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念刘和珍君》与《痛哭和珍》比较阅读

2009-07-01付立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豺狼和蔼刘和珍

付立敏

1、前言

1926年,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八国联军入侵时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执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在当时遇害。惨案发生后,作为青年导师的鲁迅和作为刘和珍战友兼朋友的石评梅都写了文章,书写了作为师长和战友的悲痛及惨案发生后内心的激荡。因为针对的是同一事件和同一人物,所以对刘和珍形象的塑造和表达的情感几近相同,但由于两者身份、阅历、站位的不同,在内容和写法等方面又有所区别。笔者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粗浅体会整理如下。

2、相同点

两篇文章叙写的刘和珍都是温和而和蔼的。《记念刘和珍君》里,鲁迅几次提到刘和珍都是这样表述:“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和蔼……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况且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旧影。”《痛哭和珍》中石评梅这样描述和珍:“抬起头,香烟缭绕中,你依然微笑的望着我们……那微笑的遗影……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你握住我手微笑的静默了几分钟。”可见,微笑是刘和珍的常态。这样一个温和而和蔼的女学生惨遭杀害,就足见段执政府之残忍。

因为是刘和珍的师长或朋友,所以对她都怀有敬佩之情,都表达了极度沉痛和悲哀的感情,对她的死抱有惋惜和惭愧的心理。鲁迅在文中称自己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石评梅则用蘸满浓情的笔墨写道:“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那里?”抒发了自己作为刘和珍朋友的无尽悲痛和自己的渺小与软弱。

3、不同点

3.1人物形象的塑造:两篇文中的刘和珍都是果敢勇毅的形象,但表述方式又有所不同。鲁迅通过她毅然预定《莽原》、欣然前往请愿的冷静叙述,让人感受到刘和珍的勇毅;而石评梅则用“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这些表达强烈感情的反问语句,刻画刘和珍果敢勇毅的形象。

3.2感情基调:鲁迅作为青年的导师与师长,在文中几次提到“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说不出话”,来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但他更是一个思想家,他对社会、对问题的认识是透彻的,所以他对刘和珍的死的认识是清醒的。文中这样写道:“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由此可以看出,他哀而不伤,对刘和珍的死有理性的思考,他认为刘和珍牺牲的价值不大,是不赞成学生徒手请愿、作无谓的牺牲的。

石评梅是和珍的朋友,是一位柔弱的女性,所以她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触抒写自己失去挚友的哀痛:“和珍!冷的我抖颤,冷的我两腿都抖颤!一只手擦着眼泪,一只手扶着被人踏伤的晶清,站在你灵前……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我永不能忘记你红面庞上深深的一双酒靥,也永不能忘记你模糊的血迹,心肺的洞穿!和珍,到底那一个是你,是那微笑的遗影,是那遗影后黑漆的棺材……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从这些浸透着血泪的文字中,可以看出石评梅是哀而伤,不难体会她心中的哀痛之深、之切。

3.3对未来时局的看法:鲁迅在文章末尾写道:“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可以看出,作为思想家的他在黑暗之中仍能看到光明,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而石评梅在文中这样写道:“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这些文字充满哀痛和对未来与时局的深深失望。

猜你喜欢

豺狼和蔼刘和珍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当青春年少遇上饱经风霜
怕吵到你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小学数学教学略谈
贺国中:誓灭豺狼,血沃潇湘
《纪念刘和珍君》的情感触动
羊质虎皮
知识是把双刃剑
《记念刘和珍君》反讽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