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管理之人本思想

2009-07-09

学理论·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人本管理馆员图书馆

郭 阳

摘要:文章以人本管理理论为基础从其起源、发展、现状三个层面讨论了图书馆科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对策和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图书馆;人本管理;馆员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4—0130—03

一、引言

以人为本的管理,简称人本管理。每一个时代的图书馆都有其独特的办馆思想、指导观念和基本信念,它外化为图书馆工作,蕴藏于馆员的思维之中。[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日益为各个管理学派所接受。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管理过程中对人本管理思想的认可和运用幅度更是大大提升。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成为近现代图书馆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其内涵是指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理论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读者)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的关怀。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图书馆应把人当作主体性存在,在图书馆与人的关系相互作用中,人是主体,是决定性因素,是客体(图书馆)满足主体(人)需要的关系。

从人本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它是随着管理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自从泰罗创立科学管理论开始,有三位管理大师(泰罗、法约尔和巴纳德)对管理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而人本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整个管理学是同步进行的。

二、图书馆人本管理的现状

在现代社会里,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有自己的组织文化。图书馆以人为本思想已经成为众多著名图书馆的组织理念。纽约公共图书馆的进口大堂处,永远悬挂着这样一个牌子:“纽约建造了这座建筑以便永远维护一个自由的图书馆而为公众所使用”;[2]加拿大是一个缺少口号的国家,但是图书馆则将阮岗纳赞的“图书馆五原则”演绎得美伦美奂,无论总馆还是分馆,其服务宗旨无不是以人为本;在日本,《图书馆法》明确规定图书馆服务的理念,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任何人提供所需要的资料。[3]

我们的国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社会的人文基础比较薄弱,人文思想的成长和发育,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权益,体谅人的需要,关注人的感受,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广泛共识,而且应成为人对人的自觉行动。

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普遍存在的问题仍是对人的管理问题,即“人本管理”还远不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素质与能力问题,二是人的管理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水平存在着普遍偏低的现象,具有图书馆管理专业文凭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偏低,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引进人才“家属托管所”的现象尤其突出。就领导层来看,领导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有限,高校图书馆定位应该是教学辅助部门,而实际的情况往往被视为和后勤服务等同,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与我国为图书馆培养和输送专门人才的渠道少、专门设有图书馆管理专业的大学很少有关系;同时也因为图书馆的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地影响了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导致图书馆的地位、影响和服务大打折扣,高校图书馆其本生教学、科研辅助功能很难得以履行,更谈不上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功能。

近年来,图书馆以人为本思想也为越来越多图书馆重视,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办馆理念。图书馆作为科学、文化和教育机构,人本管理是新形势下图书馆管理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在管理中注重用人本管理理念必能为现代化图书馆事业带来新思维、注入新活力。

图书馆以人为本思想中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对象主要是读者和用户”,图书馆“面对的是人,直接为人服务,人是其出发点,又是其根本目的”,“具体而言,就是要理解读者、关心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对读者坦诚相助”。[4]读者的阅读权益是“天赋人权”,但读者要能够得到对“书”的需求的满足,必须加强读者研究,认知读者,关照读者,使“读者第一”真正走出口号的表层,才能真正找到图书馆最有价值的坐标。要做到“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管理理念和工作理念,就必须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图书馆人本思想中的“人”——图书馆馆员。

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与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休戚相关,它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并引用资料表明:在图书馆服务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 图书馆员占75%。[5]随着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越来越依赖知识加工和创造来满足读者的要求,知识多掌握在馆员手中,绩效发挥依赖于馆员的主动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管理提倡人本管理,就是从图书馆员的角度出发,强调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和首要财富,强调图书馆员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唤起图书馆界对人才资源的更大重视,更充分地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随着社会知识的转型、信息知识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这种霸主地位渐渐地岌岌可危了。许多传媒纷纷加入了信息行业,成为图书馆强有力的竞争者。图书馆的四大社会职能中,除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外,其它的三项职能,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都面临着上述对手的强有力竞争,尤其在21世纪市场经济的体制解除了束缚后,其他事业是蓬勃发展的势头,各类机构在信息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会产生此消彼长的情况,就读者而言,读书或查询资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目前,图书馆为摆脱自己面临的困境,增强实力,在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引进、工作自动化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如图书馆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建设等。应该说,这些努力是十分必须而且有效的,毕竟实力是竞争的基础,但实力的发挥程度则是影响竞争力的关键。新形势下图书馆的竞争就是管理与服务的竞争。图书馆坚持人本管理,就是坚持以馆员为根本,尊重馆员、信任馆员、培养馆员,充分发挥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馆员高效地工作,以此来实现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

三、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对策

以往,图书馆的管理多侧重于研究图书馆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而很少研究图书馆的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忽视了图书馆中人是一种不同于物的资源,以及人在图书馆中的决定作用和主导地位。人本管理的提出,使图书馆管理出现了新的气象。

1.图书馆人本管理思想的引入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物本管理,即以文献等实物为主要管理对象,围绕文献典藏而开展工作的管理形式。其中,读者和工作人员处于次要地位,人的行为必须围绕着物这个核心。在古代,由于受生产力及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相当贫乏,它的主要任务是对文献进行整理、保存,为少数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利用,古代图书馆实际上是以重藏轻用的藏书楼的形态存在于社会。到了近代,图书馆开始向公众开放,扩大了其利用范围,增加了读者,但是重藏轻用的观念仍占主导地位,甚至至今仍影响和制约着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如怕丢、怕乱的思想还制约着我们的管理方式,给读者利用图书馆造成种种人为障碍的做法时常可见。馆员们往往满足于管好藏书而忽略了自我潜能的发挥,读者走入图书馆也常常见书不见人,只知寻找目录、图书,而不知向馆员叩师问道。这种重藏轻用的管理方式,大大降低了文献的利用率,使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埋没于图书馆内,得不到开发和利用。

猜你喜欢

人本管理馆员图书馆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图书馆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煤矿企业人本管理模式下的职工培训教育创新研究
关于煤炭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思考
浅析高速公路系统职工福利体制
论人本管理的发展及实现路径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