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件珐琅炉谈明万历朝掐丝珐琅工艺及风格

2009-06-29

文物天地 2009年1期
关键词:珐琅万历图案

张 荣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处看到一件珐琅炉,使笔者眼前为之一亮,认为很有必要将此炉介绍给大家,以供鉴赏。此炉通高8.3厘米,口径19.5厘米。炉为圆形(图一),双朝冠耳,三个云头形足。通体白色珐琅地上饰红色、天蓝色、绿色、藕荷色、黄色纹饰,炉腹部饰掐丝珐琅缠枝菊花、石榴花纹。炉底白色珐琅地满饰掐丝云头纹,中心处长方形铜镀金方框内署“大明万历年造”填红釉掐丝珐琅款(图二)。

“珐琅”一词是外来语汇,也有“佛郎”“法蓝”等称谓。珐琅器就是将珐琅釉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固着于金、银或铜胎的表面,经焙烧后而成。根据其制作方法的不同,珐琅器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三大品种。珐琅器具有金属的坚固性、玻璃的光滑性和珐琅釉的耐蚀性,是实用与美观完美结合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是分别于不同时期在我国出现的。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其原产地在今天的中东地区。公元十一世纪,中东的阿拉伯人已制作掐丝珐琅器了。约在公元十四世纪,掐丝珐琅工艺传入中国。珐琅工艺虽是舶来品,但一经传人中国,即与我国已有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完美地融为一体,心灵手巧的中国工匠很快掌握了珐琅器的制造技术,所制珐琅器在造型、图案等方面完全民族化,甚至不留有任何外来文化的痕迹。

掐丝珐琅是一种复合工艺品,它由多道工序组成。一般以红铜做胎(少数以金或银为胎),胎子成型后,再用细而窄长的铜丝,根据装饰图案所需,焊接在胎体表面;然后将五颜六色的珐琅釉填入凹陷的花纹之中,入窑焙烧;因其焙烧后凝结的珐琅釉会收缩,所以填釉、焙烧的工序需要重复多次,才能使珐琅釉完全充分地填充在盘丝的凹陷位置;烧好之后,还要经过打磨、镀金等工序,方可成器。正是由于掐丝珐琅器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严格、成本较高等原因,故其在中国诞生之日起,就被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皇家所垄断,秘藏深宫,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

掐丝珐琅工艺与我国历史悠久的玉器、漆器、青铜、陶瓷、玻璃等工艺相比,历史要短暂得多,见于文字著录的则更少。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中首次记录了珐琅工艺的渊源、特点和用途:“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儿盏之类,多为妇人闺阁中用,非士大夫清玩也。又谓之鬼国窑,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盏……内府作者细润可爱”。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作者曹昭对珐琅器颇有偏见,认为珐琅器只可供妇人使用。但作者也承认“内府作者细润可爱”,道出了皇家珐琅器的精美。《格古要论》是研究我国早期珐琅器唯一的一部文献资料,其中所言即指掐丝珐琅。通过对现存的掐丝珐琅器的排比、研究,可以推断出我国最早的掐丝珐琅实物为元代制品,但存量稀少,弥足珍贵。明代“御用监”为制作珐琅器的官方机构,其中仅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四朝的器物带有官方年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万历款珐琅器15件,其中盘3件、炉3件(图三)、盒3件(图四)、烛台2件(图五)、角端4件(图六)。台北故宫已发表的万历珐琅器只有1件,即口径48厘米的双龙纹菊瓣式盘。瑞士收藏家有一件口径10.5厘米的寿字纹圆盒。其他材料公布的万历款珐琅还有四件,即口径44.8厘米的双龙纹圆盘;直径49.6厘米的花边口大盘,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龙纹盘基本相同,只是尺寸略有变化;缠枝菊花纹六方盒;高18.5厘米的双立耳三足炉。以上是现藏万历款珐琅器不完全的数据统计。万历掐丝珐琅在用途、釉色、图案、掐丝、款识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万历珐琅器在器形和用途方面超越了前代。元代及明早期的珐琅器以炉和瓶为主,器形相对单调。而万历朝出现了尺寸在50厘米左右的盘(图七)、生活用具烛台和典章用品角端。特别是角端的出现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实物。

就目前所见万历珐琅器而言,即使是同一类器物,也没有完全一样的造型,或多或少都有变化。如掐丝珐琅盘,有圆形、菊瓣形与花边形之区别;炉则有方形、圆形之差异。千变万化的造型增加了人们审美的享受。

认识并掌握每个时期珐琅釉颜色的变化,是鉴定珐琅器年代极其重要的方法之一。万历珐琅器的颜色有红、白、黄、姜黄、深蓝、天蓝、松石绿、粉红等。其中的粉红色在放大镜下观察,是在白色地上满布点状的红色,二者似乎没有完全融合到一起,而表面看又是柔和的粉红色,这种颜色的珐琅釉是万历朝的独创。松石绿色珐琅釉也是从万历朝始出现的颜色。万历朝所有珐琅釉均失透,不再有元代及明初珐琅透明的光泽。

万历珐琅器在装饰图案上,较之元代和明早期单纯地装饰缠枝莲纹有了突出的变化,出现了双龙戏珠、双龙捧寿、八吉祥、吉庆有余等吉祥图案,与同时期的瓷器、漆器的图案完全相同。要知道在瓷器和漆器中非常容易做到的笔下生花的做法,在珐琅中难度较大,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在珐琅器中最容易表现的是缠枝莲花纹,而具体地表现龙、鱼等图案则需要高超的烧制工艺。

元代及明早期珐琅器基本上以天蓝色珐琅地为主,而万历珐琅器出现了以白色(图八)、绿色和粉红色珐琅为地色的装饰手法,增加了珐琅器的美感和装饰效果。

万历珐琅器的手感较沉,说明胎体厚重。掐丝从明早期细丝改为粗丝,加之镀金厚而光亮,愈显富丽堂皇。万历珐琅器在器物底部和主体图案的周围出现了掐丝勾云纹的装饰,成为万历珐琅器的突出特点。

万历珐琅器在款识的处理上形成了有别于前后任何一个时期的风格。万历朝珐琅器的款识有两种做法,其一为在器物底部正中的长方形方框内掐丝填釉“大明万历年造”竖二行楷书款,只有底色釉颜色的不同,字体均用红色釉,长方框外饰一周各色珐琅釉如意云头纹;其二为阴刻双线“大明万历年造”楷书款。有趣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三件万历款珐琅器的底部被后人动过手脚,在万历款上焊接上铜片,刻上“大明景泰年造”款,以此冒充景泰珐琅。

文章开始提到的掐丝珐琅炉,其造型比较夸张,双朝冠耳线条流畅,与窄小的炉身相比愈显突出。炉身装饰的一周缠枝花卉纹是对早期单一的缠枝勾莲纹的改进,这种装饰手法也是万历朝特有的风格,与同时期的漆器、陶瓷装饰完全相同,有异曲同工之妙。万历珐琅器的存世量相对于陶瓷、漆器而言非常之少,故此炉弥足珍贵。它是明万历朝御用监制作的皇家用品,也是我们今天研究明代万历珐琅器极其重要的实物之一。

猜你喜欢

珐琅万历图案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弗得一窥画珐琅
日本藏万历世德堂刊传奇《水浒记》考述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