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知识性与引导性关系

2009-07-09

学理论·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引导性知识性

常 丹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与各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把握知识性与引导性的辩证关系。引导性是知识性的核心和宗旨;知识性是引导性的前提和保障。科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性与引导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把握课程的主体实质,突出课程特色,弘扬主旋律;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增强课堂驾驭能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性;引导性;关系辩证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4—0198—02

一、问题的提出:存在两种极端的可能

从课程体系上看,“05方案”具有三大鲜明特色: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为根本;二是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中心;三是以初步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为重点。[1]从具体各门课程的内容、类别和性质上看,也各有所侧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侧重于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主要是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传承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把社会历史发展和理论历史发展两个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和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统一,是最为全面的历史教育课程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则把以前的两门课程有机地合二为一,实现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结合,承担起从现实性的角度直接回答大学生如何成长成材的问题。可以说,这四门课程不同的内容和性质在决定了各自不同侧重点的同时,也决定了教师在具体教学和学生在接受课程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知识性与引导性的偏重程度的认识和把握问题,即二者谁为主、谁为辅,以及如何实现两者辩证统一的问题。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不少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说普遍就感到有难度,原因就在于这门课本身知识性较强。尽管不少内容学生中学时可能在政治教科书上接触到,但也大多只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某一部分或某个简单概述。对学生来说,把握课程内容还需要一个进一步理解和深化的过程,显然知识性的讲解成了主要的方面,引导性则凝聚在了知识性之中。又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教学就需要重视引导性而不是知识性的讲解。

但是,从目前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在把握不同课程的知识性与引导性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两种极端:一是重知识性轻引导性。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育工作者过于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性,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了其意识形态的引导性。老师只是教条地宣读教条,采用的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用理论引申理论,用理论解释理论,而不是形象生动、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地讲课,在内容上过多过全,理论与现实脱钩。虽然学生从小就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但是到了大学还是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其含义,不能从历史的视角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因而也就不能结合实际理解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更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了。二是重引导性轻知识性。很多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从小学、中学阶段就反复的学习,内容高度重复,授课时没有必要过多的讲述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历史知识,只需要强调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就可以了。也有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课不予重视,备课不充分,教学设计不合理,甚至为了取悦学生而花费大部分时间讲一些无关内容,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掌握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性、灵活度和科学性,只是用大话、空话、套话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空谈政治”,做“表面文章”。这种做法导致学生不能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没有机会解决自身的各种疑惑,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性与引导性的辩证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与各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方法论上要采取辩证的科学态度,这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性与引导性的辩证关系要求首先从整体性和原则性上肯定其引导性,其次从具体性和个别性上肯定知识性,最后实现知识性与引导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引导性是知识性的核心和宗旨,基于本质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决定了所设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以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即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和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和基本国情、形势政策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为大学生形成主流思想文化奠定理论基础,认清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历史走势及正确方向,为学生的现实和未来生活、工作中遭遇的大是大非问题积淀正确的行动指南和价值判断准则,使之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此,引导性是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目的,知识性的讲解与课程本身内容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引导性功能的实现。

其次,知识性是引导性的前提和保障,基于基础地位。知识性为引导性的获得奠定了理论与思维认识上的基础,构成了引导性的前提和保障。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的课程体系。科学的前提要求我们把它当作知识来对待,反之对待知识也要有科学的态度。邓小平指出:“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2]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根本理论基础,这就需要把它作为科学来建设,使它立于社会实践和科学最新发展水平之上[3]。要让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就先要向教育对象讲解清楚,使之理解和掌握其知识性的内在结构。而对象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性的获得才能促进其真正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进而外化出合乎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立场的现实行为。

三、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知识性与引导性辩证关系的几点要求

1.要把握课程的主体实质,突出课程特色,弘扬主旋律。教师要针对课程实际情况在课前认真进行教学准备,吃透教材,领悟精神,备好课,积极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热点。在涉及关键性问题和影响树立科学认识观念的内容上必须讲清楚、讲透彻,而对于学生普遍理解,中学阶段反复记忆的内容不必重复赘述,只需结合现实再次加以巩固,也可引证事例加以证明。在教学中应当在树立问题意识、重点意识、目标意识、方法意识等的同时,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旋律,从鲜活生动、具有吸引力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导入到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课时安排有侧重,前后内容有照应,难度层次有体现。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重点讲授唯物辩证的观点,实践观点,生产劳动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以人为本”观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观点等。再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所有本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历史系本科学生的专业课,因而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是在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线索大致了解的基础上,以爱国主义为主线,深入阐释中华民族在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光荣伟大的奋斗史。

2.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需要强化两个理念:教学活动要“以人为本”;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4]。显然,课前充分认识学生采取辨证施教的态度很重要。教师要有意识规划教学过程,掌控教学时间分配,采用多种方法,如专题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分组竞赛法、案例分析法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知识性与引导性的辩证统一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利用学生乐于关注现实问题的兴趣,找准理论和现实的结合点,以理论分析增强知识性,以理论引导解决现实问题增强引导性,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很多同学通过媒体、网络、报刊等途径了解到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后,便尝试解读它们,但往往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老师这时就要充分地以理论和理性的现实事实告诉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分析与认知方法。

3.要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增强课堂驾驭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相关学科的广泛了解,特别是人文学科基本精神的相互渗透,不断补充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修养,完善知识结构。否则,就会割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讲不出课程应有的广度和深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殊性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其他各方面综合素养,如幽默感强、注意语言表达、注意仪表、懂得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等等。本科生的年龄特征使得其行为模仿能力高于客观冷静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及其他综合素质的高低会对受教育者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者要时刻保持“树人”理念,注意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修养。同时教师要增强课堂驾驭能力,在课堂中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立足于思想教育,着重于理论升华,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分析和理解当前的社会、政治和生活理念问题,用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看当前社会重大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演化及其基本特点[J].教学与研究,2007,(2):9.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3]梅荣政.科学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3.

[4]李健强.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高校理论战线,2004,(10):31.

(责任编辑/彭巍)

猜你喜欢

引导性知识性
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的三条教学路径
小学数学“问题链”设计要把握“三性”
探究引导性教学法的应用思路
剧院建筑外观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共性和引导性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机械制图教学研究
封面差错面面观:以医学及相关图书为例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知识性·智力性·趣味性
谜中谜
空中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