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及其对策

2009-07-09

学理论·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毕业生技能大学

盛 洁

摘要:随着近年来大学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研究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显得越来越迫切,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地选择职业发展是高校就业体系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91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4—0200—02

当今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受家庭、时代环境的影响,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熏陶中长大,骨子里“考大学出人头地”的思想至今还是很多大学生生命的信念。

笔者选择苏南地区高校中的理工科大学生作为这次调研的主要对象,于2008年末至2009年初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结合访谈,主要针对在校大三、大四学生开展。

一、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一)大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知识、能力不够,造成与用人单位供求的矛盾

1.在问卷调查中问到“你认为是否掌握学校所授知识?”时,其中有62.6%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掌握所学知识,37.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掌握或基本没掌握。由这比例看来,大学里的知识还是比较受到重视的。但在问到“你是否能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用到业余的工作学习中去”时,有69.55%的同学认为根本用不上。只有2.79%的同学认为能很好地运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思想上开始松懈,没有了学习目标,从而更多地将课余时间花在了学习以外的地方,导致了对学校里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虽然还可以,但不能很好运用。

2.调查发现现在社会上用人单位很重视大学生各个方面的技能,但大学生在大学中只能学到一部分。认为用人单位所需技能是在学校中基本掌握的学生占28%左右,认为小部分掌握的学生占60.9%左右,因此大部分学生的想法是从业后也要不断地努力学习知识,这些数据反映出在大学教学中学生是无法全部学习到以后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从中可以看出现在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应该去不断进行课外学习以提高自身价值。

3.造成现在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是人多(竞争激烈),单位要求高,自身没能掌握足够的技能。从调研问卷来看:70%以上的人认为,人多、单位高要求、掌握技能成为了就业难的原因。随着现在大学以上文凭的人数增加,用人单位对于用人的学历要求也在不断的上升,在文凭方面有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在用人单位更需要的是那些专业人员以及掌握多项技能的人员。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单一地掌握某项知识技能,而要不断学习更新、掌握先进的知识技能。

(二)大学生个人就业期望值依然偏高,但较以前趋于理性

1.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一定要找到满意的工作,从中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自身心态上的问题。对于就业的态度:37%认为先就业再择业,50.8%认为一定要自己满意。过分的追求自己所满意的工作其实是就业时一种错误的心态,在择业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自己喜欢且满意的工作的。若一味地追求可能会错过一些不错的工作机会,而影响到以后自身的发展。

2.对于希望自己毕业后的工资状况,问卷中大部分学生选项集中在1500-2500元,从这些数据分析可知镇江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还是比较正确的,在工资上不会过高的要求而脱离了实际。薪水期望值可以大概地反映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和对社会竞争状况的了解程度,1500-2500元在当今的社会中显然是属于中等收入,这说明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评价趋于理性,不会太好高骛远,也不会妄自菲薄。

(三)大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类型以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

1.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同学选择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选择这两类企业的同学都是因为这两类企业其内部环境有利于个人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个人长远发展。在就业单位的其他类型中,地方研究所略多,占15.34%,而机关事业单位较少,为8.05%。这一特点与理工类大学生颇为相符。但选择乡镇企业的也比较少,不到一成,这也许与大学生放不下自身身价有关。

2.在问卷中超过半数的学生都选择了高收入、高地位、晋升空间大以及工作条件有利于发挥自己才干的企业,这四方面因素成为大学生择业的标准。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学习条件好,有利于深造,工作条件好,有利发挥才干,这些条件对于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很有诱惑。

(四)大学生对于当前就业压力“忧患意识”不强

对于自己前途,61.7%的学生都认为命运难测,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只有12.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前途要靠自己尽力争取,14.2%的学生人生态度是过一天是一天。这些数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现今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忧患意识不强,同时也反映出现在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这也是造成以后毕业的时候盲目择业的原因之一。面对就业,85%以上的学生觉得形势严峻。

(五)选择职业时起点的高低并非是重要的主观的起决定性因素

调查发现在就业选择时,被调查学生对起点高低的选择很平均,分别占到50%左右。不管是高起点或低起点都有其优点和弊端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自己的人生目标来制定自己的起点。

在选择低起点的学生中,59.3%的学生认为从基本做起掌握基本的知识,即要从基础开始。在选择高起点的学生中,主要的想法是在好的环境中能更好地学习锻炼自己。选择高起点的学生中有85.2%的人认为环境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好的环境能够锻炼人,在选择高起点的同时也就要求自身有着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职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灌输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一方面,一直以来,高校毕业生把就业的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或国有大型企业、外企和政府机关,致使这些地方在某些领域人才饱和、供需失衡,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许多人找不到工作。而另一些不被看好的行业和领域却出现人才匮乏。应该说: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只是人才的相对过剩。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带给就业工作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观念上逐步发生转变,使毕业生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一理念,在毕业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有人认为,现在的创业大环境对大学毕业生愈来愈有利。从2002年起,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同时社会上也启动了创业激励机制和创业教育,各类创业大赛竞相举办。但也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找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有创业的条件,当然会选择出来“搏一搏”。但是从普遍意义上看,创业仍不是大学生的主流选择。“这是因为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创业资金缺乏,社会经验不足。”某招聘单位的老总这样分析,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仍不够成熟,各种措施仍不能够配套完善,启动资金不足,注册、税收的繁杂,使一些创业者望而却步。

2.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整个就业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调查小组建议,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都已取消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但对于已经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流动则远非是无限制的,特别是对那些已去农村和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若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不仅要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而且要为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转换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

3.根据专业的特点,我们要积极调动并发挥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参与到指导、推荐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比如在调查座谈中了解到,有部分毕业生的专业老师非常关心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毕业生谈心了解其思想动向,给予正确的引导,并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需要学校、院(系)以及专业教师的通力合作,切实把就业工作深入到毕业生个体中。

4.进一步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在新生进校后就开设必要的毕业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使同学们了解基本就业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和需求及时弥补自身不足。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考取各种必要的资质证书,积极地接触社会,为将来的就业积累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大学生正面临着各种前所未有的时代冲击,市场经济的改革、网络的普及、高校大幅度的扩招、大学生就业率逐年下跌等。在目前的形势下,国际与国内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挑战精神的人才。中国的教育应该努力弥补这种缺憾。

学生应认识到在学校里学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为了满足社会对我们学生的要求,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以外学习更多的,新的专业知识。社会是发展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才能赶上时代潮流的步伐。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最好的职业并非总是由最佳的人选取得,但总是由准备得最充分的人获得。大学毕业生们要在变革迅猛、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有较强适应性的就业观。惟有如此,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时,面对无论是社会巨变的惊涛骇浪,还是颂古非今、优胜劣汰的急流险滩,都能够搏击自如、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钱昕,方雅静.关注自主规划能力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的开发[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2]曹勇,谷继建.略论“职业化”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展——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2).

[3]余卉.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探索和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1).

[4]何岫芳.论大学生提前培养职业发展意识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5]陈国荣.以和谐理念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04).

[6]张冬梅.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

[7]薛海.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略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毕业生技能大学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至善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拼技能,享丰收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