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转移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09-06-25李卫东

考试周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

李卫东

摘 要: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是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使用“情绪转移法”能够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充分地发挥。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 “情绪转移法” 分类及运动

一、引言

在教学中常发现这种现象:教师往往对一些学生产生偏爱,并有较高期望,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常有激励之词。结果这些学生期盼上这位教师的课,课堂上情绪饱满,对教师的指令心领神会,成绩提高很快。这种现象被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在于教师对这些学生产生好感和偏爱。虽然没有公开告诉学生本人,但教师的期望和偏爱在师生的效过程中通过笑脸、眼神和语调微妙地传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力量和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

学生都喜欢和教师搞好关系,希望得到教师的喜爱,特别是自己尊敬的教师。因为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向师性”。学生往往认为教师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反映着班集体乃至社会对他们的一种评价。当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时,会认为这是社会对他们的肯定,集体对他们的重视,心理上得到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增加自信。这种肯定的情绪体验有益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发展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乐观性格。相反,经常遭受冷落、训斥的学生往往因此体验到集体甚至社会对他们的否定和排斥,产生一种被遗弃感、压抑感,以及嫉妒怨恨心理,形成消极的情绪,感到别人都不理解他,从而影响性格的健康发展,易形成抑郁、孤僻、冷漠或凶狠、暴躁的性格。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要保持谨慎的教学态度,要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时刻都感到教师在关注着他,期望着他,并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期待、信任的态度,师生形成心理上的默契,使学生能体验到愉快、满足的情绪。

二、“情绪转移法”分类及运用

(一)有声情绪转移法

1.提问法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所学过的教学内容可采用提问的方式,通过提问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另外,对新新材进行讲解时也可采用提问的形式,把要讲的内容变成问题向学生提出。这样可增强语言的力度,更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积极思考,调动情绪。

2.鼓励法

当学生由于练习项目枯燥或技术难度较大、身体疲劳等情绪低落时,为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可有目的地选择鼓励性强、富有感情色彩的言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起他们跃跃欲试的劲头。

3.比喻法

用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复杂问题的了解。例如:专项练习的“小步跑”动作,用快速下楼梯的动作进行比喻,生动形象,学生易懂。

4.降温法

与鼓励法相反,当学生情绪高涨、过于兴奋时,为了防止大脑皮层的兴奋扩散,有碍动作的掌握,或控制适宜的运动量,此时教师应采取降温冷却的方法,压低声调,放慢速度,使学生稳定情绪。

为使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朝气蓬勃,表现出体育运动的特点,教师需要运用有声情绪转移法,使课讲得生活活泼、新鲜有趣,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无声情绪转移法

1.目光示意法

用目光示意时,通常都伴有面部的相应表情。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目光示意传达指令。如上课前,教师在队列前面用信任和热情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把教师的期望和信任的信息用目光传导给学生,使学生集中精力,思维活动与教师保持一致,使体育课有良好的开端。在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技术动作时,教师用赞许的目光和点头示意,给学生以肯定,使学生得到鼓励。当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出现动作失误时,教师用惋惜和理解的目光,传达对学生的安慰和关怀,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在个别学生违犯纪律,教师又不宜中断教学对其批评教育时,用严厉、责备的目光,暗示教师的批评,能使其感到愧疚和自责。这种方法实际上起到了“以目传神”的作用。

2.手势法

手势是教师的“第二语言”。适时、适度地运用手势,能使学生引起注意,提高兴趣,振奋精神。体育教学中,在调动队伍、传授技术时,教师正确合理地应用手势,对完成好教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师在篮球基本技术教学中,在教授学生做防守脚步移动时,用变化的手势,发出前、后、左、右移动的指令,指挥学生做出相应的脚步移动变化,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形体教学法

它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技术动作,以具体的动作作为范例,向学生演示标准的动作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所要学习和掌握的动作的特点、结构、要领和完成方法,建立一个完整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教师的示范,就是运用形体教学法向学生直观、立体地展示所教技术动作的过程。教师正确地示范,将运动技术的理论转化为动作实践,不仅能身体动作形象直观地达到讲解、分析动作的目的,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三、结语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上述方法,还必须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程度、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材内容、课的任务要求,等等,交替结合,灵活运用,这样才会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在一定条件下,教师的情绪可以感染学生,良好的教学心态能引起学生愉快的、积极的情绪,而这种积极、活泼、乐观的情绪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良好环境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不同声调的语言、优美的动作、幽默而高尚的行为,不断地与学生接触,并要求学生用相应的语言、动作行为作出反馈。师生亲密无间,心理相容,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生会认真学习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并愿意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绪转移法,能使体育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施研究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策略
析体育课堂教学中场地器材运用的有效性
体育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体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体育中考及达标”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