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形体舞蹈在当代教学中的必要性

2009-06-13

成才之路 2009年10期
关键词:引导作用意义

弥 兰

摘 要:形体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也是人体语言的艺术,她以深远广阔的生活内容、多彩多姿的感性形式并借助人体来塑造艺术形象,具有多重功能及作用。校园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舞蹈教育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形体舞蹈艺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以及其特有的兴趣及美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形体舞蹈;意义;作用;引导

形体训练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及所开设的舞蹈课程。世界各国的音乐学校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将舞蹈形体训练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形体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也是人体语言的艺术,她以深远广阔的生活内容、多彩多姿的感性形式并借助人体来塑造艺术形象,具有多重功能及作用。校园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舞蹈教育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形体舞蹈艺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以及其特有的兴趣及美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形体舞蹈课程,以遵循学生身心规律,健康第一,满足学生体育与健身兴趣,培养健美的体型、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激发学生对美的领悟能力和表现能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唤起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等为目标。

一、当代学生素质教育中形体舞蹈的重要意义

形体舞蹈是学生参与的形体舞蹈活动。校园形体舞蹈教育是学校为提升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出的形体舞蹈教育活动,形体舞蹈教育含专业与非专业两种类型,非专业的教育重点即普及型形体舞蹈教育。本文所谈的专指高校非专业普及型形体舞蹈教育。普及型形体舞蹈教育并不是只为了传授舞蹈技艺,而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单纯的肢体技能与表演训练并非主要目的,认识形体舞蹈、理解形体舞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呼唤以“人”为本的舞蹈教育观才是根本。

古人云:“舞则人之天性。”古代人通常以跳舞和身体动作代替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是人们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最好表达方式之一。优秀的舞蹈作品在培养观众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当优秀的、积极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一种内在深处的善良、高尚品质便会滋生蔓延,从而转化为主导动机而推动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

二、当代学生素质教育中形体舞蹈的健康作用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通过形体舞蹈训练可以使学生提高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其骨骼发育,增强学生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形体训练课不但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保持稳定体重,并能修饰和改善自身姿态的不足。

形体与舞蹈的教学,有益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与和谐发展,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进行形体与舞蹈的练习可使肌纤维坚韧有力,加强了关节的韧性,提高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使身体变得强壮有力,改变心脏本身的循环,从而加强人体的防御能力。形体与舞蹈教学中的姿态、礼仪、柔韧、形体操、矫正操等都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康的体魄、健美的体型、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使练习者动作优美、体态矫健,使畸形不良和不正确姿态得以纠正,塑造自己理想的健美形体为目的。

形体舞蹈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特点就是学校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达到健身娱人、陶冶情操、培养鉴别美的能力的目的,又要实现启迪智慧、挖掘想象力、开拓形象思维的作用。校园形体舞蹈教育本身体现了青年人追求时代美、向往时代美的精神需求。所以校园形体舞蹈是校园人在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活动的有效形式。

三、当代学生素质教育中形体舞蹈的思想引导

1. 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标,以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为任务,培养大学生的完善人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预防学生伤害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健康的最终标准。形体与舞蹈教学通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结合生活、情感的体验,用自己的肢体作为语言来抒发情感,宣泄情绪。这些活动给青少年提供了在学习、生活中充满限制、紧张等情绪得到宣泄的一个机会,减缓学生压抑情绪,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效剂”。有实践证明当人们听到平稳、柔美的音乐时它能调节人的心律和呼吸,使人消除精神紧张,起到松弛和催眠的作用。当我们听到欢快、激昂的音乐时对疼痛有抑制作用。所以,情绪平衡就是心理的平衡,情绪的健全可形成完美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

2. 开启思维,挖掘想象

学生在学习和表演形体舞蹈的过程中,需要身、心、脑全方位的配合。如肢体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对艺术形象的反映,对空间意识适应等外化现象,使肢体动作语言化、情感化,大脑在这种运动中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可达到开启思维的目的。形体舞蹈教育活动还可以让学生以愉悦、快慰的心情参与舞蹈的创作、排练、表演等,从而激发其创造性,开掘其创造潜能及其他学习领域潜能,使优秀的情操、智力和体力得以充分的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加强审美,提高修养

审美是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审美素质简单地说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种能力。形体舞蹈教育就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的艺术修养,活跃审美人生的教育活动。毫无疑问,一个人气质的好坏是和审美能力的高低息息相关的,而形体舞蹈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其气质。

大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审美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各种审美要素发展的根本途径。形体与舞蹈的教学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创编表演、欣赏活动。其中,创编表演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手和身体,以及整个心灵去观察世界,美化生活。

我们要以学生“谋职”为基础,以学生“升职”为本位,淡化学历教育和单纯的就业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观念和学会学习的观念,融入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之中。一方面要倡导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诱导者,由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另一方面要在学生中克服以纯功利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不追求自身素质结构的优化,仅以“谋职”而学的观念,要让学生知道学历教育可以是有限的,但专业知识和社会能力的学习是无限的,彻底改变学历教育就是终结教育的观念,以培养出具有现代化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高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展通.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周志俊,张加军.体育教学艺术策略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3]吴庆华.体育的美育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4]熊文.拉丁舞选手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引导作用意义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