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道选择试题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2009-07-14宋纯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尼克松情景创设

宋纯霞

2009年上海高考卷第十三题: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 B.乙 C.丙 D.丁

该题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通过创设情景,以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就成为一大亮点。那么我们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创设情景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问题探究,创设问题情景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端”。心理学告诉我们,疑是学生兴趣的思维源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环境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教学罗马人的法律时,笔者收集了很多古罗马的资料、图片,充分利用相关的资料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认识,然后出示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的一段结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让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这段话的含义。这样,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发展了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表演,创设模拟情景

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模拟角色情景,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积极性。通过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段,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教学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时,笔者让学生表演历史短剧,一人饰尼克松,另一人饰周恩来。

旁白:当“空军一号”降落在首都机场后,尼克松总统第一个出现在机舱口,当他下到一半时,周恩来才鼓掌欢迎。尼克松走下飞机旋梯,快步走向等候的周恩来,伸出了双手,周恩来站在原地与他握手。

周恩来:“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啊”。

尼克松:“I am very happy!”

旁白:在后来的《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写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通过这个历史短剧,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运用媒体演示,创设影视情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教学,既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又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在情景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如在讲到《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播放电影《林则徐》、《甲午风云》片段,让学生穿越时空,进入鸦片战争、黄海海战的战场,去认识三元里人民、林则徐、邓世昌等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在讲授《“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时,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录像,学生情绪激动,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极大增强。这样的历史课已告别了那种仅仅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从头讲到尾的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老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有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环境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景,将学生兴趣内化为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

(责编 庞丹丹)

猜你喜欢

尼克松情景创设
情景交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25美分欠款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楼梯间 要小心
1976:尼克松为何给江青“差评”
尼克松曾担心来华要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