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学作品中亵语的翻译处理

2009-07-09许韶明,陈绍东

学理论·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翻译原则语境

许韶明,陈绍东

摘要:本文从语境和语言功能的角度讨论亵语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处理问题。文章提出,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应当遵循三个原则,力图把亵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对表现人物动作、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功能传达出来。

关键词:亵语;语境;语言功能;翻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4—0176—02

一、亵语与语境

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一种语言文字没有不带亵语、粗语的成分[1]。亵语是人类普遍的特色,其历史之久,一如种族;换言之,自人类社会产生语言之日起,亵语就同时进入社会。众所周知,俚语是日常用语(口语)中的主体,其中亵语更是俚语中的特色语言,往往是人们用以表明态度、情感和行动的手段。另一方面,文学又是语言的艺术,是口语的加工与提炼。也就是说,文学作品应该是诗学的语言,然而亵语作为反映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的重要手段,也会经常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里面。

两种不同表达形式,反映到如何处理这些不雅文字的翻译时,虽然貌似简单,却也涉及到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如果单纯地对原作中所出现的粗鄙字眼,即所谓“四字母词”(four-letter words)避而不译,或者在翻译时随便加以“净化”或“弱化”,说得轻点就是不“信”,说得重点是对原作的歪曲。无论原话有多“粗”、多“脏”,它们毕竟是原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文学作品中,出自某些人物之口的粗语、脏话,正是他们心理活动、情绪变化的写照。对这些特征的客观描述,也是文学翻译做到“信”层面的基本要求。

所谓语境,就是产生语言活动的环境,包括时间、空间、语言交际参加者与语言活动的目的等;语境包括了各种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有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性别、处境和心境等,客观因素则有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2]由于语言是语境的组成部分,亵语首先要符合语境这个要求,受到语境的约束。也就是说,亵语的翻译要符合当时话语环境,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符合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些应该成为我们处理亵语翻译问题的方法和原则。

二、亵语的功能分析

一般而言,英语中的亵语不外乎来源于:宗教、性、性器官以及一些身体的自然功能(如分泌物等)。一方面,宗教具有仪式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紧张心理。一些社会中,在宗教仪式以外使用具有宗教色彩的语言会被认为不敬,一些咒语像“damn”和 “hell”,成为了使用的最多的语言。咒语是用来消灾或与神灵沟通的特殊语言,由于惧怕这些语言所具有的“神的威力(god's power)”,人们还特意用“darn”和 “heck”来委婉地代替以上两词,希望借此避免遭受报应。另一方面,对于性和性器官的描述所反映的主要是男女之间的性别的歧视问题。此外,一些亵语的涵义本身就不好,然而却能够流传下来,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语言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使人能够通过语言把自我感情(如绝望、痛苦、悲伤、愤怒等)发泄出来。由此看来,亵语反映出的问题,与其说是单词含义好坏的差别,不如说是个人与社会文化的差异。

从心理学方面讲,亵语的深层动力主要出于“自我”对“超我”的抵制。受伤害的“自我”,是人类最普遍的心理现象,而亵语可以看作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愈合剂,其历史始于社会产生第一个以语言像沟通的家庭之时。家庭一如社会,是种等级森严、权势分明的体制。幼辈为了抵制这一体制,保证日益成熟的“自我”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一种手段来弥补自身的弱点和过失,而亵语正是这种有效的手段之一[3]。

从社会-心理学方面讲,亵语与性别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使用以往被视为男性专用的语言,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女权运动的发展。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有的妇女渴望摆脱“贤妻良母”的徽记,以进入势力体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有的妇女希望模仿男性特有的特征,借此表明男女在事实上的平等[4]。

如果从深层次进行研究,就不难发现,亵语与弗洛伊德所谓“释梦”有着某种联系。就心理动力而言,亵语与梦一样,具有使我们与理性分离和保持联系的双重功能。理性对我们形成强大的精神压力,但梦境却起着缓和的作用,因为我们在梦中不必受理性的压抑。在使用普通语言的时候,亵语起到了缓解语言压力的作用,使人有一种无所拘束的心理优越感[5]。

由此可见,亵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休戚相关的组成部分。文学作品若要刻画人物、放映现实,必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亵语,也涉及到如何处理好它们的翻译问题。

三、翻译中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

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有着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而语言又是刻画人物性格或心理活动的首要工具。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首先要是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能够让读者“闻如其声,便识其人”。有的伶牙俐齿,出口成章,有的沉默寡言,不善辞令;有的喜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有的拐弯抹角,婉转含蓄;有的喜欢买弄学问,故弄玄虚,有的态度谦逊,毫不造作;有的谈论文雅,字字珠玑,有的样子猥琐,满口脏话。语言作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翻译中,对于一些亵语“脱口而出”的理解,一般有三种情况:首先是文化层次低,积习难改;其次是当时的心境不好,恼羞成怒,希望通过亵语言得到心理上的宣泄;最后才是刻意进行的人身攻击。

