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09-06-10解力夫

全国新书目 2009年9期
关键词:统一皇帝历史

解力夫

一般说来,历代开国皇帝多是富于开拓精神的创业英雄。从他们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执政理念和不同的结局中,进一步向我们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至理名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英明而又富于开拓精神的皇帝。其中赢政秦始皇就是一位,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矛盾人物,既有大功也有大过。他最大的功绩是用十多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一公元前221年)180多年的混乱纷争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并相继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统一全国文字,统一度量衡,大力发展交通,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暴君,“焚书坑儒”、修筑长城,加上晚年贪图享受,特别是他的继承人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在位期间滥用民力,继续大修阿房宫和驰道,人民不堪重负,随即爆发农民起义。秦朝相传两代,仅仅15年就被人民推翻了。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它在中国历史上是最短命的王朝。

无独有偶,与秦朝情况相似的还有中国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也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成就卓著的皇帝。他于公元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开始用考试选拔人才,推行均田制,鼓励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减轻租赋徭役,免除盐、酒税,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民的生活也获得了显著的改善。但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却大肆挥霍奢侈,大兴土木,建都城、辟驰道、筑长城,驱使数百万人从事劳役。更为严重的是,在公元611~614年,三次入侵高丽,耗资甚巨;又常年携大批文武官员、妃嫔歌伎等,四出巡游,任情挥霍,征敛苛重,以致民怨四起,终于在公元618年,也就是在继位后14年。就被人民推翻了。其教训发人深省,既然君不为人民办事,不顾人民死活,必然走到绝路!

从秦朝到清朝2000多年间,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3个黄金时代:

第一个黄金时代,史称“文景之治”,包括汉武帝刘彻的开拓疆域。从文帝开始到武帝末年,共94年,之后逐渐衰败,最后是王莽专权和称帝。

第二个黄金时代,史称“贞观之治”,直到“开元之治”,共114年,如果算到“安史之乱”则129年。之后,唐朝进入衰败期,直至灭亡。

第三个黄金时代是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共133年。之后,就是内忧外患频仍,虽然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但也未中兴起来,末期的“戊戌变法”也遭到失败,最后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所推翻。

中国历史上的这3个黄金时代,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影响最大。唐代是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最强盛而又文采斑斓的时代。唐代不仅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居世界首位,经济总产值占世界1/3以上,而且文化之繁荣也是世界公认的。

现在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黄金时代之后就是衰败,或大乱,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从整个中国历史看,黄金时代少,而且较为短暂,动乱时代则较多,而且时间长,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从国际经验看,有人提出“70年现象问题”,指出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执政70年后失去政权。苏共执政72年后解散,苏联也随之解体。中国国民党连续执政几十年后也失去政权。上述三党失去政权各有自己的具体原因,但是严重脱离群众,不能正确地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内部腐败堕落等等,似乎是共同的。还是唐朝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提出的论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人也。”就是说,统治阶级自己打倒了自己。

中国自秦至今2000多年的历史告诫我们,历朝历代,盛世隐忧,君臣陶醉在歌舞升平中,没有意识到信息,纪纲为之不振,贪污腐败,最后导致灭亡,这几乎成为普遍的规律。

猜你喜欢

统一皇帝历史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淝水之战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新历史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