时肉是最鲜美的,于是人们通常都选择这个时候捕杀。然而,也正是这个时候,河豚肉所含毒素最多。看来美食的诱惑的确很大,可以让人为之铤而走险。有人可能会想,是不是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加热来“消毒”呢?遗憾的是这样做不会有丝毫效果,河豚毒素根本不会在高温下“逃逸”或者“交得温和”。另一个更坏消息是,对于河豚毒素。至今没有找到有效的解毒剂。

那么,在中了河豚毒素的毒之后,只有等死这一条路可以走吗?明代的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当然不是。故事说的是贪鄙奸横的权臣严嵩。80多岁的时候,他从山东蓬莱“抓”来个渔家少女为妾。为了讨好严嵩,下属们为其婚宴可谓是费尽苦心。考虑到严嵩山珍海味都吃腻了,他们绞尽脑汁。决定献上一条河豚助兴。

席间,大家吃得倒是尽兴,“争相为食”。然而,不幸的惨剧很快就发生了。随着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陡然倒地,不一会儿工夫,就倒了一大片。严嵩勃然大怒,要找厨师问罪,结果到厨房一看,人影都没了。他最后只得把怒气撒在小妾身上,厉声责问:“何以解毒?”小妾小心答道 “唯有黄汤。”在问清情况后,严嵩立刻下令让人取来了一担“黄汤”。

为解毒活命。宾客们顾不上颜面尊严,个个端起碗,仰脖而饮。然后哇哇地将刚吃下去的东西全部呕吐出来。这“黄汤”当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它其实就是粪水。作用当然也不是什么解毒,只是“排毒”而已。在医学已经比较发达的今天,当然不会再用“‘黄汤解鱼毒”,但在抢救中毒者时,最基础的工作依然是“尽快使毒物排出”。

河豚毒素到底有多毒?科学家的解释是,迄今为止,这是人类所发现的毒性最强的毒素。许多我们谈之色变的毒蛇毒液和黑蜘蛛毒液,跟它比毒性只能是小巫见大巫。它要杀死一个身强体壮的成年人,只需要少得可怜的0.5毫克。千万别以为摄入量少于1毫克就无关紧要了,恰恰相反。结果可能更令人生畏。不足以致命的河豚毒素会导致人的生命体征完全消失,但不会损害人的大脑意识。这个时候的人,你可以说是“活死人”。也可以说是“活僵尸”。

在南美洲的一些地区,曾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河豚之所以在体内制造剧毒,是对人类曾经大量捕杀它们祖先的一种报复和惩罚。这样的说法自然毫无根据,至少在科学家看来,河豚有毒,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情。而且,河豚毒素并非河豚所特有,在其他生物身上,也存在。正是这个问题,让科学家们在很长时间内都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实在想不明白。那些不同种类的生物在其独立进化的过程中怎么可能生成完全相同的毒素?

1979年7月,美国俄勒冈州的一名29岁大学生在一次聚会上突然昏倒,不久后死亡。因为死得过于离奇,法医对他进行了尸体解剖。在他的体内,发现了河豚毒素的存在。但是没发现“河豚肉”。不过之后在他胃里发现的蝾螈表皮碎片引起了法医的注意。再经过调查,确定这个实在过于另类的年轻人的确在参加聚会前“勇敢地吞食过蝾螈这种两栖动物”。

另外,现在已经被确认含有河豚毒素的是蓝环章鱼。这是一种体型很小的章鱼品种,但一只蓝环章鱼所含的毒素就足以让10个成年人命丧黄泉。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探究河豚毒素这种致命物质的来源。他们认为,河豚毒素不可能是河豚自己“制造”的,否则蝾螈和蓝环章鱼身上的河豚毒素就无法合理地解释。上个世纪30年代,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蝾螈的卵和胚胎里存在有一种很强的毒素。1963年。斯坦福大学一教授首次从蝾螈中分离出这种毒素,并将其命名为塔利卡毒素,后来证明它与河豚毒素是同一物质。1978年,蓝环章鱼毒素的主要成分也被证明是河豚毒素。之后,科学家又发现,不少蟹类和鱼类的体内存在河豚毒素。不仅如此,它们的食物藻类和黏附在藻类上的细菌也有。这让科学家们肯定地认为,不论是河豚。还是蝾螈或者蓝环章鱼,它们实际上只是河豚毒素的“携带者”而已。

1981年,日本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得出结论,人工饲养的河豚没有毒性。这首次从科学的角度证明河豚是“无辜”的。受此启发,科学家经过不同的实验,终于找到了制造河豚毒素的真正元凶。它们是几种寄生在河豚、蝾螈等体内的低级细菌。

编辑梁宇清

猜你喜欢

严嵩河豚章鱼
有趣的小河豚
明代大老虎严嵩可能不是穷死的
李绅和严嵩
世有多少“触奸柏”
毒界霸主——河豚
河豚生气了
章鱼来了
无敌章鱼刷
会“逃跑”的章鱼
明代权臣严嵩父子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