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桉树人工林经营的生态问题及对策

2009-06-21张顺恒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经营策略

张顺恒

摘要探讨了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生态问题,提出林地合理规划、立地与树种相匹配、控制林分的遗传成分、强化桉树速生林科学经营技术等生态经营策略,以期为按树种植者及决策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S7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204-02

桉树(Eucalyptus SPP)是桃金娘科桉属树种的统称,种类约945种,是世界上主要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木材生产周期短、经营效益高等特点。在强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世界许多国家都广泛引种桉树,并采取集约化经营,走“林纸一体化”或“林板一体化”道路,取得了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目前,全球桉树人工林面积已超过1500万公顷,我国目前桉树人工林面积大约为200万公顷,主要栽培区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四川、湖南等省(区)。据2006年全省桉树速丰林调研报告,截至2006年底,福建省桉树速丰林面积超过13.33万公顷,且栽培面积仍在逐年加大。但与此同时,桉树作为一个外来树种,虽然具有速生、树干通直、耐瘠薄等优良特性,但是在一些广泛栽培桉树的国家里,桉树一直是一个生态学上有争议的树种,因其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现就实践经验并综合相关资料,对福建省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经营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1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生态问题

1.1林地规划利用不合理。没有严格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经营者和决策部门只注重桉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生态效益建设,特别是个私造林主体在林地利用上,大多数没考虑防火林带建设和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不管山地、平原,不管气候条件、立地条件是否适宜,从山脚、沟谷到山顶、山脊全部种植某一种品系。还有经营者见到有些无性系生长好,不问抗性如何、是否经过良种审定或认定。也不经扩大试种,就大量栽植,结果林木长势差或受风折严重或受冻惨重,加副水土流失。

1.2良种选育工作滞后,可供不同区域种植的品系少。潜伏着生态危机

福建省早期引种的桉树,种源、家系多数来源不明,资源没有严格细心管护,有的已遭破坏或砍伐,评价、选优工作刚刚起步。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无性系混乱,良莠不齐,有的还存在明显的衰退现象,苗木没有标签或病虫害检疫证;可供不同区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树种无性系数量偏少。同前,福建省推广造林的桉树品系绝大多数引自广西和广东省,生长表现不一,绝大多数品系不耐寒,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单位认可、可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无性系或杂交种,特别是缺乏适合闽西北山区广泛使用的耐寒桉树品种;不重视做好苗木分级造林,导致无性系人工林分参差不齐;由于品系缺乏,闽东南大面积以种植高产的巨尾桉或尾巨桉的某一无性系为主,闽北却大面积种植邓恩桉实生林,造林品系单一化现象严重,潜伏着生态危机。

1.3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方式不合理

发展桉树工业原料林,必须集约经营,采用先进技术。目前只有国有林场拥有的专业技术队伍基本掌握该项技术,而乡村林场、县乡林业系统人员以及个私对桉树发展前景和栽培技术仍然了解较少,主要体现在施肥方式不当,如撒施、施肥量不够或过多、盲目选用化肥、除草松土培土不及时等,这些都可能会产生林木生理性病症,造成地力衰退,恶化环境,给发展桉树产业带来较大的局限性。

1.4病虫害防治意识不强,研究工作较为薄弱

国内大量人工林苗木的调运没有经过严格检疫,长距离运输中的机械损伤给病菌侵入提供了机会。而且造林前又没有进行必要的病虫害防治,结果造林后幼树出现茎腐病、根腐病、枯梢病以及台风过后个别单株感染青枯病等。虽然福建省桉树人工林除了白蚁、蟋蟀等虫害外,尚未发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但随着桉树人工林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林地经营的规模化和长期化,以及单一无性系的大面积推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病虫害,威胁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2生态经营策略

