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获取资源的国内用户认同度调查与分析

2009-07-14赵展春

现代情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开放获取认同度

赵展春 张 熙

〔摘 要〕根据样本数据分析目前国内对OA的认同度,分析了潜在影响因素及影响力度,如科研评价体系、作者付费模式的认可程度和对费用标准的接受程度。建议改革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将开放获取期刊纳入科研评价之列,鼓励科研人员在相应的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文章,积极扶持、大力宣传,提高国内用户对OA资源认同度。

〔关键词〕开放获取;认同度;网络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2-0119-04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Users Recognition on Open Access

——Case Study Based on University Users in BeijingZhao Zhanchun1 Zhang Xi2

(1.Nantong Sci.& Tech.Information Institute,Nantong 226006,China;

2.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dicated the domestic users recognition of OA depending on the survey in universities,then it analyzed the potential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influencing degree of those factors,such a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ng system,recognition to the payment modes to the authors,and level of acceptance to the charging rates.The paper suggested that the funding agencies should reform the current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and take open access journals into this system and encourage scientific researchers to publish their papers in relevant open-access journals,and the government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should actively support and publicize OA to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the domestic users to OA resources.

〔Key words〕open access;recognition degree;network document

开放获取(Open Access,也称开放存取,简称OA)进入中国已有4、5年的光景,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未得到广泛与普遍的接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内用户并没有完全认同OA这种新型的科技文献出版模式。目前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决定了科研人员仍然倾向于在传统的纸质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以当今的国内各单位为例,发文统计是以有ISSN号的正式出版物即纸质刊为统计对象的,在开放获取上发表的论文根本不能计入科研成果。

各级图书情报部门与相关科研机构在提高OA的大众的认知与认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并不明显。李麟2005年对中国科学院16个研究所的200多名科研人员就“科学家对开放获取的态度”展开了调查[1],该次调查的对象代表了国内科研系统的最高层次,所以可冠以“科学家”的名称。但OA的基本用户并不仅仅局限于高层次的科学家,中下层科研单位的员工及高校的师生等都是OA的潜在目标使用人群。本文将对北京地区五所著名高校师生进行OA认同度及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了解OA更广泛的受益人群对这一新的出版模式的态度及各项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性建议,为OA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1 问卷发放过程与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78份,有效问卷257份,回收率、有效问卷率分别达到92.67%、85.67%。调查对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这5所高校的教师、研二以上的学生。回收的257份有效问卷中,学生187人,占总数的72.76%;教学工作者51人,占总数的19.84%;专职科研人员18人,占总数的7.39%。调查样本职业、职称与教育背景基本情况见表1、表2。

2 用户对OA文献和网络文献的态度

2.1 用户对OA文献的态度

OA出版模式采用读者免费、作者付费方式。作者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同行评审、版面制作、建立CrossRef链接、提供文摘和索引服务、网络发行等方面,所以平均费用约为500~1 500美元不等[2]。这笔费用对于国内普通作者来讲并非小数目。问卷主要从用户对科技交流的渠道选择、是否愿意参与OA活动、能接受的费用额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用户对作者付费接受程度不高。表5的数据显示,不愿意付费的人群略高于2/3。一般人的概念中,总感觉网络发行应比纸质发行便宜得多,事实上因为存在长期维护问题,网络发行费并不便宜。有34.24%的用户认识到OA期刊所需费用比同级别纸质期刊所需的要多。

2.2 用户对网络文献的态度ビ没Ф酝络文献的态度与他们是否选择网络文献作

参考文献、是否选择网络发表科研成果有密切联系。表7可看出认为网络文献可节约费用的比例为19.46%,容易获得占26.46%。这一现象可能是网络资源共享度的提高所导致的。

表8表明,用户也迫切需要学术上的及时交流、资源共享。表9反映了用户对于剽窃的问题非常关心,而版权、及对纸质期刊上发表的影响这两个选项也占了不小的比例。由于网络出版方式方便了违规者随意剽窃科研成果,因此用户担心自己作品被商业化利用。

3 用户使用OA的若干影响因子

3.1 用户学科分布对使用OA期刊的影响

图1显示了用户所从事的学科对OA使用量的影响。由于学科性质、惯例、成熟度不同,各学科的用户对OA的认同度也不尽相同。

3.2 用户年龄对使用OA的影响

表10、图2、图3是年龄对用户使用OA的影响。数据显示年龄与对OA的接受程度、能否愿意接受作者付费模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年纪越轻的用户对OA接受程度越高。这个结论与大众对网络的接受与使用频度的普遍心理完全一致。

3.3 用户对OA系统的期望

表11数据显示了用户在版权方面的担心。

调查表明,有16.34%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既查找过也发表过论文,本单位的科研评价体系认同开放获取文献对提升开放获取文献的地位作用最大。

4 数据分析与结论

从上述数据表与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由于国内现行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由行政主导,用户选择在何种期刊上发表论文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的喜好和期刊的质量关系不大,而更多地取决于科研人员所在单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3-4]。目前的国内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普遍未将在OA上发表论文作为科研论文成果,这严重影响了用户在OA资源上发表研究论文的积极性。

网络出版的版权保护措施不力是用户在OA上发文的最大担心。用户都希望更快地公布科研成果,与同行分享。OA系统只要能解除作者对个人的正当权益受损的担心,则可拥有更广泛的稿源。

作者付费问题是影响用户在OA上发稿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2/3以上的用户不愿意支付费用,愿意支付费用的用户绝大多数认为每篇费用应少于1 000人民币,近2/3的用户认为作者支付的费用应该比同级别的纸质期刊的版面费少。

不同学科对用户是否愿意使用OA资源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年龄越轻的用户对OA的认同度越高。

5 政策性建议

近年来,对开放获取的建议有很多,例如改善科研评价体系、提高获取文献的质量、科研机构支持开放获取出版的费用等等。从上述数据与结论可以看出,最实际、最快的提升OA资源社会认同度的方法就是将OA文献纳入各科研机构的科研评价体系。此外,应妥善解决OA文献的版权保护问题,并大幅度降低发文时作者实际支付费用的数额,至少应使作者付费低于同级别的纸质期刊。同时,应针对某些学科及某些中年以上的科研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大OA的宣传力度,让最多的人认识OA、了解OA、学会使用OA,鼓励人们以开放获取模式发表科研成果,也希望人们更多的引用这些论文成果。

参考文献

[1]李麟.我国科研人员对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态度——以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7):34-38.

[2]REGAZZI J.The shifting sands of open access publishing,a publisher餾 view[J].Serials Rev.2004,30(4):275-8.

[3]郝勇.影响我国实行“开放存取”模式的因素分析[J].现代情报,2006,(12):2-4.

[4]Howard Fa1k.Open access gains momentum[J].The Electronic Library,2004,(6):527-530.

猜你喜欢

开放获取认同度
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
浅析提升航海类专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浅谈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
基于开放获取的图书馆科学数据资源与服务
高考加分新政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
企业转制中工会的定位与职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