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材料的选择与开掘

2009-07-20魏文华

新语文学习·高中 2009年6期
关键词:王昭君昭君学识

魏文华

写作中对材料的引用有选择性,涉及中外历史文化名人的材料能深度了解,这些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史学修养。对材料选择能力的好坏主要表现在与作文的立意是否高度吻合上。材料既要典型,又要有分量,剪裁得当,方能使文章迅速升格。

原材料:

王昭君,原名王嫱。她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丑化她,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从此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呼韩邪单于主动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元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唐代杜甫有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则材料可以作为多种话题的写作素材。比如:“心灵的选择”“位置与价值”“請关上身后的门”等等。这里介绍几个作文片段,供同学们参考。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一次次征战都以失败而告终。难道还要继续征战吗?难道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吗?看到尸横遍野,听到人民痛苦的呻吟,她关上了身后的门。她不是将人民关在门外,而是为人民将玉砌雕阑、锦衣玉食、金帛玉缕关在门外。她在房中沉默片刻,便打开了另一扇门。那是通往漫漫黄沙的门,虽然大雁的低吟增加了她心中的苦,但她仍觉得欣慰。身后的门就让它关着吧!

这个片段写得十分精彩。把昭君的素材引入文章,小作者是睿智的。这里确实存在“关门与开门”的问题,所以,引用非常贴切。全文语言优美,剪裁合度,突出了昭君关的那一扇门——“玉砌雕阑、锦衣玉食、金帛玉缕”的宫廷生活,同时把人物为什么要关门的心理揭示出来,提升了人物形象。作者学识的非同寻常可见一斑。这段文字值得同学们仔细品味,可从中学习到如何用好写作素材,使之成为作文的亮点。

材料的开掘要有思想性。作文既要展示学识,还须展示见识。学识是一个学生文化素养的直观反映,作文首先展示出的是一个学生的知识视野,即是否有丰富的阅读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否引经据典,纵横开合。见识则反映了一个学生的思辨能力、思想的深刻性和立意开掘的层次性。议论中肯、力透纸背的文章展示出的是见识的厚度。精美的文章必须是学识与见识的完美统一。

原材料:

唐代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唐朝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宪宗又稿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官商民等舍物捐款,这种做法劳民伤财,其实就是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差点惹来杀身大祸,幸得大臣裴度、崔群出来说情,说韩愈“内怀至忠”,应该宽恕,以鼓励忠臣提意见。最后韩愈贬为潮州刺史。他在赴任途中,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是不一样: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则材料如以“博弈”为话题,该怎么用?博弈,说到底就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取舍。从韩愈和唐宪宗两个人物都可以开掘说理。对韩愈来说,一边是人民的疾苦,一边是皇帝对佛事的虔诚痴迷;一边是在官言事的自律,一边是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身家性命。经过博弈,韩愈下定决心上疏《谏迎佛骨》。对唐宪宗来说,杀不杀韩愈也是一场博弈。韩愈逆天而动,对皇帝居然敢大不敬,杀了能解心头恨,而且可以杀一儆百。另一面,如果真把韩愈杀了,以后大臣谁敢直言?言路从此断了,这还了得。不杀此人倒也能看出我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人,还落得个开明圣主的美誉。材料开掘的深度,就是作者思想的深度。只有对作文材料进行深度开掘,才能彰显文章的独创性,写出有见地有分量的上乘之作。

猜你喜欢

王昭君昭君学识
民族团结视角下的昭君文化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读
脑筋急转弯
高校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向探究
马致远《汉宫秋》中王昭君的爱情与婚姻
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透过历史文化还原昭君的多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