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心县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2009-06-21侯建英罗世武程炳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侯建英 罗世武 程炳文

摘要宁夏同心县经济发展滞后,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就宁夏同心县农业如何发展进行了思考,认为同心县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县,而农业产业化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发展壮大县域农村经济是发展同心县农村经济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问题;发展对策;宁夏同心

中图分类号F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364-02

同心县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种植业在全县农业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全县年总播种面积12万公顷左右。近年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特色种植业、避灾农业、草畜产业和劳务产业已初具规模,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1同心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劳务产业

劳务产业在同心县农业经济中起着支柱作用,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县年可供输出劳动力6.8万人,人均劳务收入3 650元。劳务经济在农业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增加。

1.2草畜产业

草畜产业是同心县农业经济中的优势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全县多年生优质牧草4.37万公顷,围栏草原5.70万公顷。肉牛存栏4万余头,羊只存栏为44万多只,畜牧业总产值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

1.3果树产业

果树面积2933.33hm2,庭院经果、红枣、枸杞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种植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扬黄灌区立体复合种植面积小。灌区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河西灌区大部分农田已基本上实现了吨粮田、干元田;而河东和王团灌区种植模式基本上还是以单种为主。投入多,产出少,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快,单位面积效益低下。旱作区仍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冬春小麦面积过大,经济效益差。在正常年景下,小麦产量仅有600kg/hm2,收入1200元/hm2,遇到旱灾,没有收成。

2.2养殖业发展慢、规模小、产量少

畜牧业是同心县的半壁江山。资料显示,同心县2004年牧业产值为11021.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80%。从存栏情况看,牛存栏数4.23万头,户均仅有0.8头;羊只存栏44.31万只,户均8.6只,人均1.8只。牛的存栏数仅占全区的4.9%,羊的存栏数仅占全区的8.9%。

2.3农业支柱产品规模不大,数量不多,产业链条不长

市场经济规律下,农产品要以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增产、增效。同心县除了玉米外,其他农产品都因数量太少,形不成产业,影响了发展。如同心县的“三红一绿一白”。除了西瓜、马铃薯、枸杞有一定的规模外。红枣、红葱基本上没有多大规模,根本没有形成产业雏形。农业产业链条不长。拉动力不强。

2.4设施农业发展不快,效益差

全县现有温棚408座,真正发挥效益的不足50%,90%以上的蔬菜从外地调运,60%~70%的牛羊肉也从外地贩运。

2.5输出劳务人员劳动技能低,收入不高

目前,劳务经济已占县域农村经济的1/3以上,但绝大部分都属于体能型。据县劳动就业部门统计。输出人员人均收入2 791元。如果输出人员有1/2是技工,全县的劳务经济收入至少会达到2.5亿元。

2.6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资金不足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从总体上说,同心县农民普遍家底薄,没有资金积累,农业投入乏力。地方财政每年的支农资金仅有2000多万元。金融系统仅有农村信用社,由于信贷资金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发展农业产业的需要。农民贷款难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

3发展对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心县是以农为主的大县。必须要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必须要走产业化之路。才能保证繁荣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3.1要有一个符合县情的明确指导思想

以发展增效农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条件,优选农业支柱产品;对支柱产品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科一体化经营。扬黄灌区要发挥优势挖潜力,扩大规模增效益;旱作区应立足抗旱抓避灾。效益优先调结构。实现装满“粮袋子”,丰富“菜篮子”,养牛养羊“垫底子”,劳务输出“挣票子”的目的。

3.2选准支柱产品,促进优势支柱产业的发展

同心县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仅要求高产,而且要求优质。县域农村经济正由自给半自给向市场经济转变,大部分农产品都必须进入市场后。才能成为农民的收入。要取得市场优势,不仅要有批量,而且要有质量,只有靠产品数量和质量去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占稳市场,取得效益。

在种植业的发展上,注重调整种植结构。要抓好玉米、马铃薯、西甜瓜、食用葵、油葵和枸杞产业的培育和提高。①扬黄灌区土壤肥沃、灌溉相对有保证,气候适宜,宜于发展玉米种植。要把玉米作为一个主攻方向。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扩大种植面积;并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②葵花耐旱、避灾,纯收入至少在3 750元/hm2以上。张家塬乡在2005年特大旱灾情况下。种植食用葵1733.33hm2,户均达到0.33hm2,总收入达到780万元:种植马铃薯1333.33hm2,户均0.26hm2,总收入达200万元。2项总收入达980万元,户均收入1954元,人均收入410元,走出了一条避灾农业的成功路子。③同心县发展枸杞自然条件优越,比较效益明显,科技品牌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广阔。要把清水河沿线建设成为一个枸杞生产带,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

抓好饲草种植搭配,推广畜种改良,协调好粮畜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畜牧产业。抓住“商品性”不放松。调整畜群结构,普及饲料优化配方,要发挥农牧结合的优势,充分利用好农作物秸秆,以农促牧,以牧兴农,共同发展,实现双赢。要改良畜种,加快育肥周转。要调整畜群结构和推广黄牛冷配技术,提高繁殖母畜及良种畜所占比重。

3.3依靠科学技术,运用现代科技装备农业

农业产业的提升离不开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一是要留住和用好现有人才,鼓励科技人员联办、领办与农业产业化有关的科研、推广、开发等服务机构;二是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组织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三是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尽快解决农产品产量低、质量次、品牌杂的问题,力争实现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四是重视规模化生产,没有规模,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效益;五是已经试验成功的新产品(如中药材)要适度推广。

3.4转移农村剩余劳务力,大力发展劳务产业

农村劳动力过剩是目前农村诸多问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几年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有很大的份额。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农业资源,拓宽农业发展空间,转移更多的劳动力;加快小集镇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

3.5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把基地建设与支柱产业、产品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龙头企业培育与农村小城镇的建设结合起来,密切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联系,加速一体化的进程。

3.6筹措资金,优化投资结构,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财政、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扶贫等部门都要为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争取项目。争取投资。对争取到的资金要进行捆绑使用,争取金融部门对农业的支持。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