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差生”教育失误的原因分析

2009-06-25

考试周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体罚差生体育课

吴 豪

多年来,广大教师在对“差生”的教育实践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误。因此,对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失误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我以为,对“体育差生”教育失误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一、判断的失误

何谓“差生”?国内外教育界对其含义阐释很不统一,至今没有定论,但一般来说,它包含了下述几层意思:其一,从总体上看,是指按照教育方针所确定的标准来衡量,表现为不足;其二,从局部看,相对于特定的学校、班级、环境来说,表现出欠缺;其三,从动态角度看,学生个体在其人生过程中的特定阶段与规定标准比较,存在不足。另外,从实践中看,又往往表现为特定受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如上课表现、考核情况等)与教育者主观愿望(期望值等)之间的差距和欠缺。

目前,就体育学科的角度,教师判断是否是“差生”的方法主要是看他的考核情况(如体育达标情况、动作技评情况等)或者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是否符合教师的标准。这种判断的方法显然过于简单、过于武断了。学校体育教学中有关“差生”的称谓不一致。从体育教学方面的期刊中不难见有关“体育差生”的文章,它们对“体育差生”的提法有多种,解释各异。如“厌学体育生”,即指对于体育学习感到厌倦的学生;“体育学习困难生”,即指在学习行为表现方面发生偏差的学生;“体育差生”,即指体育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体育行为差生”,即指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学生的学习行为经常违背师生所认同的行为准则,或指由于种种原因对体育课抱有厌学态度的学生,等等。

我在教学中观察发现,体育课堂上“行为差生”的错误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寻求关注型。在体育上受到挫折的学生往往会失去自尊,并错误地认为在体育课上只有成为注意的中心时才会体现出自身的重要性,才会引起体育老师的注意,成为注意的焦点。以前我有几个学生,他们在体育课上总会使用各种方法来吸引我和同学的注意,但他们这种引起注意的方法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我称之为“过度注意”。第二种是自认能力不足型。这类学生自认为体质差、体育能力不足而经常放弃体育活动,认为不管自己怎么练习都不会取得成功。他们对体育失去兴趣,不认为自己可以被接受或多么重要,希望别人不要来麻烦自己,经常借故逃避练习,甚至旷课。第三种是力量抗衡与报复型。这类学生的表现为叛逆、顽固、反抗、玩世不恭,有的甚至攻击其他学生,破坏公物,与教师对抗,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对于以上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的错误行为,教师如果解决方法不当,对寻求关注的学生继续忽视,结果只会导致这些学生加强其行为的强度;对力量抗衡的学生采取惩罚,只会让这类学生寻求更多的报复;而对于那些自认能力不足的学生采取放弃,结果是他们将变得更加孤独。

二、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失误

1.重体能技能的提高,轻学习动机和兴趣之激发。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目的性单一,教学手段简单,有的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地进行单个技术动作的教学,缺乏实战的技术组织,对于正处于成长时期的、具有好胜心理的青少年来说,这样的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还有许多教师为了应付体育考试和达标考核,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练习机器,让他们大量、机械地重复练习要考核的项目(如铅球、耐久跑等),学生在经习过程中没有练习兴趣,为考而练,丝毫不能激发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之前应让“差生”进行自由探索活动,结合自身的个体经验,去发现新的玩法。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差生”活动的积极性、在探索中所获得的新的身体经验和运动经验,在组织“差生”学习基本动作时,教师不能采用以讲解示范为主的方法,因为该动作是“差生”不熟悉的,且难度较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可见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转化工作多么重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针对“差生”的个性特征,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调协“差生”内心的积极心理因素,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有利时机。如:变换练习方法、改变动作的要素、适当降低教学要求等,使“差生”在参与练习时也能获得成功和喜悦的情感,继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体育练习中每一点一滴的成功,都是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根本源泉,是树立学习自信心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练习中能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成为体育运动的胜利者。

2.重体罚,轻教育。

体罚学生,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的手段侵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有些教师体罚学生,是因为其骨子里崇尚“学生不打不成器”、“学生不打不怕你”的观点,一旦有学生出现“问题”,尤其是所谓的“屡教不改”时,他们就会采用“武力”,使学生尝到肉体上的疼痛,从而服从、屈服、害怕教师。

现代教育严禁对学生实行体罚,但允许必要的惩罚。有些教师为了提高班级整体的达标水平,对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生理有缺陷的“差生”,盲目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还美其名曰“磨难教育”。殊不知这种不按照科学规律训练的方法,就是一种变相的体罚行为,而且这种变相的体罚有时比打骂学生更可怕,更有隐蔽性。这种体罚为主的教育,有时可能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效果”只会是虚假的、暂时的。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在“差生”教育转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且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的评分标准有了重大改革,主要是由教师考勤,结合学生掌握动作的质量与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最后评出等级。这种办法,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很有帮助。

猜你喜欢

体罚差生体育课
体育课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