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中国服务员也收小费

2009-07-21

环球时报 2009-07-21
关键词:侍者小费账单

欧立志

第一次到中国时,笔者发现可以不用给别人小费。机场的出租车不用给小费,吃完午餐也不需要多给服务员钱。住酒店时,侍者帮笔者把行李放好后也没有伸手要小费。回想笔者在美国给小费的所有情景,以及想到这种方式会使每件东西变得多贵,笔者开始觉得不用给小费是件很划算的事。

但慢慢地,笔者开始注意到自己所得到的服务的质量问题。出租车和酒店侍者不成问题,而中国餐馆就要另当别论了。走进餐馆,笔者觉得好像老板认为笔者连菜单都不用看就知道有什么菜可点。点完菜后,服务员可能就无影无踪了,需要加水或上茶时,你不得不大喊一声“服务员”,震得整个屋子的人都能听得见。有时候你会遇上服务员上错了菜,有时候账单比原本该付的贵出许多,也有时候你会发现根本没上过的菜被算进了账单里。所有这些情况通常得通过争论才能解决,前提是如果真的能解决得了。

笔者想知道,这些服务人员是否学习过招待客人要更周到礼貌的规矩?

在美国,人们给小费的一般观念是,这能激励人们更努力工作来取悦顾客。好的服务就能得到丰厚的小费,服务不周的话就拿得少。但为什么中国没有给小费的文化?如果在中国给小费,如果给小费真的起作用的话,那么它将对服务质量产生什么影响呢?

中国人不愿意付小费,归结起来可能有两个原因:金钱和重要性的取舍标准。首先,如果小费是为了服务而给的,中国人会愿意花更多钱吗?第二个问题是,对于某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桌子上食物的质量,而不是服务的质量。在中国似乎有一种态度,人们就应该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不需要任何额外的东西来鼓励他们。

即使人们开始在中国给小费,会产生什么效果?人们会觉得不安吗?服务人员会怎样?小费是会被分给所有服务员,还是进到老板的钱包里去了?也许人们为了与别人竞争拿小费,服务质量还可能变差。在美国,服务员的工资比其他职业的平均最低薪水要少,这是因为他们的报酬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小费。也许相同的事情会在中国发生;那样的话会实际上是减少而不是增加工资。

有时候,笔者与出租车司机谈笑风生,他们也帮了笔者很多忙。作为个人选择,笔者就会多给他们一些钱。他们起初会拒绝,如果他们真的接受了,笔者会觉得自己能以此表达对他们热情好客的感激之情。

在笔者看来,辛勤工作和努力应得到嘉奖。如果消费者多付点钱就能得到更好的服务,那么这也是值得的。▲(本文作者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晨笛译。)

猜你喜欢

侍者小费账单
小费,走近尼日利亚人的捷径
账单式小康
年度报告、账单之风
“小费”也有大学问
早已提前死去
北京:获取社保对账单方式可自选
北京社保对账单明年主推“电子版”
各有安宁
在美付小费的潜规则
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