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

2009-06-26李明惠胡昌送卢晓春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高职院校

李明惠 胡昌送 卢晓春

摘要: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被认为是解决高职教育瓶颈问题,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行业、企业诸方共同形成有效的策略。同时,已形成产学研合作教育共同体自身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优化也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策略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数量、规模、合作领域等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解决高职院校“办学难、育人难、就业难”等瓶颈问题方面已初见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高职院校目前所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呈现层次较低、深度不够、合作周期较短等特征,寻求推动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成为高职教育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政府策略

政府作为负责国家行政工作,履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对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具有相应的领导、组织、导向、服务、协调等作用。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由微观的直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的转变,政府须深入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其公共治理的职能,制定有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政策、法律和法规,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发挥合作中介组织的作用,营造利于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具体而言,政府可采取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引导。

一个国家的政策对公共事务发展的方向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要促进我国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首先须建立起系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政策体系,这包括了鼓励高职院校、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的方向性政策,也包括了财政、税收减免、资金投入、信贷利益分配、奖励政策、成果分享、知识产权、人员奖励等系列政策。其次,要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可执行程度,这就需要在政策制定之前对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现状、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形成与政策配套的实施细则,我国此前的多数产学研合作政策均存在有只有大的方针,却缺乏相应实施细则的弊端。

2. 法律法规约束。

政府在建立起系统的政策体系同时,制定必要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法律、法规,这对明确合作各方的职责、义务,保障各方的利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美国的《国家科技政策、组织和重点法》《联合研究和发展法》,德国的《职业教育法》《企业法》等均对此有相应的规定。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尽快形成有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专门法律,以法律条文形式对合作教育的组织机构、资金来源、合作形式、合作范围等做出相应的规定。并对合作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做出明确的描述,以期提高合作教育的资源使用效率,处理合作各方可能的利益冲突。其二,在一些专门的法律、法规中增加有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相应条例,如可在《合同法》里增加对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合同签订、职责、执行、利益分配等做出明文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法》中增加有关参与合作教育企业税收减免,或以企业教育培训基金形式投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相关规定,以提高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3. 资金刺激。

政府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不仅应有政策上的引导、法律法规上的约束,也需要在合作教育经费予以一定的资助。其一,政府有必要设立合作教育的专项资金,把产学研合作教育经费纳入国家财政拨款体系,分年度、分项目予以合作教育体必要的启动资金和专项拨款,并形成资金援助的操作细节,有倾斜性地对不发达地区、基础性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予以援助,从而保证合作教育体的健康发展,美国设立的“国家科学基金”(NSF)以及“合作教育基金”均属于此类。其二,社会办学力量一直是教育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政府可以在增加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财政拨款同时,也可以鼓励社会教育团体设立“合作教育基金”,发动社会力量资助产学研合作教育。如由我国上海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设立的“产学研合作基金”。

4. 舆论宣传。

舆论宣传作为影响大众观念、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政府势必籍此来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首先,政府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报刊等大众传媒工具宣传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作用、优势,营造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舆论氛围。其次,政府可以采用大众传媒工具对开展合作教育表现突出的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典型案例、成功经验予以介绍和推广。

二、行业策略

在管理体制改革后,行业企业和行业高职院校均有计划、有步骤地回归国资委、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对行业内的企业及高等院校不再承担直接管理功能,但其与行业内企事业单位、行业高等院校依然保持密切的联系,对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具有引导、推动和促进等作用。

1. 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功能,促成行业内部合作。

虽然行业企业和行业高职院校脱离了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但无论是行业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领域、核心竞争力,还是行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等,均具有浓郁的行业特色,其生存与发展与行业的总体发展息息相关。因而,行业主管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引导性发展政策,引导行业内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行业内企事业单位与高职院校在原有管理体制下形成的紧密合作关系和深厚情谊,通过行业内部的职工竞赛、联系会议等促成行业内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 加强行业组织职能,促进校企合作。

