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一重工:专利超限战

2009-07-21邢学军

创新时代 2009年6期
关键词:泵车混凝土泵专利技术

邢学军

如果说金融技术对于一国经济的重要性可以比作是“核武器”的话,那么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说,这个“核武器”就不是金融术,也不是裁员缩骨抱团术,而是非专利技术莫属!

从2007年到现在,源于华尔街美元危机的世界金融危机,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它的威力和巨大的破坏力。

如果说金融技术对于一国经济的重要性可以比作是“核武器”的话,那么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说,这个“核武器”就不是金融术,也不是裁员缩骨抱团术,而是非专利技术莫属!

三一重工就是这样一个掌握了“核武器”的企业。

理念先行

2009年3月20日,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站在三一重装高大的车间里,向来访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介绍他们最新研制的专利产品:号称“世界第一掘”的EBZ318H掘进机、国内首创的窄机身掘进机、200H硬岩掘进机、安全性能优越的全自动联合采煤机等。温总理勉励三一集团说:“我曾经讲过,要把三一办成世界级企业,我希望,用三一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企业稳稳地站在世界之巅。”

早在2005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三一集团时就叮嘱三一创始人“加强专利申报,制定专利保护战略”。

实际上,在10多年前三一集团创立之始,以梁稳根为首的创立团队便把知识产权放在了创业的首位。

三一现任总裁向文波说,三一在进入工程机械行业时,这个行业其实已经是一个微利的行业,它的特点是:一方面拥有大量的生产能力,产能趋于饱和;另一方面80%的产品依旧依赖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国内很多企业寄希望于引进技术,但在引进技术的时候,国外的合作伙伴往往不会把核心技术转让给自己,没有核心技术,就谈不上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因为企业的利润很大一部分被国外的合作伙伴拿走了,赚取的只是一点点的辛苦钱。

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这正是中国工程机械造就强势品牌的主要瓶颈。“与其引进技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沦为‘生产车间,不如另辟蹊径,以自我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三一董事长梁稳根发出了“愤怒的吼声”。

以梁稳根董事长为首的公司高层,都具有极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高层主要技术领导都是多项专利技术发明人,其中国内知名液压专家、三一重工首席科学家易小刚,个人独立设计及参与设计的专利92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到来的今天,企业竞争的焦点将是拥有知识产权的多少而不是固定资产的多少。易小刚对专利曾有过精辟的诠释:“专利技术好比在战争中占领制高点、抢占有利地形,它是领跑者的技术,是领跑者的有利武器。”他认为,三一只有形成强大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时申请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攻守兼备

能够成为强势品牌的产品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创新成果必须得到专利的保护。

三一集团首席科学家易小刚对媒体表示,三一一直将专利申请保护与科研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立志使三一产品成为所在领域的数一数二品牌。

无论是“第一流”的理念还是“数一数二”战略,三一高层始终都有这样的共识:专利技术就是研发创新保驾护航的卫士。

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和护身符,专利战略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但最主要的可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两种。

专利进攻战略是指积极、主动、及时地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为企业争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的战略。三一的专利进攻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基本专利战略,这是准确地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核心技术或基础研究作为基本方向的专利战略。

外围专利战略,即采用具有相同原理并环绕他人基本专利的许多不同的专利,加强自己与基本专利权人进行对抗的战略。或者在自己的基本专利受到冲击时,在基本专利周围编织专利网,采取层层围堵的办法加以应对。易小刚表示,专利技术的成功实施成为三一重工腾飞的重要“推进器”。

专利回输战略,即对引进专利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后,形成新的专利。

专利防御战略,是指防御其他企业专利进攻或反抗其他企业的专利对本企业的妨碍,而采取的保护本企业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一种战略。三一的专利防御战略则包括取消战略、公开战略、交叉许可战略3种。

三一商标在目前中国已有的45个商品类别上全部申请了注册,并向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等100多个国家进行了商标注册申请工作。

资本、技术、产品和品牌输出的知识产权运用战略,即在资本、技术和产品输出前,先在输入国申请专利、注册商标,保护品牌、资本、技术和产品的独占权的战略。

在实践过程中,三一的基本专利战略、外围专利战略、品牌、资本、技术和产品输出的专利权运用战略等仍需进一步加强,以巩固三一的知识产权堡垒。

“铸盾工程”

为维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保护创新成果,三一集团采取了多项措施开展专利维权的“铸盾工程”: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组织架构。在集团的授权下,三一以国际知名企业为标杆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架构,并日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事务认真把关,在规避他人专利的前提下,加强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专利利益的力度。各下属单位亦逐步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网络,负责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

二是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近年来,三一建立健全了《研发项目专利与创新考核细则》、《专利维权手册》、《专利维权工作流程》、《专利诉讼指导办法》等规章制度,对集团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三是制定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规划,进行全面布局。根据装备制造领域的市场竞争对手、专利技术特点、市场的占有情况,以及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影响,三一进行了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定了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业秘密、著作权保护等与品牌传播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划。

