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2009-07-09红,席林,刘章逵

学理论·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课外阅读图书馆

朱 红,席 林,刘章逵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读者的借阅倾向以及需求状况,以此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提供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高校学生;图书馆;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4—0190—02

一、引言

学生课外阅读能突破课堂教学、教材在时间,空间及资料方面的限制,巩固和扩大课堂知识内容,开阔视野,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智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1]。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2]。研究当代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的状况,关注大学生的阅读教育,意义深远,为此,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我校各系各年级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共计1500人,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收回有效问卷1410份,有效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545人,女生865人;文科学生984人,理科学生426人;三年制1101人(一年级382人,二年级395人,三年级324人),四年制50人(均为三年级),五年制259人(一年级60人,二年级39人,三年级59人,四年级71人,五年级30人);本省学生1344人,外省学生66人;来自城市的有359人,来自乡镇的有1051人。此外,为了更客观、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的现状,我们还对图书馆各书库、阅览室的老师进行了访谈。

2.研究工具。自编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阅读动机、阅读材料类型、阅读材料来源、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情况等。经过信效度检验,发现该问卷有效、可行,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拟定访谈提纲,内容包括图书馆各书库、阅览室的基本情况、学生借阅或来访情况以及图书馆与学生课外阅读的关系等,旨在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现状,探索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

3.数据处理。在本研究中,有效问卷数据采用Epidata3.1录入,并运用SPSSforWindows10.0统计软件包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访谈结果进行归纳、整理,以便作为分析调查结果的补充材料。

三、结果及分析

1.大学生课外阅读倾向。传统的阅读方式指读书, 是人感知并理解文献内容的过程[3]。然而,在“你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取信息资源?”一题中,仅有16%的学生通过“读书看报”来获取信息资源,此外,选择“上网”、“看电视”和“听收音机”的比例分别为35.8%、44.3%和3.8%,这说明“上网”、“看电视”已逐渐成为学生猎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差异比较中发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4.462,P=.000

阅读动机是推动读者进行阅读活动的心理动因,它具有唤起读者行为,强化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效率的作用[4]。调查结果表明,在“提高考分,扩大知识面,休闲娱乐,增长专业知识,追随潮流、时尚,求职就业,科研,其他”八种阅读目的中,被选率①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扩大知识面”、“休闲娱乐”和“增长专业知识”,反映出广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也反映出他们对阅读能带来一些轻松与愉悦的期望。这也难怪图书馆的负责人员反映说一些通俗易懂而又赋予哲理性的书籍报刊最受学生喜好,被借阅的次数也是最多的。学生选择“科研”的次数相当少仅为1.8%,这与其他相关研究一致[5],说明学生整体科研意识薄弱,需要加强。

2.大学生获取资料的来源。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获取课外读物的渠道按人数比例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图书馆借的”(71.1%),“书店买的”(15.0%),“向他人借的”(9.9%)和“网上查找的”(4.0%),说明学生主要是通过图书馆来获取课外读物。在差异比较中发现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F=3.160,P=.024

3.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借书”和“到阅览室阅读”是大学生去图书馆的主要目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0.9%和23.0%,而到图书馆去“上自习”和“上网查资料”的人数较少,比例分别为17.5%和8.6%。经过差异比较发现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F=12.029,P=.000

4.利用图书馆的频率。调查表明,92.2%的大学生每周都会去图书馆,经过差异比较发现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6.138,P=.000

5.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基本上能”满足学生需求的人数比例为72.0%,认为“远远不能”或“大大满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0.1%和17.9%。经过差异检验发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915,P=.004

四、讨论

1.建立馆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选书的采访模式,丰富馆藏文献。“馆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选书”的采访模式具有“读者第一”宗旨的体现、有利于学生亲近图书馆和有利于提高藏书利用率三方面的明显优势,是对传统单一采访模式的一种改革[7]。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主体。据统计,学生读者一般占全校读者人数的90%以上。因此图书馆的图书采访工作必须围绕学生读者来开展,让学生参与到选书活动上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图书馆了解当代大学生阅读倾向,根据大学生读者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丰富馆藏文献,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在学生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图书馆的兴趣。

2.开展书评、板报、讲座等多种图书文献宣传活动,提高选择和鉴赏能力。文献宣传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读者了解馆藏,利用馆藏,获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8]。在“您愿意接受用什么方式宣传的文献资料(图书、报纸、期刊等)?”问题中,28.1%的学生选择“书评”、21.8%的学生选择“板报”、21.6%的学生选择“讲座”、12.9%的选择“编印图书馆信息”、9.6%的选择“知识竞赛”,还有5.7%的选择“其他”,说明学生接受文献资料的方式多集中于“书评”、“板报”和“讲座”。因此,为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图书馆可利用板报、讲座、书评等形式,使读者及时了解和掌握新书出版动态,科技发展前沿,并在参与讲座或书评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利用网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加强读者信息素质教育。随着图书馆文献信息计算机处理,数据库的开发,网络资源的使用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过去的用户信息教育已不能满足读者需求[6]。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情况,正确引导大学生读者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获取技能以及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知识,掌握最新的文献检索能力,包括利用图书馆馆藏的能力、计算机检索能力和网上信息资源能力,这是图书馆的义务。为此,图书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目录,提供“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网络资源信息快速检索”等技能指南,为大学生读者提供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提供网络游览导航,以提高阅读效果。

注释:

①为了更客观地反应学生的阅读目的,该题为多选题,被选率=被选次数/总的选择次数。

参考文献:

[1]吴慧华.大学生课外阅读倾向及其指导[J].上饶师专学报,1992,(1):90-94.

[2]李燕,李变秀.浅谈“升本”筹建中的保山师专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J].保山师专学报,2007,(3):106-108.

[3]薛强.高职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与分析——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1):52-54.

[4]杨树.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2,(8):55-58.

[5]黄贵宁.我校学生读者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界,2005,(3):36-55.

[6]李健.湖南高职高专图书馆读者借阅需求状况的调查及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1):44-64.

[7]邹勇,陈亮,蒋敬萍.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生读者阅读状况调查及分析[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53-57.

[8]廖晓惠.高校大学生阅读倾向与分析[J].科技广场,2006,(9):87-88.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课外阅读图书馆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图书馆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