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信息意识与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

2009-06-09高敬华,刘学超,李玉霜

成才之路 2009年35期
关键词:信息意识终身学习素质

高敬华,刘学超,李玉霜

摘要:信息时代,学习能力正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教育变革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并赋予他们的能力。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核心能力要求。信息素养教育不仅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更是进行大学生终身教育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素质;信息意识;终身学习

一、 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一词,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的。随着对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信息素养的含义产生了很多说法。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给信息素养定义为: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2000年1月,美国高等教育图书研究协会审议并通过《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提出5项标准和22项具体评价指标,它丰富和深化了信息素养的含义,并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及信息素养教育评估提供了依据。现在基本的共识是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够意识到信息的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从狭义方面看,是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从广义方面看,除了上述能力以外,还应该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间接能力。信息道德指的是个体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三者之中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处理创新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处理创新能力就是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

二、 信息检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信息素质是高校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能力三部分。因此,高校应顺应潮流,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利用网络获取高质量的信息,成为当代大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2)是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理念的需要。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惊人,而一个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掌握的专业知识极其有限。当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面对瞬息万变的新知识时,又该怎么办呢?对策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获取知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信息检索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离开学校的大学生拥有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

(3)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念。调查表明,目前中国大学生网络利用率不高,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聊天、网游、影视、音乐欣赏、新闻、购物,只有很小一部分学生会把网络作为自己寻找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在国外,学生上网是为了获取信息、利用因特网进行研究和创造活动、下载网上的学习资料等。因此,高校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检索教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清除网络就是娱乐工具、消遣场所的错误认识,增强鉴别、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三、 目前现状

(1)信息获取渠道不宽,检索效率不高。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信息的检索基本都来自于同一个渠道,那就是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所以搜索的结果基本都是差不多的,信息检索的渠道不宽导致信息的重复性很强。

(2)信息筛选能力不高,导致信息臃肿。学生在搜索资料时,资料越多,信息量越大,就越不知道从何开始筛选,导致最后对资料基本都是完全或是绝大部分照搬照抄,没有突出重点,导致信息臃肿,完全没有体现整合的思想在里面。

(3)信息的鉴别能力不高,导致信息错误。信息不一定是正确的,对于从网上或是其他途径获取到的信息,首先要对其正确性进行鉴别,不能全盘地照搬照抄。由于学生的信息素养不高,对于大量的信息缺少鉴别能力,导致最后汇报成果中出现了信息的错误。

四、 解决措施

(1)近几年来,信息检索教学赖以存在的工具及其检索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学生已具备了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意识及简单的信息检索能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教学内容起点应当适当抬高,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信息检索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提高教学起点,例如讲授搜索引擎的使用时,可只讲授搜索引擎的高级检索技术,教学生如何提高网络信息资源搜索结果的精度。

(2)强化学生检索思维能力培养问题。“检索思维”能力,就是从阅读材料中排除其他材料的干扰,准确、迅速地将所需要的材料(信息)检索出来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检索思维能力,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检索系统面前应对自如。因此,信息检索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加强大学生检索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学会”上升到“会学”。

(3)优化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检索中,检索语言发生了变革,出现了新的格局。尤其是计算机自动分词技术出现后,自然语言已成为信息检索系统中的事实上的主要检索语言。人工检索语言除非到图书馆用,平时基本用的很少,因此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不但是人们生存于信息时代的当务之急,更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必经之途。学生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具备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及能力,还应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高等院校必须将信息素养纳入各门课程学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中去,而作为新世纪的学生也必须把提高信息素养作为己任,培养信息素养能力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杨永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本质内涵与教

育原则[J].图书馆学研究,2006(7).

[2]韩亚兰.关于网络信息检索的教学研究

[J].现代情报,2005(1).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

2.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信息意识终身学习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