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作文教学的误区及改革措施

2009-06-13童丽君

成才之路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目标人文素养作文教学

童丽君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归纳了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不良倾向,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作文教学;课程标准;教育目标;人文素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

一、敢问路在何方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研究比较活跃,新思想、新观点、新作法、新经验层出不穷,已经形成了南北风格、东西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在这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小学作文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些错位现象,我们有必要冷静地反思一下,使小学作文教学再次回归本位。现将小学作文教学错位现象梳理如下:

错位之一,作文要求文学化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标准》的这段话表明小学作文是一种习作,是一种练笔活动,它不是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它既不同于作家的文艺创作,也不同于成年人完全为了实际需要而从事的写作活动。

现在有些老师对小学作文这种“启蒙训练”的性质认识不清,如低年级把看图说话教成看图作文,中年级把片断作文教成成篇作文,高年级把能写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的简单记叙文教成会写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生动,语言流畅的复杂记叙文。这是一种拔苗助长的主观主义,其结果必然使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欲速则不达。对此,张田若先生在“小学作文纵横观”一文中指出:“从当前作文教学的情况看,普遍存在着一个要求过高过急,评分过严的问题。幼儿园孩子学画画,用一支红笔,画一个不很圆的圈,旁边打上几条直线,对老师说‘这是太阳。老师高兴地拍着手说:‘真像!真像!画得真好!接着给打上个‘优字。其实,这幅画既不准确,又无透视,没有背景,没有色彩,送到美术馆去,准没人看。但是,为什么老师要打个‘优字呢?那就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能画出这样的画就是了不起,就要表扬,将来的画家就从这里开始。拿这个例子来看我们对待小学生作文,不也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衡量学生习作吗?”张先生这段话发人深省,它再一次告诉我们,小学生作文是从“零”开始的,小学阶段只是作文的启蒙训练阶段,其教学要求不可偏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指导思想,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语言状况进行训练,逐步引导学生写出“理真、情切、意达”的小文章来。

错位之二,作文内容虚假化

小学生作文必须实事求是,做到一个“真”字,即以写我为主要题材,以写实为根本原则。写“我”就是记自己熟悉的人,叙自己经历过的事,写自己眼前的景,状自己身边的物。用我笔写我语,用我语表我心。写“我”就是所记叙的事物要真实,所表达的情感要真挚。写一句话、一段话乃至一篇文章,要把自己想写的事情老老实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在 “风铃杯”作文大赛中,全校三四年级学生参赛题目是“家乡的兰江”,请看一个学生作文的片断: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有见过兰江这样的水。兰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兰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兰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很明显,这段话有两个毛病:一是假话连篇。且不说小作者见过大海到过西湖与否,单就兰江而言,江水既不静,也不清,更谈不上绿。二是生搬硬套。全文除了“兰江”三个字之外,其余的全是《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上现成的话,连一个标点也不差。

作文教学的生命,如果写归写,做归做,言行不一,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会走到邪路上去。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写老实文。

错位之三,作文形式单一化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此例引导学生从最真的心灵体验出发,给表达一个自由的空间。“情动而辞发”,在课堂上让他们有看、有听、有说、有演还有写,淋漓尽致地表达其所见、所闻、所感。

就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看,单一的书面命题作文训练仍占统治地位,忽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忽视实用作文能力的培养,这是导致小学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从狭窄的单一的书面命题作文的樊篱中解脱出来,使写作体裁多元化,表现体例多样化,训练方法多种化,使之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相适应,与少年儿童的实际生活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错位之四,作文指导程式化

所谓作文指导程式化,就是每次作文指导课都是ABCD,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表达,项目一样不落,程式固定不变。当然,作为写前指导——审题、立意、选材、表达,是作文的基本内容,要给学生讲,不能命题之后,袖手旁观,或扬长而去,但是,每次作文指导课都是规定程式,严如雷池,势必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影响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最真的心灵体验出发,给表达一个自由的空间。“情动而辞发”,在课堂上让他们有看、有听、有说、有演还有写,淋漓尽致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于是,我便在课堂上听到了妙趣横生的童言稚语;听到了让人忍俊不禁的市场俚语;听到了学生真切的内心感悟……可见传统作文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创作的兴趣,堵塞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学生已经为了迎合老师的口味而绞尽脑汁,更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好作文而抄袭优秀作文选。因此学生的作文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活力。而教师更是因为“教参”早已定好的作文模式学会循规蹈矩。偶尔的学生走出教参的轨迹,教师反而很不自在,硬将学生的作文修改成老师自己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还是学生自己的吗?

二、路漫漫,吾求索

我们理解了小学作文的性质,明确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懂得了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就能自觉地遵循小学作文教学规律,使小学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沿着正确的轨迹运行。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1. 如何把握“开放”的度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的作文课貌似热闹开放,实际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或者只有部分学生在课上唱主角,牵制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有的作文课则是“开放”到了另一个极端,学生作文随心所欲,甚至是胡编乱造,而教师又不知如何引导。开放教学≠放任自由,放胆作文≠为所欲为,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2.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整体训练网络

新课程提出淡化学科知识体系,提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的习作教学是否能与各门学科有机整合,在各项学习活动中训练、应用?是否能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社区?而不仅仅局限在语文学科、语文课堂上?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构建一个整体训练网络?——尽管我们在研究中也思考了很多,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我们能力、精力有限,在今后的探索中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3. 如何解决新时期学生作文中的新问题

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后,我们发现学生敢说真话了,能抒发真情实感了,但是从学生的作文中我们也发现了从中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如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困惑、焦虑,遭遇挫折时的悲观厌世情绪,还有遭受家庭破裂创伤后的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我们倡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但面对这种不良的“真情”,我们该如何疏导?新的时期,我们的作文教学面临着更多的任务:要教作文和做人,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的人格达到和谐完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2]张化万.小学生或作文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青年教师,2003.

(兰溪市兰江小学)

猜你喜欢

教育目标人文素养作文教学
论教育目标如何契合社会需要
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分析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中韩历史教育目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