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草在歌唱》中女性生存意义浅析

2009-06-20鸿

消费导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野草在歌唱精神分析莱辛

刘 鸿

[摘 要]本文试图以精神分析学说为视角来分析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野草在歌唱》,通过分析小说女主人公深心理世界,找出其心理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是妇女的生存意义。

[关键词]莱辛 《野草在歌唱》 精神分析 女性生存

多丽丝.莱辛(1919-)是二十一世纪英国和世界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涵盖广阔,几乎涵盖二十一世纪所有重要的主题:殖民主义,女权主义,神秘主义,现代心理学等。本论文选用了她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诸多文章评论都是以殖民主义为视角,认为它是一部深刻揭露殖民社会黑暗的殖民小说,本论文则是以精神分析学说为视角,分析小说女主人公深奥的心理世界,并探讨了是妇女的生存意义。在这篇作品里,莱辛的女性主义初露端倪,虽然她并没有具体指出玛丽的悲剧根源是什么,但是却告诉我们,一味的逃避社会,依靠他人,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意义,最终只能自己走向毁灭。通过对本文女性的心理进行分析探讨,可以超出只在殖民背景下对女性悲剧的探索,更对整个人类生存尤其妇女生存意义的关注。

小说《野草在歌唱》讲述的是祖籍英国的白人少女玛丽在南非殖民地生活成长的经历及其最终被黑人男仆杀死的悲剧。

一、玛丽的童年生活及婚前婚后的心理变化历程

玛丽的童年可以看出来是很不幸的,一个酗酒的爸爸和愁眉苦脸的妈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中长大的她,对婚姻没有任何追求和向往,她做能做的就是逃避家庭逃避婚姻,这也为她后来不幸的生活做了铺垫。成年后玛丽过着单身的幸福生活,一直到30岁,她都没有过烦恼。

“她听到人家谈论那些错综复杂的感情经历,不免觉得惊异,甚至有些恐惧。她竭力地避免这些事情。她这样的女子真是天下少有,年纪已经三十,竟然没有恋爱的烦恼,没有头痛、背痛、失眠或是神经衰弱,确实令人称奇,可是她并不知道自己的性格有多怪。”[7]

玛丽一心只想维持自己快乐的单身生活,然而生活在现实社会里的玛丽当然无法逃脱社会传统和环境对她的束缚和制约,她的“性冷淡“不仅招来了人们的非议和歧视,也成了她自由生活的沉重桎梏,使她貌似平静的生活出现了危机。为了得到社会和传统的认同,玛丽毅然地嫁给了电影院里邂逅的白人农场主迪克。迪克的一贫如洗和他在玛丽面前的卑微怯懦使他们的夫妻关系一开始就是非正常的,但是玛丽的性冷淡并没有因为结婚而改变,不过她的结婚是使她消除了精神世界的第一个危机,也就是说为了满足这个社会的许可,她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生活,这也为她后来悲惨的人生和命运埋下了种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女性是并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独立的思想的,她们存在价值是只能通过男人及婚姻来体现出来的。在玛丽婚后的生活里,迪克是一个没有主见而懦弱的男人,做什么事业都是半途而废,而玛丽在这方面比他强,可是每当玛丽在事业上做出一点什么的时候,她都放弃了,让给迪克去做了。他们养过蜂,猪,开过店。可是最终都失败了。试想,假如玛丽有自己的思想,明白自己的生存价值,那么他们的生活也不会过的那么艰苦,也更不可能使精神一步步走向崩溃。虽然玛丽最后是被佣人摩西杀死的,但对于她的死亡许多人都是很有争议的,而从妇女生存意义上来讲,她的死亡是必然的。因为她既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生存意义,也更不会去理解别人的生存价值。当她需要摩西的时候,她对她是温柔的,他还可以为她更衣。

“她穿着一件很耀眼的粉红色衬裙,瘦骨嶙峋的肩膀凸露在外面。摩西正站在她身旁。托尼看见她站起来,伸出两条臂膀,那个他人便把她的衣服从后面套上她的手臂。一会儿她重新坐下,用双手把脖子上的头发拨散开,那种姿势就像一个美女在欣赏自己的美貌一般。摩西替她扣好衣服,她自己又对着镜子照了照。瞧那个土人的神态,宛如一个溺爱妻子的丈夫一般。”[8]

而当他们之间的事情被另外一个白人托尼看到后,她又当着托尼的面赶摩西走。在她临死的时候她似乎也意识到她才意识到这辈子她致命的错误就在于总寄希望于别人,靠外界来拯救自己。而且也从来没有去想过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这样,她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二、女性的生存意义

女性解放并不仅仅是从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里解放出来,必须使其本身的自我意识被唤醒。在《野草在歌唱》中,莱辛指出,只有当妇女的自我探索和完善自我,他们才有希望去影响和改变集体社会。从更深的层次上讲,莱辛试图寻求的是男女平等的世界。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一般反映妇女的受压迫的命运,这表明她非常关心妇女的命运。通过描绘主人公玛丽的混乱,痛苦,崩溃和死亡,她关注女性的真实生活状况,精神状态,以及长期被男性中心社会所忽视的精神需求。就像小说中的玛丽和迪克,迪克从来没有考虑过妻子需要什么,而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希望自己能把农场搞好,可是因为自己的无能,从来没有能赚到过钱。给女性所能提供的只是更小的社会空间,也许只有在家里才是她的价值的地方,可是在家里也是男人占主要地位。

在过去的时代,妇女仍然依赖男性,妇女的存在价值是男人的成功,这也注定了玛丽的悲剧。无论是她的童年时如何的不幸福,长大后的她努力工作,至少她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她的生活,并且生活的很生活愉快。如果她能意识到自己的生存价值,并且一直依靠自己活下去,那么她后来的生活悲剧就很可能不会发生。或者来说在她婚后的生活里,她能明白自己的生存意义,那么她也不会走向崩溃。换句话说,就是由于她对外部环境和社会的妥协,使她走向了毁灭。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女性也应当是独立的个体,要明白自己是跟男人一样存在这个社会,无论什么事情总是要依靠自己,否则结果总将不那么令人满意。

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一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莱辛的哲学思想和她的魅力也体现在她的责任感上,在她的作品里,总是充满着对于女性,甚至于对于整个人类生存关注。通过对女主人公玛丽的心理变化,以及她的生存环境,我们能清楚地了解作者的主题和希望。玛丽的悲剧是不可抗拒的,但是作者能希望女性们能更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意义,从而在现有的社会实现自我认同。

参考文献

[1]多丽丝莱辛著,《野草在歌唱》,一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陈景霞,《多丽丝莱辛的殖民模糊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高继海,《英国小说名著名家评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杨韶刚译,《简析荣格》,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夏琼,《追寻无意识的踪迹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载《兰州学刊》,2005(6)

[6]王丽丽,伊迎:《权利下的生存解读<野草在歌唱>》,载《山东大学校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7]多丽丝莱辛著,《野草在歌唱》,一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34

[8]多丽丝莱辛著,《野草在歌唱》,一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200

猜你喜欢

野草在歌唱精神分析莱辛
摩西杀害白人玛丽的动机浅析
荣格的原型理论视角下的《野草在歌唱》
批判、颠覆与束缚
探析《野草在歌唱》中“女性他者”世界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