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健康情绪的养成与维护

2009-07-09

学理论·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情绪

薛 香

摘要:情绪广泛地渗透到大学生的一切活动中,并明显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健康的情绪不仅可以促进生理健康,更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情绪的养成,有助于大学生自身潜能得到更多的发挥,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绪;健康情绪;健康情绪的养成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4—0192—02

情绪广泛地渗透到大学生的一切活动中,并明显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促进生理健康,更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大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注意力集中,富有创造性;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宽容、豁达、亲切、平和。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情绪的养成,有助于大学生自身潜能得到更多的发挥,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1.大学生健康情绪

1.1何为情绪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人们的活动总是与一定的需要相联系的,当需要得以满足时,个体就会产生一种满意、欢乐、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反,如果需要因外界的或自身的种种原因不能得以满足实现,人们就会对某些事物(人)或对自己产生不满、忧伤、丧气、滋生牢骚抱怨甚至愤恨、恐惧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了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

1.2大学生健康情绪的标准

赫洛克提出情绪成熟的四条标准:(1)能够保持健康,自己能控制因身体疲劳、睡眠不足、头疼、消化不良、疾病等引起的情绪不稳定;(2)能够控制环境,不是想干就干,而是先预期后果,再采取行动;(3)使情绪的紧张消除到无害的方面,不是压抑情绪,而是将情绪转变,升华到社会性的高度;(4)能够调查、理解社会。

日本青年心理学家关中文提出情绪成熟的两个标志:(1)在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控制一时的情欲和欲求、忍耐不满情绪;(2)能够设计现实生活。他还提出达到情绪成熟的办法是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自己的情绪,深入了解自我、调整情绪、珍惜现在时光,重视现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面对现实生活而不逃避等。

一般来说,情绪的目的性适当,反应适度,正性作用强是情绪健康的总的标准。对大学生来说,情绪健康则更具体地表现为(1)热爱学习,努力对事务进行探究以获得新知识,努力掌握新的科学技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2)热爱生活,不仅表现为关心社会生活,还表现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乐于参加政治或文娱活动,并努力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不折不挠地追求实现美好地生活目标,在奋斗中体验快乐。(3)悦纳他人,认识别人的优点长处,理解别人的情感,乐于与他人交往。(4)悦纳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认可自己肯定自己。(5)情绪反应合乎同龄人的常态。总之,情绪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愉快、稳定的;对不良情绪具有调节、控制能力;情绪反应适度;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2.大学生健康情绪的养成与维护

健康的情绪不仅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而且与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和更好地享受生活有紧密联系。但是对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并不等于简单的压抑。真正健康、高度发展和成熟的人是“自我实现”型的人,“他们不会刻板地抑制自己的情绪,他们行为的一个典型特征是自由抒发与他们当时的感觉相关联的情绪。这些人不会约束自己的情绪,而是有充分感觉的自由。他们能应付新的环境,而不必事先计划应该怎样作出反应。心理健康的人随心所欲而不违初衷,因而能自然地生活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可见,理想的情绪调控应该以顺应自然为主,辅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技巧,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出现,使自己经常处于健康的情绪状态。

2.1认知上的理解与改变

一是理解情绪。要调适自己的情绪,必须先要了解自己情绪的特性,情绪产生的原因、背景,情绪持续的时间、呈现的强度等。要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同时,注意观察、理解、辨析他人的情绪也是十分重要的,他人的情绪变化可能正是你自己情绪的反映、一面镜子,是因你的情绪所引起的情绪变化。总之,学会理解、辨析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可以促进情绪积极健康的发展,是情绪调适与自控的前提之一。二是认知改变。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中认知评价是很关键的因素,由于我们对面临的情境的看法评价不同,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结果。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理性情绪疗法(RET),认为个体对事物(A)的看法(B),导致了事物的结果,出现相应的情绪行为反应(C)。由于过分概括化、绝对化和夸大曲解的观念使得个体会出现不良情绪及行为,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应辨析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纠正不良认知,促进情绪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日本的森田正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提出了著名的森田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效果显著。他认为,服从自然,不否认、不对抗,反而接受焦虑、恐惧、敌对等不良的情绪现实,是最有效的心理调节法;提出了“顺其自然,为所该为”的核心观念,鼓励当事人带着不良情绪去面对现实,反而有助于症状的改善和好转。这种改变过去对不良情绪的否定、拒绝负性认知观点的方法是值得提倡并实践的。