人物中最常使用的粗语,恐怕非“damn”一词莫属了。另外,“bitch”也常用作骂人的话。对这些“国骂式”亵语,汉语里似乎已有相对固定的译法,前者多译作“该死”,后者常译为“贱人”或“贱货”,分指男人和女人。由于话语是变化中的语言,一些新词由于频繁地被人使用,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口头用语。例如“shit”和 “suck”两词作为亵语,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此外,一些诸如“nerd”、“pervert”和 “wierdo”等新词也横空出世,广泛为人们所使用。在当代文学作品里,在人物的对话中,一些词的出现频率相当高,不仅男人将其挂在嘴边,女流之辈也频频使用;不光成人说,小孩也会用;不要说那些缺少修养的“大老粗”经常脱口而出,连受过良好教育人士都会挂在嘴边。但凡遇到不顺心之事,或表示厌烦、不满、困惑想发牢骚时,人们动不动张口就是“shit”或者“damn”。正因为这些词可用来表示多种复杂的心态和情绪,在译成汉语时译者就得多一个心眼,不能把目光停留在英汉词典所列举的那么几个有限的选择上,而应采用以下的三个重要原则,根据上下文所表达的不同含义,挑选汉语中感情色彩相应或相当的同语加以表达。

1.符合话语的语境。例如:

例1.No, I don't. I didn't realize it was so grey for you. Is it all the time?"

"All the bloody time, all day, everyday." (Maeve Binchy: Dublin 4)

这是一对夫妇的对话。丈夫嗜酒如命,妻子则要求丈夫戒酒,为此丈夫倍感度日如年,难免出言不逊。这里的“bloody”并非字面意思“出血的”或“残忍的”来理解,而是亵语,来自“the blood of Christ”[6],常常用来加强判断或评论的语气。因此该句可译为“全他妈的混账日子,每天都没完没了的”,就把丈夫当时内心极度郁闷的心情传达出来。

例2."Isn't she a fifteen-carat bitch." Anna said in the end.

"Your mother?" Frank asked, puzzled.

"No, the woman. Ruth O'Donnell. Isn't she a smug self-satisfied little bitch?..." ((Maeve Binchy: Dublin 4))

小说中的安娜对路思·奥多莱尔干涉他俩的私生活十分不满,重复使用“bitch”一词正表明她对这个女人的印象极差。在这里,“bitch”正好和中文的“三八”或“八婆”对上号。

2.符合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

例3."You will," I answered shortly. "You will if you stay in the East."

“Oh, I'll stay in the East, don't you worry," he said, glancing at Daisy and then back at me, as if he were alert for something more. "I'd be a God damned fool to live anywhere else."(F. Scott 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汤姆是所谓“东蛋人”即资产阶级旧世族的代表,受过良好的教育,言谈举止理应与其身份相符。这里却表明汤姆对尼克的回话大为光火,反唇相讥,正暗示他对“西蛋人”(暴发户)的藐视和警惕,也表明表面上温文尔雅、有绅士风度的贵族子弟也有着粗俗的一面,这就为小说的主题埋下伏笔。如果把“God damned”可译为“该死的”并不算十分成功,应该译成 “真他妈的”,才能把汤姆受刺激后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

例4."Sometimes I think it is a curse to be alive," said Gerald, with sudden important anger. (D.H. Lawrence: Woman in Love)

该话来自劳伦斯的情爱小说《恋爱中的女人》。有人把这句对话译做“有时我想活着真是受罪。”这样的译文,看起来似乎意思准确,却没有传达出说话者当时的内心活动,如改译为“有时我想活着真他妈的受罪,”则把主人公杰拉尔德无可奈何又大为恼火的心情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3.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

例5."Well, it's fun to hear her gabble. And it'll be somewhere to hide out till Ma has gone to bed."

"Well, hell!" I like Cathleen and she is fun and I'd like to hear about Caro Rhett and the rest of the Charleston folks; but I'm damned if I can stand sitting through another meal with that Yankee stepmother of hers." (Margaret Michelle: Gone with the Wind)

《飘》一开始讲述斯图尔特兄弟迷恋斯卡雷特,这里是兄弟俩的对话。“hell”和“damn”两词都涉及宗教,不同的是“hell”除了表示诅咒以外,还表示有“棒极了”之意,两词的使用正刻画出斯图尔特缺乏传统教育,胸中并无多少笔墨的纨绔子弟的形象,难免谈吐有些粗俗。因此此处两词宜分别译为“好极了”和“真要命”。

例6.“I besmirch the milk of thy duty."(Hemmingway: For Whom the Toll Tools)

在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奥古斯丁语言粗鲁,见到费尔南多去换岗,内心不以为然。如果译为“少来给我将来这一换班的官腔吧,”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奥古斯丁的粗鲁性格,所以译做“站他妈的鬼岗”,这样才更加贴切。

参考文献:

[1]黄粉保.英文中粗话、脏话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8,(3):17.

[2]邓志勇.语境、修辞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9,(6):22.

[3][4][5][6]罗伯特·查普曼.美国俚语大全[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viii,ix,x,62.

(责任编辑/彭巍)

猜你喜欢

翻译原则语境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基于语境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探析
简析广告语的翻译
目的论忠实原则在英文歌词翻译中的应用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柰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