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轨时期大学生的劳动就业与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

2009-07-09

学理论·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

马 剑

摘要:解决好转轨时期大学生的劳动就业问题,就高校本身来说首先要搞好创业创新教育,加强对学生创业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高校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和机制,为学生创业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就业;创业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91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4—0170—02

一、转轨时期大学生劳动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就业问题应该说是一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而变得日益明显的问题。中国的经济转轨,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或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指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向现代的工业国。其基本指导思想,即是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市场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期存在的“隐蔽失业”问题也开始以公开的形式逐渐显现出来。

传统体制下,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对城镇居民长期采取“包下来”的就业制度,国家成为用工的主体,企业无用人的自主权,个人无择业的自由权。虽然这种用工制度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保证了职工收入和生活的稳定、劳动关系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安全和企业的生产等,但同时又存在着各种严重的弊端,劳动力资源并没有达到实质上的充分就业,不过是将公开的失业转变为隐性失业。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劳动用工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减员增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使大量剩余劳动力从企业中剥离出来,从隐性失业变为显性失业。在农村,改革开放使得农民摆脱了低效率土地的束缚,成为城镇流动性劳动力人口的主力军,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加大了政府治理失业的难度。

与此同时,由于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悄然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传统的就业领域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明显降低,这是转轨时期大学生劳动就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就大学本身来说,要解决好大学生的劳动就业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搞好大学的创业创新教育。

二、解决好转轨时期大学生劳动就业问题必须搞好大学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11月于中国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由澳大利亚埃利雅德博士提出的,他认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教育,与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三种能力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获得成功的关键。国内有关专家认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从狭义上讲就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

创业是综合技能的全面展示,是智慧和技能相结合的活动,需要个体或组织具有超强的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的能力,知识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同时也要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大学生必须通过综合的技能培训,接受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的创业训练,培养良好的创业意识。为此高校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和机制,为学生创业提供宽松的环境。一是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把选择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作为突破口,改革考试、考核方式,以提交调查报告或企划书等形式进行考核。二是完善创业实践体系,培养创业能力。首先,积极落实教育部启动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计划,构建各级创新实验平台,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拓展创业体验渠道;其次,加强校、企、科研单位的密切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三是整合学校内部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四是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根据创业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科学、合理、全面评价、考核体系,全方位评价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品质等个性特征。总之大学生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创业意识为目标,以熏陶创业品质为立足点,以训练创业能力为关键。

发展创业教育对促进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方式会促使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不被重视的具有创业潜能的学生或社会劳动者去进行大胆的尝试与突破。如果能在全社会形成这样一种氛围,则一定会有助于大批创业企业家的涌现。一个企业家的产生为社会所带来的价值可能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发展、社会就业岗位的产生,而一批企业家的产生则必定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强大的动力。所以,大力发展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降低社会失业率,促使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提高高等院校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的科技实力,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与此同时,创业企业的发展还可以起到优化中国产业结构,促进“两个转变”实现的作用,并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创业群体。这个群体的形成将有助于中国企业的健康成长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因此,发展创业教育将对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解决好转轨时期大学生劳动就业问题必须搞好大学的创新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重要指示揭示出了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丰富和完善。

创新教育,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必须注意围绕培养创新人才这个核心目标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的重点要进一步集中于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分不同层次、不同门类对大学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组织深入研究,进行重新设计,把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摆到专业培养计划的核心位置;要组织力量紧紧抓住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建设这个教学改革的基础环节,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实践环节,为学生形成创新型的知识结构和加强实践能力提供教学支撑;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目标,大力提倡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必要的资源配置和评价机制,鼓励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和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改革实验;还要逐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试与评价制度,这种考试与评价制度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应该有效的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有效的引导学生追求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引路人,是伯乐,有伯乐才有千里马,名师才能出高徒;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因材施教”,针对学习者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长,能自我设计、自主学习,使学生有正确的成才观和强烈的成才意识,朝着所选定的道路和方向,刻苦拼搏、努力攀登。实践证明,大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创新潜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既要传道授业又要解惑,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双方都要从单纯的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方式,转变为学习和思索相结合的探究型教学方式。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在于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开拓道路。同素质教育一样,创新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应该将创新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受到熏陶、训练,为他们长远的、持续的发展和创新打好基础。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做到教育的创新,才能为未来的就业、创业和创新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杨宜勇.中国转轨时期的就业问题[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