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你拍出好照片

2009-06-10

全国新书目 2009年9期
关键词:美人蕉幅照片逆光

蔡 友

我给大学生讲摄影创作课之前,先做过一次调查。在回答“为什么拍不出好照片”这个问题时,绝大多数同学列出的原因是:1、没有高级相机;2、没去过名山大川;3、没遇见奇特拍摄物。却很少有人提到自己能力欠缺。这时候,我没急着作讲评,而是先向同学们展示我拍摄的一些习作。

“石画系列”(几十幅,限于本刊版面仅选取3幅,图1,图2,图3)

我告诉同学们,这百多幅照片,就是在我家附近的太阳宫公园,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都是用数码小相机所拍。题材也极为普通,就是常见的北方树种以及一块块普通的大石头。

这些照片所以能受到许多人的喜欢,完全归功于一本书的指点。这本摄影书就是弗里曼·帕特森写的《摄影与观察艺术》(姜雯、李淳译,长城出版社出版。中国摄影出版社也出版了这本书,书名为《摄影与视觉心理》,何岑成译)。按照书上的练习要求,我选择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方,只用普通的小相机,拍摄出至少100张与众不同的照片。在各种时间、天气条件下,选择各种角度,利用各种光线,进行拍摄。这么刻苦练习了一年多,提高非常明显。

这本书对我的摄影创作影响甚大。正是在这本书的指点下,经过不断地实践,使我学会毫无束缚地细心观察;海阔天空地展开想象;不择手段地进行有效表现,而且还要将这些变成自己的本能。只要一拿起相机,很快就能进入状态,全身心地追求创新。可以允许失败,但是绝对不能容忍平庸。

还有两本摄影书,也挺不错的,它们同样强调观察、想象与表现。

《看的艺术》[美]德里克·多伊芬格著,谷峰译,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学会创造性观察》[美]布赖恩·彼得森著,汤亚竹译,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下面,我用自己所拍的照片,与同学们交流自己活学活用这几本书的心得体会。

这是我拍摄美人蕉的两幅有特点的习作。

《大地》是躺在美人蕉根底下,逆光观察叶子时来的灵感。肥大绿叶的纹理,多么像一垅一垅的作物,如果从中裁切出一块,不是大地的形象么。我将变焦头转到远摄端,让画面饱满。为使整幅画面清晰,尽量调小光圈,拍成这张照片。(图7)

美人蕉花的花形,我见过两种,一种是肥大型的,另一种是细长型的。后一种细看,有的夹杂着“胜利”的“手势”,越看越像。终于发现了“手势”最像的这一朵,我便开大光圈,对焦在这朵花上,其余繁杂全被虚化掉。(图8)

垂直观察一朵仙人掌小花,我看出可以裁切出一面国旗的图案,便按下快门。(图9)

通常人们拍花,怎样拍得更艳一些,更漂亮一些,也就满足了。我第一次见到郁金香时,立即联想到高脚酒杯的形象。好多与酒有关的诗句随之涌上心头。为什么不能将诗的意境“译”成花卉照呢?我苦苦寻找两朵靠近的郁金香,利用视角变换,造成这种碰杯的感觉。(图10)

荷花作品,无计其数。如何出新,实在是个难题。一次在莲花池拍摄,我蹲着从荷丛纵深处搜索。突然发现,一个荷蕾被几片叶子包围着,风徐徐吹动,蕾时隐时现。试拍了几张,见叶子虚化成烟雾状,有的将蕾全部淹没,有的又露得太多,如果能让蕾微露出一点点,那就绝了。那不就似泰山日出的景象吗。于是紧盯蕾、叶在风中的互动,眼疾手快地多次抓拍,拍出这一幅比较理想的照片。(图11)

荷花季节,人们多是拍花朵。为什么不可以在叶上出彩呢?一次在柳荫公园,刚好赶上抽水修什么,靠岸几米都成了干地。我跳下池中,细心观察,最后仰卧逆光拍下这幅照片。(图12)

在圆明园湖心事,偶然发现这片烂叶。我当时非常震撼,人家腐烂的时候,都能如此潇洒,如此绚丽。这是一种什么境界!强抑制心蹦手颤,我按下快门。(图13)

我很欣赏吴昌硕等大师画的梅花,非常钦佩大师们的艺术提炼概括能力。我渴望能拍出具有画境趣味的梅花。今年3月,在明城墙遗址公园,足足拍摄5个小时,将1000多株梅逐枝细细观察,最后仅得到这一幅比较满意的习作。(图14)

我愿以自己的两副《玩数码摄影》对联,与同学们分享创作的无比快乐:

其一:寻石画,跪蹲几个小时,寒风刺骨浑不惧(上联)

访海棠,颈仰数十公里,土雨眯眸又何妨(下联)

玩也疯狂(横批)

其二:左挑右选,掂去掂来,朵朵枝枝审完,何输皇帝选妃子(上联)

俯瞰仰观、挪前挪后,竖竖横横试遍,岂逊画家构美图(下联)

超常投入(横批)

猜你喜欢

美人蕉幅照片逆光
vivo X20:逆光摄影展
假如我的头上也能开花
彩虹和辐线
微观世界的奇幻之美
好照片在逆光中
逆光
美人蕉
逆光之美(上)
木偶戏表演
美人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