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卷本《中国出版通史》出版

2009-06-23

出版参考 2009年5期
关键词:通史总署新闻出版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2月26日,《中国出版通史》出版座谈会在新闻出版总署召开,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国出版通史》总顾问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邬书林、阎晓宏,以及宋木文,于友先,桂晓风,石峰,沈仁干,聂震宁,周慧琳,张国祚等领导参加会议。

凝结智慧与心血的优秀科研成果

《中国出版通史》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同时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2000年,《中国出版通史》研究编撰工程开始运行,2006年底各卷修改完毕定稿,2007年3月,《中国出版通史》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审核并获“优秀”等级。此后,近400万字的书稿移交中国书籍出版社进入编辑出版环节,2008年12月出版。

这部书共九卷,分别是:《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夏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上)》、《清代卷(下)》、《中华民国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卷》。研究时段上起商周,下迄公元2000年,以研究我国历史上出版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为基本内容。

柳斌杰对《中国出版通史》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参与研究编撰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统筹这项工程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中国出版通史》的出版,是出版史学工作者自觉肩负历史使命的具体体现,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国出版的优良传统,具有现实价值,推动了出版学学科建设,开辟了出版研究新领域,是当前中国出版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体现和必然结果。

国家社科规划办主任张国祚认为这部书是出版学科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它选题重大,导向正确,视野开阔,方法科学,成果权威。未来出版学研究应以此为新的起点。

力求创新多项措施确保质量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常务副主任郝振省介绍,作为首部有关中国出版发展的通史性著作,《中国出版通史》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开拓性成果:

1.首次系统地梳理了历代出版活动,时间跨度上起商周、下讫公元2000年,叙述的出版史长达3000余年,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出版通史。2.首次对少数民族的出版史进行了梳理,各卷的内容都涉及到了不同时期少数民族出版的发展状况,是中华民族完整的出版通史。3.首次囊括了港澳台地区的出版史,是真正意义上中国的出版通史。4.首次对现当代出版史进行系统梳理,叙述的下限直至公元2000年,填补了现当代出版史研究的空白。5.首次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版史进行了系统梳理。

“恪守三个‘至少(即至少让编撰者自己满意,让专家学者满意,让读者满意)和三个‘对得起(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历史)的底线,并采取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郝振省如是说。

“现在仅有筚路蓝缕之功,不敢谈科研成果之重大,作为一个阶段性成果,希望编写人员注意搜集意见,做好修订工作,拿出精品。”《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副主任、作者李致忠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提出进一步完善作品的建议。

摆脱精品尘封的命运

许嘉璐对《中国出版通史》的出版表示祝贺,并对这部书未来的命运提出一些建议。许嘉璐提出“各出版社的高级编辑、编审,谁能把这九卷本读完?虽然作为学术成果是一流的,但是一个研究成果如果不能化为普及,它的生命力就是不旺盛的,这种尘封的命运不是二百多专家所期望的。”

许嘉璐建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要以这部书为蓝本,写通俗读物,通俗到初中生能够读懂。而且要翻译成英、法、德、西、阿拉伯等多种文字,通俗读本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话语体系的转化问题。”

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期刊协会会长,《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主任石峰也提出,要做好《中国出版通史》的对外宣传工作。《中国出版通史》的学术文化价值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我们要调动各种宣传途径和手段,进一步扩大出版的社会影响力。将来还可以把这套书做成电子版或者简写本,通过数字化手段和普及的形式,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出版文化。

猜你喜欢

通史总署新闻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的非法出版物名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的非法出版物名单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的非法出版物名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的非法出版物名单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西方音乐通史写作中的流行音乐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关于新闻出版改革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