2.1合理规划利用林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桉树林生态建设力度

桉树人工林落叶量较少且枯枝落叶不易腐烂。在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方面它不如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作用明显,保护物种多样性也较差,但是在干燥地区对改善生态环境仍然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要真正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桉树人工林持续经营的重要条件。因此,对发展桉树速生丰产的工业原料林,要根据林业分类经营区划的要求,做好规划设计,重点选择火烧迹地、荒山荒地、采伐迹地及低产低效的针叶林地。同时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造林地集中连片面积控制在66.7hm2内,中间保留自然林木生长隔离带面积不少于6hm2;另外,营造桉树速生丰产人工林时,可以考虑与多种乡土树种实行块状混交,在人工桉树林的一定区域内套种相当数量的乡土树种,建立广义上的人工桉树混交林,达到保护和充分利用乡土树种资源的目的。同时,保护沟谷的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山顶山脊尽可能经营针阔混交林;各县市、乡镇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用材情况,把规划好适宜种桉的林地,统一编制经营方案,对种植区域、品种加以选择,如闽西北地区应选择耐寒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而闽东南地区则宜选择抗风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避免在风口地带造林,还应根据市场木材需求的规格和用途选择适宜的品系。

2.2加强良种选育,控制林分遗传成分,增强抗逆性

良种选育是必要的,林业科技部门要积极做好树种选育和引种驯化工作,重点加快引进推广抗性强、材质优良、适应性广、效益好的新品种,并抓紧研究培育适宜不同区域种植的优质种质资源,不断培养出抗台风、耐寒冷、抗病虫害、耐干旱瘠薄的优良速生桉树品种。控制林分的遗传成分,合理利用良种,一是要选择生产力高且抗性强的基因型;二是要提高林分的基因多样性,这是保持林分长期生产力的基本要求。随着科学的进步,采用良种已是发展人工林的基本技术策略,我国现行推广的桉树良种,包括优良的种源、家系和无性系,在过去的选育过程中,多以生长快、材积增益大为主,在提高产量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抗性方面还很薄弱,因此,在选育和利用良种时,一定要了解良种的抗性和适应性,要特别注意选用抗不良环境(抗风、寒冷)和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和无性系。

在推广无性系造林的过程中,要防止无性系单一化,造成人工林基因窄化。易遭受病虫攻击和受害于不良气候。应推行改单一无性系为混合无性系和实生苗与无性系造林搭配使用的模式,以避免林地地力定向恶化。此外,还应保持无性系的不断更新换代,一个无性系使用多代,不仅容易使病虫害危害加剧,而且不利于地力的维护。

2.3遵循适地适品系原则,提高产量,防止水土流失

桉树在我国引种的历史已有110多年,对树种、品种乃至无性系的研究均有一定的深度。营造桉树人工林时,只有当立地与树种、品种或无性系相匹配时,桉树林分才能相对稳定,并充分发挥品系的生长潜力。如在闽南,尾巨桉、巨尾桉、巨按等较为适应当地的立地和气候,因此,这几个桉树种的人工林发展较快。产量较高,深受林农的欢迎。

对优良品系,特别是无性系的选用,尤其要慎重。一些高纯度优良无性系对环境要求严格,在推广造林前,要做严格的长期区域试验,研究新品种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后才划定适生区域。一个树种选在不适合的地方栽植或一个地方栽了不适合的树种。都会由于生态上的不适应而使生长受阻,或容易遭受自然灾害或病虫危害。根据福建省桉树速丰林的技术规程,选择造林地的基本要求是土层深厚(0.8~1.0m或大于1m)、腐质层中厚(≥15cm)、土壤疏松、海拔≤500m。在立地较差的林地上营造桉树人工林,不管是何种桉树良种,要达到速丰林标准的产量要求难度都是相当大的,而且还可能加剧水土流失。

