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009-06-13徐冬旭

成才之路 2009年10期
关键词:长方形动手面积

徐冬旭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习惯

加强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要言传身教,起正确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养成准确运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教师都应沉下心来聆听学生的表述,即使是学生语无伦次的表述,也要给予理解,耐心引导、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出来,进而乐于表达。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说”与“听”要做出科学的要求和合理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和结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和第几”时,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在明白图意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用数“几”说一句话。然后组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某个人排在第几,第几排的是哪一个,他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几”与“第几”的不同含义,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助于学生理解“几”与“第几”的特征,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当然,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会有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正是在学生表达过程中,老师可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错误,正确挖掘错误的有利因素,剖析错误,强化知识的理解。或把知错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学生在知错中改正,从而使其“吃一堑,长一智”,培养其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低年级,要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

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新课标十分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多种感官,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笔练习的有机结合来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老师可以精心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教学程序:(1)动手操作,感知概念。先让学生各取出12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拼成一个长方形,结果学生组成了三种不同形状的长方形,而它们的面积却相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就是这个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2)形成表象。再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分别摆长5厘米,宽3厘米;长6厘米,宽2厘米;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得出面积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与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关系,它们的面积大小,是随着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变化而变化的。(3)逐步抽象。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依据建立起来的表象进行讨论: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数量关系?进而抽象出: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4)归纳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取,既营造了“动中学,学中动”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掌握了知识,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

三、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学而问,疑而思,就是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学习精神,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而产生的。我国古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是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节课、一个例题就能解决的,它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让他们在似是而非的辨别中得到提高。例如,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时,有个学生发问:“为什么2+2=2×2,而3+3不等于3×3呢?”多好的问题!学生能发现两者的矛盾,创新已孕育在其中了,乘法的本质也呼之欲出。老师若能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思维冲突,通过启发、点拨,就能使学生恍然大悟。对学生的这种质疑,应当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使学生不断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又如,在“认钟表”的教学中,课本呈现了两幅不同的情境图。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钟面上怎么都是10时呢?产生疑问,在疑问中思考,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是几时起床,几时睡觉,学生在思考中感悟出钟面上的10时有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的区别。让学生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从而培养学而问,疑而思的习惯。如果老师能启发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将是教学的极大成功。

四、训练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学生的书写规范应是文字工整,运算准确,符号无误,布局合理。但在作业中,经常发现学生文字书写潦草,导致审题时难审、错审,不仅费时费力,还影响了情绪,使运算难于顺利进行。学生在运算中的数字常有错抄、漏抄,尤其是经常发生多零或少零的现象,使用数字符号也不熟练。这些都要教师经常督促提醒。不注意书写内容布局的合理性也带有普遍性。例如,有的一格写两字,拥挤不堪;有的卷面涂涂擦擦,字迹不清,凌乱得很。为此,教师在平时教学和批改作业时,不能单纯看得数,还应纵观卷面,不规范的应及时纠正,严加训练,认真把好书写能力关。

总之,“滴水成渊,积土成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可谓是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长方形动手面积
我也来动手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用面积求坐标
动手演示找错因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