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009-06-25

考试周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周 蕤

摘 要: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展现的精神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的理想、教育的内容。本文指出,我国高校应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以此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教育

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胜利闭幕,但奥林匹克精神永不停止,它留给了我们奥运的精神、对奥运的热情、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等,我们应该抓住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与高校体育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北京奥运的理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此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进中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注入精神活力。

1.充分发挥奥林匹克教育功能,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

2008年奥运会不仅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文化素质的影响也是巨大和深刻的,具体表现为: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促进优良品质形成、提高文化素质、提供参与舞台、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向大学生灌输奥林匹克精神。其一,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体育运动,它不局限于竞技运动,能从思想和情操上培养青年。1920年国际奥委会将“更快、更高、更强”正式确定为奥林匹克格言,并以章程的形式写进《奥林匹克宪章》时,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自信、自强、自尊”,青少年要学习的正是这种“自信、自强、自尊”的精神。其二,奥林匹克是以体育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对青年进行身体、心智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教育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竞技运动中,青年不仅能锻炼出发达的肌肉、匀称的肢体、机敏的头脑,而且健全了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其三,奥林匹克强调尊重社会伦理,不懈奋斗和努力向上的精神应成为大学生的认识追求。其四,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综合协调发展。总之,奥运会带给大学生的决不仅仅是在升国旗、奏国歌那一瞬间的民族自豪感,而是在竞技场上面对强手敢于拼搏、夺取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是鼓励人们在各方面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更新,永远保持蓬勃朝气的奋斗精神。奥运会的举办时间是短暂的,但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永恒的;赛场上的胜负是暂时的,但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永远的。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北京奥运会是激励他们奋发图强的源动力。

2.北京奥运会应成为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契机

2.1奥林匹克的内涵和实质将长期促进我国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奥林匹克是一种生活态度,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拥有完全自信和战胜一切挑战的强大动力。奥林匹克是一种源于体育的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使人们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得到完满的和谐,使人类的潜能与美德得到充分的开发。奥林匹克是一种和谐、自由、健康、积极的现代伦理,它是对人类一切优良道德价值与伦理规范的继承与发扬。体育教学应积极倡导奥林匹克的这些内涵,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旨口号,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它是将奥林匹克主义这种人生哲学推向全民的契机。贯彻落实北京奥运会的主旨口号和三大理念,将为我国的体育教学提供最生动的课堂和最沁人心田的教材。

2.2北京奥运会为健全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提供了保障。

奥运会在我国举行,给了我们近距离感受奥林匹克魅力的机会。人们可以更多地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欣赏完美、体验成功、经历颠峰,同时又需要面对失败、接受出局、承担痛苦,一切都那么直接和彻底,一切都那么自然和真实,这种体验将震撼每一位大学生的灵魂。我国当代大学生是在新时代长大的,他们充满激情和抱负,但他们也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有的眼高手低,不愿脚踏实地干平凡的工作;有的郁郁寡欢,自暴自弃,对他人、社会和国家漠不关心;有的过于谨慎多虑,稍有挫折就退缩;有的容易悲观、消沉、忧愁和苦闷;有的对生活失去兴趣和追求。这些都会消磨大学生的志气、阻碍他们成才。学校体育教学若能积极倡导以公平和平等为前提、追求真善美的奥林匹克精神,就可以鼓励当代大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自我认识,客观评价自己,并积极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与同学开展公平良性竞争,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自主、互动的活动能力,完善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最终达到健全大学生心理的目的。

2.3奥运火炬的传递凝聚了人心,极大地激励了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激情。

在奥运火炬海外传递过程中,“藏独”分子频频冲击火炬接力队伍,部分西方媒体和西方政客对这种恶行包庇与纵容。全球华人爱国热情空前爆发,他们用五星红旗保卫圣火,反暴力反诬蔑的大游行同时展开。在英国伦敦,数千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华侨在寒风冷雨中身穿白衣,胸带白花,手持玫瑰,以静默的方式表达对媒体不公正、片面报导中国的强烈不满;在法国巴黎,残疾人运动员金晶面对凶残的藏独分子,用自己残弱的身躯,誓死捍卫神圣的火炬和祖国的尊严;在美国旧金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左手高举五星红旗,右手高举写有“祖国好”纸板,向奥运圣火致敬,向祖国致敬。在奥林匹克精神的鼓舞下,奥运火炬所到之处都是山呼海啸的国歌声,红旗漫卷的海洋,全球华人用行动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用信念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这一幕幕让国人感动、震撼。体育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不仅能使大学生的体质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且能使大学生养成团结协作、敢于拼搏、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和精神风格,这为实施奥林匹克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契机。

3.体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措施

3.1在大学生中贯彻“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是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基础。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说:“我清楚地知道,要想以后为国家做出贡献,一定要有好的身体。”由此可知学校教育要以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增进他们的健康为本旨,要引导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坚忍与耐劳的习惯,养成进取、冒险、奋斗的精神和服务社会人群的精神,要使大学生明了个人对于国家、社会的健康责任,使大学生的体质和素质得到良好发展。

3.2应继续以奥运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

自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来,以“迎奥运”为主题各种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如“我与奥运——大学生演讲大赛暨社会巡讲”、“文明礼仪大赛暨奥运宣传社会实践”、“青春榜样评选大赛”等,这些活动广泛发动了大学生,实现了由大学生教育大学生,由大学生感染社会的活动目的,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展现青春风采和青春力量的舞台,提供了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广阔平台。北京奥运会虽然已经结束,但这不应是高校宣传奥运匹克的终点,而应是另一个起点。高校应通过广泛开展与奥运相关的活动,使大学生逐步培养团结协作、敢于拼搏、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和精神风格,激励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3.3通过宏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动高校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将产生深远影响:奥运会后带来的体育产业体制变革将激发我国体育发展的活力,增强我国体育发展的基础实力及体育国际竞争力。特别是随着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人们对竞技体育的功能会有更理性化的认识,对金牌含金量大的运动项目将越来越重视。2008年后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将走上一个新的时期,依靠学校办体育的思想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高校竞技体育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而逐步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因此高校体育应不断强化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承担起增强青少年体质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欧阳柳青等.奥林匹克教育与中国大学体育教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2):66-69.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2]教体艺[2005]4号.

[3]国际奥委会著.詹雷译.奥林匹克宪章[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13.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运动生理学知识的必要性探究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交往框架的构建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校跆拳道选项课中的实效性研究
浅析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试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