2.4强化育林技术,维护地力

桉树是一个对土壤肥力敏感的速生树种,根据对桉树人工林养分平衡问题的研究,桉树因树种、树龄不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大规模地营造桉树速生丰产林,防止土地板结和地力下降便成为桉树人工林持续经营的核心问题,针对福建省的实际情况,从目前的研究与实践看,要维护桉树人工林地力,除了做到适地适品系外,还必须重视以下问题:一是种植密度问题。实践证明,造林密度达到1200~1350株/hm2已足够,对密度较大的林分要及时进行适当强度的间伐,不但可以促进林下植被的发育,维护地力,而且能明显提高产量。二是施肥技术问题,施肥是培育桉树速丰林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如果施肥量不足、肥料品种选择不适或为劣质肥料、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掌握不当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任何一个桉树种的生长量和产量。种植者应在选用良种壮苗的基础上,按照桉树的生理特性进行平衡施肥,保证施好底肥,施足追肥。当前各地的桉树种植中,经营者普遍注重造林时和幼林期的早期施肥,而忽略速生阶段的追肥;只注重施化肥,而少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只注重施氮磷钾复合肥而忽视配施硼、锌等微肥。因此,林业部门应指导种植者,在桉树不同生长阶段,以不同配比的肥料进行多次施肥,给林地适当增施土杂肥、鸡粪或正规厂家生产的精制有机肥。以实现营养平衡,保证速生丰产,维护地力。此外,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肥料品种繁多且多数为果树或农作物用肥,或假货劣货,或含量不足,急需林业部门出面向厂家统一采购把关后供应给林农。三是抚育技术问题。桉树为强阳性树种。光照不足则生长慢,长势差。因此,幼林的及时抚育和管护是继施肥之后的又一关键性技术环节。实践证明,桉树在林分郁闭之前的幼林期,如没有及时除草、松土、扩穴。杂灌草就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有的甚至会导致整个林分报废。四是改变单一的经营作业方式,走生态经济经营的路子,采取适当人工混交、轮作或复合经营措施。福建桉树人工林的混交试验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功。如桉树与相思的混交、杉木林中套种少量的桉树,可以组成较好林分结构的混交林,从而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作用。达到持续经营的效果。

2.5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除了通过培育生物学上稳定和健康的森林,增强人工林自身抗病虫害能力的途径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外,还应大力加强检疫力度,落实检疫政策和措施。在虫害的预防和治理上,首先要对林地进行清理,其次要对造林前的白蚁等进行防治,应尽量使用对环境影响小的驱避剂或自僵菌进行预防。在病害的防治上,要抓好苗圃的管理工作。规范育苗的技术措施,严禁带病苗木出圃。

2.6低温预防措施

造林要求在2~5月间进行,因为桉树的耐寒能力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强,早造林可以使幼林在当年有更长的生长时间,到冬季寒害危险大时,幼林的耐寒能力也更强。同时。要求幼林的追肥在每年9月前结束,施肥能有效地促进桉树的生长,如果施肥晚,低温来临前植株还保持旺盛的长势,其耐寒能力会大大降低。此外,秋冬季要及时清除杂灌,尤其是坡度较大的山林地。因为寒冷空气会像液体一样流动,幼林中没用的杂灌因为高大、密集会导致冷空气聚集、滞留,加重对幼林的寒害;而清除杂灌可以促进冷空气的流散,对保护幼林会很有利。

3结语

大力发展桉树人工林完全遵从世界林业发展方向,也符合我国林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可有效缓解对天然林砍伐的压力。但在经营中也存在一些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不讲求适地适树原则,在立地环境条件极差的地段种植桉树,结果林木长势差,还加剧了水土流失;不合理的经营方式,如施肥方式不当、过分加大造林密度以及病虫害防治薄弱等,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地力衰退、环境恶化,这不是一个树种本身的问题,而是世界人工林经营和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实施桉树林生态性经营管理十分关键。

要充分发挥按树人T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就要做好林地规划与利用,配合当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良种选育,不断培养出抗台风、耐寒冷、抗病虫害、耐干旱瘠薄的优良速生桉树品系,提高抗逆性;加强育林技术,改变单一的经营作业方式,走生态经济经营的路子,并遵循高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集约经营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规范造林,通过合理施肥、轮作、混交造林、混合品系造林等措施,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控和防护体系。以充分发挥人工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经营。

猜你喜欢

经营策略
现代营销理念下的酒店经营策略
都市体育场馆经营策略研析
企业收入舞弊手法及其审计策略分析
长尾视角下的县域中小型零售企业经营策略研究
自媒体时代电视类读书节目的经营策略
我国本土便利店经营策略浅析
现金流量与公司价值关系研究
超市连锁店经营策略新探
民国时期北方出版业的佼佼者:《北洋画报》成功原因初探
论新形势下中小型童书出版企业的经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