在管理体制改革后,行业协会、学会等行业组织在确定行业相关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行业职工培训、行业从业资格评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促成行业内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籍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行业组织地位、加强行业组织在规范行业标准、组织职工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功能,使行业组织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发挥其在促成行业企事业单位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中介和桥梁作用,推动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

三、学校策略

从目前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对参与合作有较高的热情和期待,并针对合作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针对特殊问题的策略多缺乏全局观念,在系统性上还须加强。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深化自身所开展的合作,提升合作教育的层次,彰显合作教育的功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系统策略:

1. 更新教育观念,形成开放办学、合作育人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作为影响教育主体决策、开展教育活动、评价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对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合作教育的发展,首先需要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等、靠、要”的办学思想,建立起与市场经济时代相适应的开放办学理念,开拓资源来源渠道,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和自筹等多渠道的办学资金组成,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其次需要对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从本质上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共同培养人才,形成开放办学、合作育人的教育理念。

2. 调整专业设置,适应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需求。

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具体实施的载体,多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也是以专业为单位组织实施的,要推进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进行改革。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就是要建立起适应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需求,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的专业体系,增加潜在合作对象的绝对数量,提高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兴趣。

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既是其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目的,同时也是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企业能够在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获得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就是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人才培养,企业对其质量的要求更甚于数量的要求。因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成为吸引企业主动合作的重要因素,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或示范性专业能够获得大量企业主动与之合作,缘由大抵如此。同时,人才培养问题也是企业与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目标与利益的重要融合点,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能够不断增强双方合作的信心,使得双方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扩大合作规模、拓展合作领域,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关系。

4. 改革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有针对性的向工学结合倾斜。

首先,要确定一套科学的工作量计算方法,把教职员工开展社会调查、指导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进行科技与教育培训服务的工作纳入计算范围。其次,要按照市场原则改革高职院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合理拉开收入产局,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鼓励教职员工参与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探讨共同培养人才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对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对积极参与合作教育的教职员工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倾斜。有效调动教职员工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5.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

从一些相关的调查来看,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能够为企业提供的利益相对有限,且该利益获得的途径不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长期合作关系的形成。据此出发,高职院校首先有必要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为合作企业提供更多的科技与教育培训服务,选派优秀的教师参与企业的产品革新、技术升级等技术应用工作,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为其员工提供有价值的文化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等工作。其次有必要提高自身服务的质量和不可替代性,服务的质量越高,企业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该服务的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使得合作对于

企业发展来说必不可少,具有稀缺性特征。

四、企业策略

在经济体制改革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动力在于通过合作获取实际的利益,对合作利益本身的认识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成为从企业角度发展合作的关键因素。

1. 提高思想认识,确立人才本位的发展战略。

高职院校在合作教育中为企业提供的利益主要在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其参与合作的意愿和积极性。从调查来看,国际知名企业以及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对此已有相当的认识,但中小企业在对待这一问题上还相对滞后。企业首先必须认识到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要把企业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籍此开展的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纳入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之中,并安排有相应的经费和资源用于这一长远规划,确立人才本位的发展战略。其次,企业有必要认识到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教育是优先获得优秀企业后备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的合作,能够培养一批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岗位技术要求,并对企业自身文化氛围、发展战略有高度认同感的后备人才,且以内部交易的方式,无须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从而降低招聘成本。

2. 加强绩效考核,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企业对合作教育的绩效考核就是要以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对自身投入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预期目标的完成程度、获利与否、获利多少等做出系统的分析,从而对合作的有效性做出客观的评价。企业对其自身参与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绩效考核,从可以观察的作用来看,首先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绩效考核,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从而保证了合作的有效性,确保企业自身能够在合作中获利。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加强对其参与的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必要的绩效考核是应有之意。同时,绩效考核的开展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加了企业通过合作所获利益的总和,当这个一总和超过企业在其他方面投入同等资源的获利总和时,企业对继续开展合作教育抱有更大的兴趣,也会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这样,企业不会再把开展合作看作为一种负担、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成为自身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组成部分。

