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教学课例

2009-07-14陈智文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大款消费观小组讨论

陈智文

教学过程:

引入:

引用两则材料:某地有个青年农民,从4000元起家,成为拥有几亿资产的个体企业家。面对巨大财富,他并没有拿这些钱去买豪华汽车、吃山珍海味,而是用这些钱去发展生产,支援贫困地区。南方某市曾发生一起怪事:两“大款”在某高级饭店吃完饭后,大款甲看到大款乙给服务员的小费比自己多,于是就当着他的面撕掉一百元大钞,乙也不甘示弱,撕掉五百元,如此往来,两人搞起了撕钞票大赛。让学生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消费观,然后回答哪一种是正确的消费观。从而引出本节课内容。

探究:

学生自己探讨、得出结论。知道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分析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消费现象,并结合社会上存在的“面子式”、“露富式”、“超前式”、“实惠式”等不同消费方式,进行探究,教师作正面引导,使学生全面理解什么是积极合理的消费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

内容如下: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2)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②消费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③消费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适度消费

②结构合理

③方式健康

④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展示:

以小组教学和讨论的模式,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和比赛,围绕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有关内容进行当场设计,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全班分为4个小组,各个小组自我准备,自我分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反驳其他小组的观念。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准备好的材料,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对各小组进行评比。

总结:

展示背景材料:温总理近来一直和人们演算“十三亿的乘除法”。他说:“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是很低很低的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结合这一问题,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思考如何理解温总理的话,从而升华到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认识到在目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情况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抛出问题: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和行动?让学生进一步进行理性分析和行为反思。

反思:

由于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跟普通高中相比还是有点距离,对文化基础课特别是政治课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因而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本节课教学我采取小组教学和讨论的模式,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中的活动,能够体验并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提高了判断是非能力,并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参与活动,充分体现团队精神与智慧,也是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途径和方法。

采取小组讨论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使学生人人都参与,由个体活动变为集体活动,并能营造宽松的氛围。但小组讨论不是简单地把学生面对面地安排在一起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在小组讨论时经常会出现跑题、冷场或争执等情况。学生由于本身知识水平有限,自控能力也不强,在讨论时很容易出现讨论一会儿后就无话可说了,从而开始闲聊其他的内容,表面看起来却很激烈。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教学时要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讨论内容,在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找到讨论的矛盾所在,触发学生情感,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在确定小组发言代表时实行轮流制,避免一些胆大的同学一手包办的情况,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使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讨论时都有事可做,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共同成功。

采取小组讨论教学形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知识通过活动转化为实践,而且能使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际,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科思维,对政治学科的发展也是大有好处的。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大款消费观小组讨论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The Beggar and the Rich Man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就买最贵的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大款的报应
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