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09-07-02张军红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根毛细胞过程

张军红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如何转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为此,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了“观、思、探、读、讲”的课堂结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一、观

“观”就是观察。它是指有目的地应用各种感官认识周围环境的知觉过程,是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好生物学科的最基本环节。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与内容

教师按观察计划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和内容。例如,观察叶的形态时,让学生注意叶的形状、大小组成、脉络分布的特点,叶在茎上的着生方式、排列情况。并思考叶的着生方式对于接受阳光的照射有何重要意义等问题。

2.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师要按程序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无论是观察切片、标本、实物、挂图或模型等都应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例如,观察根的结构程序应该是:先用肉眼观察学生自已培养的小麦根,再由根前端的根毛,找到根尖。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纵切片,按顺序找到根冠、生长点、伸长区、根毛区4部分,最后转入观察每个部分细胞结构特征,把结构与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思

“思”就是思考,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是学好生物学的积极因素。人类通过思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观察是思考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及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只有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上叶的结构课时,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思考题。观察叶的表皮装片的思考题是:叶的表皮上有哪几种细胞?这些细胞各有何特点和功能?气孔又是怎样构成的?有何功能?

三、探

“探”就是探索,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真正的人才不仅是只具备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探索精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维,去发现。例如,我在上种子的成分课时,先实验后讲课,让学生在探索种子成分的实验中,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动动手”、“动动脑”中获得感性知识,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因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智力和能力。

四、读

“读”就是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观、思、探、读”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使学生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难点及关键内容,教师的提示起指导作用。例如,在演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以后,教师不马上下结论,而是提出“根据实验结果和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课本‘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图解的理解”。经过提示,学生便更好地阅读课文和图解,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老师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课外读”,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讲

“讲”就是讲解,是教学的必要过程。通过“观、思、探、读”后,学生的学习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获得概念、原理等知识,并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再由教师总结肯定。这样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学习植物蒸腾作用全过程的图表时,关键是要弄清楚土壤中的水分是由根毛吸收而进入根的木质部,这就需要教师点拨。这样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加强了课外阅读及动手操作能力。

“观、思、探、读、讲”这种课堂教学结构,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是切实可行的。总之,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长期任务,不断地探索更有效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根毛细胞过程
植物根毛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拟南芥bHLH转录因子在根毛发育中的作用
DANDY CELLS潮细胞
潮细胞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Ca2+通道抑制剂对小麦根毛形成与伸长的影响
生长素和乙烯互作调控硝酸铵诱导的根毛分叉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