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009-06-29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两权分离公司治理内部审计

张 洋

摘要: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管理层次越来越多,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协调难度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各级组织、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控制和配合,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便适应了这一要求。文章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旨在引起人们对内部审计的重视。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司治理;两权分离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0-0113-02

近年来,对于上市公司筹资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失衡,信息披露的缺陷等问题,人们往往普遍关注外部监管,即将监督的重心放在董事会和社会审计部门,而忽视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上市公司外部监管质量不高;而且,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尤其是忽视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监管效果。同时,内部审计尚未与公司治理相结合,成为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年以来,人们过多地关注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方法的发展与变化,却忽视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导致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的割裂。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置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其独立性、客观性及权威性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原因就在于将内部审计视作一种管理活动,并未纳入公司治理。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仍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因此,正确认识并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现代企业管理进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力工具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导致了不同利益主体存在着不同动机的信息需求,经理层期望通过信息报告掌握经营现状,从而为进一步展示自己的业绩、提高报酬打下基础;股东要关心的信息是公司的绩效,并依此作出经营决策;潜在的购买者也希望通过了解公司经营信息,决定是否继续做该公司的客户。如果说公司治理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制度安排,那么,内部审计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之一。由内部审计师对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相对独立的审计,既可对管理层的会计信息编报权力进行约束,也可督促管理层充分披露会计信息,以此来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问题。内部审计,其天然的职责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实施监督,基本宗旨之一便是通过审计手段向有关部门或人员提供真实信息,它一方面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另一方面又可以对代理人形成间接的约束,以利于减少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影响。因而,内部审计可以维系集团公司与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以独立的身份、规范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经济评价和鉴证,真实可靠的向企业最高管理层反馈经济、管理信息,解决上述矛盾,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审计是完善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

公司所有者在对管理者进行监督时,往往是依靠建立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来完成的,从监督系统的有效性出发,内部审计是内部实施连续监督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并确定和调查那些可能预示虚假财务报表迹象的最好选择。内部审计通过监督、鉴证和评价,可以明确公司各层次受托人的绩效和责任;内部审计监督的内部性、及时性、经常性、针对性、全面性,可及时发现公司治理层次、内部控制及管理、投融资活动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

三、内部审计是增加公司价值的重要载体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人们已经意识到,公司治理的目标应是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帮助企业增加价值。随公司治理功能的发展,内部审计也在以往遵循性或财务性的传统审计工作基础上被扩展到保证与咨询服务方面。通过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下的定义来看,现代内部审计的理念已经突破了传统企业模式下对内部审计认识的误区,内部审计目标已经从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这与公司治理的目标不谋而合。IIA颁发的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注入了活力,使其更加靠近组织的价值链,而所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将愈受到肯定。由此可以看出,它与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内部审计正在身体力行着公司治理的目标需求。内部审计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企业价值:首先,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及时发现公司决策、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组织预防和减少损失,当内部审计成本小于损失的减少时,公司价值就增加了。这是内部审计创造的直接价值,也是显性价值;其次,内部审计还会产生“威胁价值”,即无论内部审计是否发现了问题,但因在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中有内部审计的存在,客观上会对组织内的经营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威慑作用,使他们知道因为要不断地接受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检查,不得不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和工作秩序,并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绩效,这也客观上导致了组织价值的增加。这种“威胁价值”的实质也是潜在价值,即间接价值;再次,由于内部审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完善了公司治理,也能使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增值。

四、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有利补充

外部审计机构是在经营行为发生之后就其经营结果进行监督,这种监督具有滞后性和不完整性。若想从根本上体现资产所有者的监督需求,还必须从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方面加以考虑,所以,形成公司内部组织治理结构就显得十分重要。构建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是在企业内部能够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组织框架。我国现代企业大多参照德、日两国做法,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足鼎立:股东大会行使立法权,制定企业章程;董事会行使行政权,执行企业章程的规定;监事会行使监督权,监督企业章程的执行。监事会能够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部审计的不足。但无论是监事会的监督还是外部审计的监督,其侧重点都表现在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是否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要求而实施监督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外部审计机构和内部监事机构都不能对董事会的决策能力进行有效监督,它们解决了董事会是否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要求进行决策,但无力评价董事会是否有能力作出有效的决策。这样,在公司治理中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来自出资者的这种需求与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和原本就存在的内部审计机构的想法不谋而合。在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的现代企业中,经营者对内部审计原有的需求动机依然存在,它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保证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同时,现代企业的经营者要通过内部审计清楚地鉴证其履行责任的情况并帮助经营者向所有者澄清责任,以便减轻所有者对其可能发生“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的忧虑。因而,要求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也是经营者的需求。由此可见,公司制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时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透视[J].审计研究,2003,(4).

[2]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

[3]吕素玉.浅析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J].会计之友,2005,(5).

[4]谢志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J].审计研究,2001,(5).

[5]乔春华,蒋苏娅.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J].审计研究,2006,(1).

[6]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张洋(1982-),男,山东济南人,山东省济阳县供电公司主管会计。

猜你喜欢

两权分离公司治理内部审计
两权分离与企业价值:支持效应还是掏空效应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公司内部代理问题分析
民营金字塔结构、产品竞争市场与企业创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