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跃课堂气氛 营造阳光课堂

2009-06-13朱晓英

成才之路 2009年10期
关键词:气氛师生情感

朱晓英

教育是培育人的事业,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成效。而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积极性、满意程度及师生间的关系。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几个因素浅析如下。

1. 教学的节奏

课堂心理气氛首先决定于教学难度。当学习任务为中等难度时,人的学习动机最强,太难和太容易,动机水平都会降低,要么是望而却步,要么是觉得乏味。

2. 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

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可分为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

(1)权威式

即学生的行动没有自主权,完全由老师单方面决定一切,比如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的具体步骤等,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对教师有抵触情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老师在场与否,学生的纪律表现大不相同。

(2)放任式

即老师对学生不进行约束,也不给予帮助,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会导致学生纪律涣散,学生情绪波动,相互干扰学习效率等。

(3)民主式

能带来最佳效果:一方面老师对学生有所约束,另一方面老师也鼓励学生对活动任务和方式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它使师生相互信任,学生自信,情绪稳定,积极性高,并且学生关心集体、纪律好、学习效率高。

3. 集体气氛

集体的成员往往相互影响,相互约束,成员间的观念、规范都趋于一致,因此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与集体的规范认同,并在这种舆论压力下,自觉地与集体行动保持一致。

不良的群体气氛会导致不良的课堂心理气氛。例如,学生普遍不爱学习,迷恋明星,那么学习时就没有动力,课堂上不能集中精神。营造良好的集体气氛可以通过建设宣传阵地,树立先进典型等途径来进行。

4. 师生的人际关系

在师生人际关系中,教师是成熟的一方,是人际关系中较主动的一方,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态度。老师应主动对学生表现出爱和关怀,学生也会以爱和关怀回报你,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活跃气氛,让孩子的语文生活充满阳光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感的课堂就是从激发学生情感入手,以积极的情感为动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1. 理解需要,注重“激情”

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趣、好热闹。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一般处于静止的“零点”状态,理解了学生的这种学习需要,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方法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向课堂内容的情感靠拢,缩小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距离。

2. 品词析句,注重“融情”

情感重在领悟,贴标签似的简单告诉学生课文表达了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现象,这样学生只能记下一个冷冰冰的概念。因此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富有感情的内容,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体味文中的感情,与课文产生共鸣。可见,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3. 融入生活,积淀真情

将生活理念融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言的情境中实实在在地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无拘无束”自我表现地说,自我陶醉地读,自我感悟地议……尽显生活真情,享受快乐语文生活。教师处处撩情、时时激情,点燃学生心头的情感之花;学生事事积情,时时存情,内心世界就会丰富起来,就会在课堂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真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1. 文本对话,潜心会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2. 师生对话,平等介入

当教师作为对话者,平等地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和价值观,影响和感召学生,整个对话的过程就发生了令人兴奋的戏剧性变化。在这样的课堂上,少的是教师的明确表态,多的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少的是教师的激昂陈词,多的是教师的热情鼓励。

3. 生生对话,合作互助

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相互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要重在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建立合作式的学习。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 开放心灵,让学生去“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教学中,教师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

2. 开放时间,让学生去“丰富自我”

学语文重读书,在巨大数量的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再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便能使知识的源泉“奔涌而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要体现、落实这样的目标,阅读经典名著、诵读优秀诗文就是最好的选择。经典名著、优秀诗文是伟大心灵活动的结果,是智慧的结晶。孩子通过读书可以穿越时空,感悟这些伟大的心灵和智慧。

3. 开放时空,让学生去“实践自我”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不仅给学生“松绑”,更要“放飞”孩子,让他们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其与人交往、分工合作的精神与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师生在课堂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双向的互动的过程。“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大诗人王勃给我们带来了经久、广阔、悠远的意境。今天,我们新理念下的课堂,也应该充满阳光。

(阜宁县益林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气氛师生情感
2023.06六月羽坛:奥运积分赛的气氛终于来了
CREATINGAN ATMOSPHERE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写出画面的气氛
情感移植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