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2009-07-09韩季秋

学理论·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关怀心态人文

韩季秋

当前,上访人员尤其是个别上访老户的内心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感、挫败感、不公正感等负面情绪,导致这些“心理问题”现象出现和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由于社会变迁加剧与人们心理适应性减弱等原因。对这些上访,各单位做了不少工作,效果仍不太明显。也就是说,从某种角度来说,当今的稳定工作,政策说教的韧力和耐力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的稳定工作的需要,而破解这一“钝化”和“乏力”现象的良方就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关怀。是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使人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够合理利用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心理疏导”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在医学上也是一个从人的自身特点入手并具有显著效果治疗方法。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完美搭档,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更加注重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贴近人的心灵,也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

为此,需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立健康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尤为必要。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人尤其是上访人心理问题的干预相对滞后,使我国在信访稳定工作中,专业的心理疏导机构和心理咨询师还远远没有与上访量同步提高。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我们应从思想政治工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舆论引导、文化消费、志愿服务、专业咨询、心理医疗等各个方面,加大心理卫生投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

二、关注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起步。心理和谐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力量,是人生的一个课题和使命。我们要积极推动人的心理和谐建设,努力探索在新的条件下有效提高人们心理承受力的方式方法,自觉地在教育、心理医疗以及各级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几个重要环节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营造培育和谐心理的氛围,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保证。一个区域的稳定与发展、社会的文明与和谐都是需要社会公众的健康心理做支撑。因此,领导者在讲政治、讲经济、讲效率的同时,就必须以人为本,对民众和社会的心理做一些必要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努力做到未雨绸缪。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工作,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尽可能地降低社会成员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减少社会成员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培育人的心理和谐提供社会环境支持。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问题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形成,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心身疾患。心理疲劳是不知不觉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它不会一朝一夕就致人于死地,而是到了一定的时间,达到一定的“疲劳量”,才会引发疾病,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2000年,世界卫生大会在中国召开,预测在21世纪影响中国最严重的疾病是心理疾病,指出这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大问题。因此,应加强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在人与人关系上,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要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探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

理论和实践表明,尽管危机本身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但早发现、早干预是危机干预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可针对重点人群或特殊人群,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并且定期向社会通报关键性指标,以此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并尽早地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重点人群的心理应对能力。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起因是非常复杂的,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社会冷漠与烦躁、冲动情绪与社会公信度低不能说没有联系。它破坏了我们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秩序和政府形象,冲击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建立公共突发事件、灾难心理干预应急预案,对社会民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突发事件,通过心理干预,以防患于未然。重大群体上访后要积极开展对重点人员心理疏导和咨询,及时对个别偏执型人员及其家属等人群进行心理干预,以避免留下不稳定的种子,防止上访老户的形成。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信访办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关怀心态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