2.2建立积极自我意象

自我意象就是关于“我是什么样的人”的自我心像,是人们给自己画的一幅心理肖像。强调自我意象的重要性,并不是要人们安于现状、自暴自弃,而是为了指出:要想调节、改变自己的情绪活动,使自己成为情绪上有修养的人,必须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象。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象通常有两个方法。一是从想象和装扮入手。心理学中有一条重要原理:装扮一个角色会帮助人们体验到他所希望体验到的情绪。当你装扮成一个你所希望成为的人物时,你就会有意无意地用相应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按照相应的行为方式行事。把注意力集中于成功的经历,是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象的另一个重要方法。积极的自我意象意味着对自己的积极评价,而积极评价来源于成功的经历。过去你在情绪活动上有多少失意和失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取并强化那些成功的和积极的情绪经验,这样你才可能把自己情绪活动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3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发展共同决定的。虽然大多数人的能力基本类同,但是应该客观认识到,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都具有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大学生应当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树立牢固的自信心,并依此付诸社会实践。做到这些对于保护大学生少受挫折和充分发挥才能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及特点,确定出适合自己的恰当追求目标,并通过努力去实现、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个人的需求得以满足,个人的价值得以实现,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并能使自己的情绪处于良好的状态。同时,在追求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个人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为追求下—个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对他人期望值不要过高,以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和失望感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在个性、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情绪状态等各个方面都可能会有优点或不足之处。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需要相互关心帮助,但一个人也不可能凡事都期望于他人,尤其不能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在做各类事情时,首先应当立足自身,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把事情办好,其次才是考虑他人帮助的可能性。否则,对他人期望值过高,而又遇事解决不好倍感失望,就会抱怨他人,其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平衡受到干扰,产生不良情绪。所以,在学习生活中,每个大学生都应正确处理对他人的期望问题,以避免失落感和不良情绪的产生。

2.5不要让别人来设定你自己的生活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本来是自己的事情,其标准却往往是由别人设定的。比如“别人”(包括商业广告)不断地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甚至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祥做。许多大学生易受周围同学的影响,穿着、饮食,甚至连兴趣爱好都想和别人一致,否则就觉得不自在、离群。像“你应该去减肥”、“你应该学会跳舞”、“你应该穿牛仔裤”等。即使别人大都出于好心,甚至所提的建议也并不坏,但是别人的好标准,不一定能成为你的标准。自信程度低的人,更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要建立自信,就应该经过全面和独立的思考后,为自己设立生活标准,选择符合自己理想和个性特点的标准。

2.6懂得享受现在的快乐

快乐不在未来而在现在。不能乐观地面对生活的人有一个最普遍的原因,是他们企图按照难以实现的计划而生活。他们现在不是在生活,也不是在享受,而是在等待将来发生的事情。他们以为大学毕业以后,找到工作以后,完成某个任务或取得某种胜利以后,就会快乐起来,这种人一般都以失败告终。快乐是一种心理习惯,如果不在现在加以了解和实践,将来也体会不到。快乐不是在解决某种矛盾后产生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还会出现。生活本身就是解决一系列问题,快乐也就是在解决问题和克服矛盾中获得的心理体验。心理学里有个著名的论点“自我应验效应”,也就是“你怎么想,就会怎么发生”。因此,当你对未来充满担心时,你的思绪便被忧愁、恐惧占据,很难清楚思考,因此,响应给你的也常是不好的结果。不管我们有多担心,事情不会因此而消失,发生了,还是要去处理,既然如此,何不放下担忧的心,尽己所能的做好准备,然后享受现在的愉快和平静。

参考文献:

[1]姜宪明主编.大学生心理自我保健[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3][日]关中文编著,王永丽等译.青年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彭巍)

猜你喜欢

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