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09-07-03许海成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杨 波 许海成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方法,主要是完善教学内容、实行分模块教学、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改进考核方式、加强师资培训等。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第一层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里所必须具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本文旨在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现状,围绕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水平存在差异

当前,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已逐步深人,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已下放到中小学,由于我国地区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学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有较大的差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基本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则很少接触到计算机,这导致了大学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2、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很多大学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上课听老师讲授的内容都能听懂,但是当需要自己操作时就无所适从,或者把老师布置的作业顺利完成作为唯一的上机实践任务。因此,一旦题目变换一下就不会做了,欠缺举一反三的能力。

3、教学模式形式多样,但教学方式仍显陈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采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模式,但是在教学上仍然是教师“填鸭”式教学的方法,教学效果不明显,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4、忽略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由于各地区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目前高校仍然存在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生“吃不了”。

二、教学改革探讨与实施

1、完善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及时跟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又保持教学课时的稳定性,应该注重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的关系:一是对原有内容的充实。原来的知识点讲解并不透彻或完善,在修改的过程中,对原来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二是对原有内容的修改。原来编写的知识点出现了繁冗,很多基础知识已经不需要追溯其原理性的理解,便可接受其操作的方法。三是对内容的增删。此外,在教材体系上要改变现在教材内容陈旧,使用周期较长的状况,多引用一些能反映计算机前沿知识和特色知识的教材,并缩短教材的使用周期。

2、“普及”和“提高”的分层、分模块教学

针对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存在差异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学生入校后,对其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进行测试,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通过测试的学生可提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免听、替代课程申请,进一步学习《C程序设计》等高一级的计算机课程,避免了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此外,我们也可以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普及”、“提高”两类级,其中“普及”类为较少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提高”类为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针对“普及”类学生,教师应该主要围绕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以及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系列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教学,使其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而对“提高”类学生,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常用软件的高级应用、操作技巧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着力着重培养其自主学习、钻研的能力。另外,我们也可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这样教师的教学设计就能兼顾到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积极性。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课本上的内容永远滞后于社会现实,在课程教学的同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该门课程内容相关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取证书,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其作为教学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承担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配合团委等学生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计算机实践活动。如网页制作大赛,办公自动化竞赛等,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到如“联想”杯、ITAT技能比赛的实践中去,通过指派教师给予一定指导,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新、实际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也进一步印证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4、《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

为了保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非常重要。对教师而言,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传统的书面作业、卷面考试并不符合这门课的性质,“无纸化”已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改革的方向与趋势。同时考核方式的改革,应以事实、需要为依据,制定出满足后续课程和就业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要达到的要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们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探讨和研究。首先,我们使用过纸质试卷考试,但这无法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再次,我们开发过一套局域网考试系统,而该系统也与纸质试卷考试一样,只能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过该系统由系统自动评分,大大减轻了教师批改试卷的工作;最后,从2007-2008秋季学期开始,我们联合软件公司开发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考试系统”。该系统真正实现了全面考核学生的目的,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考核了其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该系统使用的是随机从题库中抽题的方式,使得在一场考试中不会出现完全相同的两套题目,保证了考试的真实性,达到了教考分离的目的。其中题库是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全体教师进行编写的,内容符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5、加强高素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面对新的形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难度、深度和强度都有了明显提高,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了使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够与应用实际相结合,首先,通过竞争上岗制度引进一些高学历、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到高校的师资队伍中来;其次,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关注教师的业务提高,保证一定的进修时间,并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经验交流会和学术研讨会;最后,尽可能组织和鼓励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创新能力,进而为教学实践带来丰富具体的案例。

三、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作为大学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等多方面,并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实践情况,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沈云,黄富革.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2009(3):51-53.

[2] 田红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浅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3] 单方,叶惠文.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5):67-69.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