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设计——《长江》

2009-07-14胡殿强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思考题干流三峡

胡殿强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对长江基本情况的介绍和长江开发利用状况及其整治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长江的特征及其功与过。通过对长江的利与弊的分析,树立学生辩证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训练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地形区,并了解沿途各段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洪灾成因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并增强环保和忧患的意识。

【教学重点】

长江各河段的特征及长江的利与弊。

【教学难点】

长江各段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洪灾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投影,图文结合,配以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3.指导学生运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具】

自制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师: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大江大河哺育了华夏文明。今天老师带大家来畅游一番长江的美景。请看大屏幕。

△播放《长江之歌》,展示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雄伟壮观的景观,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过渡]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展示并板书: ※5.2 长江

二、讲授新课

☆[引导]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63、64页内容,并思考这个问题:

△展示思考题: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

板书: 一、中国第一大河

个别回答。点评。

☆[总结]师:长江之“大”,表现在“长、大、广”三个方面。

△展示长江的“长、大、广”。

长度:6300 km,我国最长,世界第三,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

年径流量:1万亿m3,我国最大,世界第三,仅次于亚马逊河、刚果河。

流域面积:180万km2,我国最广,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

☆[引导]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地图册》143页阅读“长江流域图”(课本P63图5.8),并思考以下问题。

△展示思考题(共5个),逐个个别回答,点评,小结。

△展示长江流域图:长江的发源地、源头及注入的海洋。

△展示长江流域图: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

△展示长江流域图: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5个)。

△展示长江流域图:长江主要的支流、湖泊和峡谷。

△展示长江各河段的划分及各河段的特征。

☆[过渡]师:这样我们了解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

△展示练习题,个别回答,订正。

1.长江干流不同河段的名称:沱沱河(源头)、通天河(沱沱河与当曲汇合后至青海省玉树)、金沙江(玉树至四川宜宾)、长江(宜宾以下)、川江(宜宾至宜昌)、峡江(奉节至宜昌)、荆江(湖北枝堀至湖南城陵矶)、扬子江(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

2.长江支流岷江上修建的著名水利枢纽工程是都江堰,具有防洪和灌溉功能。

3.长江上、中、下游最大的城市分别是重庆、武汉和上海。

☆[过渡]师: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在我国生产、生活中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呢?结合课文65—67页的内容,请大家四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单行同学向后转,和双行的同学面对面。

△展示分组讨论。

板书: 二、长江的利与弊

请各组汇报讨论的结果,点评。

☆[引导]师:我们先来看长江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展示并板书: 长江的利——长江的奉献

☆[总结]师:作为我国第一大河,它有着多方面的经济效益,它的贡献有:发电、供水、航运、养殖、旅游等等。

☆[过渡]师:现在我们来看长江的第一大奉献。

△展示并板书: 1.水能巨大:发电。

☆[启发引导]师:靠什么发电呢?水能发电。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我国的“水能宝库”。请看课本64页图5.9,思考以下问题。

△展示思考题:

1.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为什么?

2.长江干流上建有哪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个别回答,点评。

△展示长江剖面图。

☆[总结]师:1.长江从源头至宜昌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从青藏高原降落到四川盆地,落差达6000多米。因此,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段,原因是:落差大,水流急。

△展示葛洲坝、三峡位置图。

2.长江干流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甫津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西陵峡三斗坪,在建)。

☆[讲述]师: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我们将在高三作更加全面的学习。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三峡是哪三峡?2.三峡的成因。

个别回答,点评。

△展示三峡位置图。

☆[总结]师:1.三峡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2.三峡的成因是:地壳上升,长江干流向东侵蚀下切巫山而成。

☆[引导]师:这就是长江的第一大奉献。长江的第二大奉献是:

△展示并板书: 2.供水,灌溉。

☆[引导总结]师: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水量大。水量大会带来什么好处呢?长江供给两岸人民生产、生活的用水;提供南水北调的水源;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全流域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这便是长江的第二大奉献。

☆[引导]师:那么长江的第三大奉献是……

△展示并板书: 3.航运:黄金水道。

☆[总结]师:长江干流东西横贯,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三峡工程的修建将进一步提高其航运价值,但是长江的航运价值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必须加大对长江航道的整治。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展示课后思考题:长江航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航运价值。

△展示一分为二看问题。

☆[过渡引导]师: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地来看,长江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接下来我们来了解长江带给人类的灾难。

△展示并板书: 长江的弊——洪水灾害

☆[引导]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66、67页内容,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总结要点。并思考以下问题:

△展示思考题:

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

2.长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

3.综合治理长江的措施。

各组代表发言,点评。

△展示要点,简要讲解,小结。

☆[小结]师:(依据展示的板书小结。)

三、结尾

☆[总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和开发利用及其治理,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利与弊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下面的练习进一步加以巩固强化。

△展示练习题(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教给学生认识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思维。因为是针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多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同时尽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过程来看,课堂上学生活动积极,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学生互动多,课堂效率比较高。

(责编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思考题干流三峡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江段封冻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春到三峡
新疆额敏河干流防洪工程施工分析
2016年《护理学报》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甘肃黑河干流中游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1996—2009年渭河干流氮素污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