五、共同体策略

根据系统理论的观点,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教育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来考察其与大系统所进行的能量交换。产学研合作教育共同体作为一个存在的实体,同样有其发展壮大的相应策略。

1. 建立有效组织形式,明确各方职责。

合作教育共同体的组织形式是由合作各方根据合作的需要,经过共同协商以某种特定的形式有机联系起来的,它自身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目前,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体多采取的组织形式包括产学合作委员会、发展理事会、发展委员会、基金会等,它们均在一些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共同体组织形式。概况而言,共同体不论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均须对以下几个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以期保证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其一,须对共同体中各方的地位和作用做出明确描述,一般来说,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各合作方均是平等的,但其所起的作用不同,高职院校(可能有多所)多在共同体中起主导作用,是其核心主体。其二,须对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说明,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对合作各方在合作中应该承担的主要工作和义务,享有的权力和所能够获得的利益予以明确,以保证共同体各项活动的开展。其三,须明确共同体的层级机构和功能结构,层级结构可依据合作内容的多寡、合作程度的深浅、各方利益的卷入程度等来划分紧密圈与松散圈;功能结构可根据共同体经常性的合作事务分类设置职能部门,从而提高合作效率。

2. 优化管理运行机制,合理配置使用资源。

管理运行机制是保证合作体各项主要工作的活动目标有效运作的基本程序和手段,具有维持、推动、反馈、调控、保障及促进共同体发展的功能。笔者认为,共同体管理运行机制的优化首先是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模式,由于共同体多以具体的合作项目形式开展合作,因而,矩阵(项目)管理模式可以视为一种有效的选择,该管理模式能够使各项目成员的角色、职权和责任更为明确,能够保证各具体合作内容均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实施从而确保实施的有效性,能够及时的协调和处理来自不同领域的合作问题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其次,是在共同体内部建立起必要的奖惩机制,通过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在人员、分配、管理职责、义务等方面建立起一系列的考核、评估和监督的保障制度,形成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制度,奖掖表现突出和有重大贡献者,处罚违反规定、不利于合作教育开展的行为,做到考核准确、赏罚分明、优胜劣汰。从而使得合作各方及其参与人员能够共同致力于合作教育目标的达成。再次,是建立有效的协调约束机制。在遵循较小协调费用和保证合作目标顺利、高效完成的前提下,协调合作双方在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纠偏各方的责权利以及各自工作方式问题,从而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体向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运行。

3. 保障各方利益,确保合作各方获利。

合作教育体是由来自社会生产部门、公共部门等不同类型的主体共同组建的,维系其存在与发展的关键是确保合作教育体的参与各方在合作中受益。因此,合作教育体首先需要对各类合作主体希望通过合作获取的利益进行明确,企业希冀获得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相应的科技及教育培训服务,学校希望获取办学所需的场地、资源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合作教育体须根据这一利益需求开展相应的活动来保证双方合作目标的实现。其次,要依据互惠互利和投入与回报对等原则合理分配共同体的合作利益。通过对各方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机会成本、风险承担、社会信誉等方面的因素的综合考虑,在总量限定的前提下以民主协商方式合理确定各方的利益分配比例。再次,需要以民主协商方式对双方的利益进行必要的协调,当合作各方的利益发生冲突或者无法实现合作双方预期的合作利益时,要寻求问题症结所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合作各方的利益。

[本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教研项目“探索与反思-新办高职院校的定位与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编号:06AIF0130172)研究成果之一]

(李明惠系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高教所所长,副教授;胡昌送系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讲师,硕士;卢晓春系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参考文献:

[1]卢晓春等.“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课题结题材料[R].2008.

[2]张 俊,李忠云.我国产学研结合的管理体制研究[J].经济师,2006.2.

[3]李明惠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组织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8.2.

责任编辑蒋小青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高职院校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