四是构建中外专利信息数据库。易小刚认为,不管是自主开发的知识产权,还是引进的知识产权,既然是“权”就需要确定其权属。我们不应毫无价值地重复他人的创新过程,也不必花大量的金钱去购买已经是社会公有财富的技术,更不要花大量的精力物力去申请已公知的自由技术、无保护可言的“专利”。

三一集团率先在工程机械行业建立了自己的科技资讯港。从2004年4月开始调研,在原有硬件基础上增加了50多万元的投资,2004年7月开始运行,效果非常好。公司在内部局域网建立知科技资讯港,包括中外专利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外标准数据库、专利战略、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公司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行业信息等模块。中外专利数据库包含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俄罗斯、日本及欧洲、国际专利共430多万件,实现中国专利数据每周更新、国外专利数据每月更新。三一重工知识产权部部长陈路长在接受记者访时表示,专利信息平台的建立,对于研发人员的创新思维有很大作用,让他们及时了解业界、标杆的最新动态,提高研究开发起点,规避侵权,加速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对于这一知识产权战略平台的作用,易小刚一句话予以了概括:“我们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技术创新。”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人员的专利意识和业务素质。三一采取了包括入司教育、专门培训等在内的多种方式,结合现实问题,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广大员工进行专利技术保护教育,增加其维护企业知识产权权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一重工成立了知识产权委员会,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规范了公司专利的申报程序及其它知识产权工作流程与要求,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对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根据其水平、市场前景和自身需要,选择专利申请的类型、时机及申请国家,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对专利申请,易小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认为专利申请不能单纯地为了数量,而是要能真正起到保护自我知识产权的作用。易小刚要求,今后所有专利在申请之前,必须召开评审会,评审会通过之后才能报送上一级审批。同时,专利审查必须专家化。

每一项技术创新都申请专利保护,如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项目技术创新成果申请了65项专利。

另一方面,公司一直坚持把商标这一商战利器置于企业经营战略的中心地位,构筑商标保护的防御体系。经过三一人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在全球45类产品和服务上申请注册了400多件商标。

同时,专利维权政策的学习宣传贯彻和培训也开始进行。参加专利学习和培训的有专利律师、维权小组成员和营销公司、售后服务、商务总部等部门人员。同时,公司发动广大售后服务工程师、营销代表参与专利维权活动。目前,该公司维权人员已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市场调查,之后将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对侵权企业提起诉讼。

每个伟大的产品后面都有一个牢不可摧的专利

“能够把混凝土源源不断送上摩天大楼工地的混凝土泵最早出现在国外,但是混凝土泵输送高度世界纪录却是中国技术制造出来的,是中国泵创造并保持的。2007年12月10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三一重工将混凝土输送泵送至492米垂直高度,三一混凝土泵再次以独创的超高压泵送技术,刷新自己五年前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下的单泵垂直泵送406米的世界纪录。

到2009年3月为止,三一集团共申请专利1068件,其中发明申请273件,专利授权589件。三一专利申请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专利申请总量、授权总量以及发明专利数量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一。

易小刚认为,每一项产品的成功上市,同时也是专利技术的成功实施。

专利技术在三一的每一类产品都有体现,如混凝土泵送机械共申请了200多件专利,混凝土泵与泵车以自主专利技术为基础,在短短的五年间,改变了原来国内市场85%的混凝土泵及95%的泵车依靠进口的局面,目前基本为国产产品所占领。

三一起重机研究院周斌发明的“起重机操纵杆动作保护检测装置”中所创新的保护装置,在满足起重机安全保护功能要求前提下,简化了以往繁复的管路,减少了大量液压元件的应用,不仅外型美观、结构精简巧妙,而且节约空间、减少了故障点。目前,该专利已成功在QY25CS和QY50CS上批量安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但每台节约装配工时3小时,大大提高装配效率,而且节约了成本。2009年2月10日,周斌发明的该项专利获得了起重机研究院优秀专利一等奖。

2008年12月31日,一项工程机械领域的最新世界纪录在三一重工诞生: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世界最长72米臂架混凝土输送泵车成功下线。易小刚表示,72米臂架泵车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一是混凝土输送泵车臂架长度达到72米为世界第一,二是泵车混凝土输送量世界第一。这是对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再一次超越,标志着三一重工拥有了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并站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三一重工泵车已集成超长泵送、单侧支撑、计算机节能控制、臂架振动控制、X型支腿、防倾翻控制、SYMC专用控制、智能臂架控制等多项行业领先技术。三一重工在泵车方面的领先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产品制造,并引领了行业的技术发展。2008年,三一重工泵车市场销量比上年增长近30%。

2007年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三一重工“混凝土泵送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项目摘取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当年混凝土机械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与此同时,三一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混凝土泵车系列被评为“中国名牌”,拖泵产品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

猜你喜欢

泵车混凝土泵专利技术
QX-5000型大流量两栖机动应急抢险泵车研发与运用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混凝土泵车用双向液压锁故障探讨
镁冶炼专利技术研究
2500型压裂泵车自动控制系统功能
2500型压裂泵车自动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混凝土泵车后支腿摆出油缸支座结构浅析
重复数据删除专利技术综述
混凝土泵车臂架位姿方程建立及相关参数分析
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