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众多女子沦为外国人的“假门妻子”等

2009-06-08

检察风云 2009年9期
关键词:巴基斯坦高管工人

印度众多女子沦为外国人的“假门妻子”

2002年10月28日,本该是印度姑娘帕尔文,保罗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26岁刚从大学毕业的她准备结婚了,丈夫是一个英国籍印度男子。而且,3个月以后,她就计划离开在旁遮普邦的老家,搬到英国贝德福德,和她的新婚丈夫团聚。在婚礼上,她看着300位参加婚宴的客人喝酒跳舞,帕尔文开心得有些飘飘然。“我当时感觉自己好像在天上,”她一边说着,一边翻着床边放着的结婚相册,“现在看起来,这一切都太可笑了。”

原来,使人想不到的是,帕尔文的梦想在一夜之间成了泡影。在结婚5年以后,她仍然和自己的父母住在老家,她的丈夫杳无音信,而且再婚的希望也很渺茫。像帕尔文这样在草率的包办婚姻后,被移居海外的印度丈夫(许多已经加入英国国籍)抛弃的印度女子还有成千上万。

有些男人在新娘拿不到签证后失去了耐心;也有不少丈夫把嫁妆据为己有或要求女方出钱申请签证;还有一些人已另有妻室,只是把印度新娘当成“假日妻子”。这方面目前还没有官方统计数据,原因之一在子受害者极少公开实情。但是,印度政府估算,自2004年以后约有3万名印度女子被这种方式欺骗,其中有1.5万名来自帕尔文·保罗的家乡旁遮普邦。

印度一位部长说:“这会毁掉众多印度妇女的一生。”“这些在英国或者其他地方的坏男人根本不怕在印度对他们采取的法律行动。他们甚至是在利用这股移民热。”

这个问题在印度早就存在。长期以来,印度人(尤其是旁遮普邦的印度人)一直认为把女儿嫁给移居海外的印度人是全家移民西方的好办法。

近两年来,这个问题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印度政府希望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把不忠的印度丈夫遣送回国,并希望西方政府对在其国家申请印度签证的“非居民印度人”加以调查,弄清他们是否已婚。

印度政府还希望一些国家加强有关法律,阻止“非居民印度人”在妻子没有出庭的情况下获准离婚,印度海外印度人事务部宣布,在嫁给“非居民印度人”后两年内离婚或被遗弃的妇女有权得到最高1000美元的援助。

印度全国妇女组织负责人吉尔加·威亚斯说:“我们需要与英国加强对话,因为近几年来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弊病。我们也要在印度增强这方面的意识,让女孩子们认识到,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

鞭刑录像震动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多家电视台4月4日播放一段据信为塔利班武装人员鞭打妇女的录像。录像曝光后引起西方媒体关注,巴基斯坦政府已下令有关部门着手调查。

公开鞭刑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这段长约两分钟的录像由不明身份人员用手机拍摄后交给巴基斯坦女性民权活动家萨玛尔,米纳拉,再由米纳拉转交电视台播放。

多家电视台播放的画面显示,两名身穿深色长袍的男子分持手脚、把一名着罩袍和红裤的年轻妇女脸朝下按在地面。另一名戴头巾、蓄长须的男子持鞭抽打妇女背部至少下。

妇女大声叫嚷:“别打了,别打了,很疼啊!”一群男子围拢鞭刑现场,静默观看。

各家媒体均无法确认事件发生时间。《纽约时报》称,鞭刑发生在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斯瓦特山谷的卡巴尔地区,遭鞭打女子不到20岁,姓名不详。

自2007年起,斯瓦特山谷暴力活动升级,巴基斯坦军队和武装人员不断冲突,迄今己致死1200多人,2万多当地居民逃离家园。

巴军和武装人员2007年11月在卡巴尔地区持续交战两周,致使大约250名武装人员丧生。多数西方媒体和一些巴基斯坦媒体认定,在斯瓦特山谷活动的武装人员隶属塔利班。

“罪名”不详

现阶段,有关这名女子受鞭刑缘由,存在多种说法,但不同说法都指她行为违反宗教教法。

《纽约时报》以米纳拉为消息来源报道,受刑女子违反宗教教法,在没有男性家庭成员陪伴下走出家门。

这家报纸又援引另一未公开姓名消息来源的话报道,一名卡巴尔当地塔利班武装人员首领向这名女子求婚遭拒,诬告她违反教法,施以鞭刑。

美联社就鞭刑事件求证斯瓦特塔利班武装发言人穆斯林汗。穆斯林汗说,武装人员。个月前公开鞭刑一名女子,控告她和自己的公公发生不正当关系。但这名发言人无法确定,录像曝光的是否同一事件。

穆斯林汗认为,假使受刑妇女确实违反教法,施以鞭刑并无不当,但不应以公众场合为施刑地点。

西北边境省政府发言人米安·伊夫蒂哈尔·侯赛因告诉美联社记者,录像所曝光的鞭刑事件发生于今年1月3日。眼下泄露录像,目的为破坏军方和武装人员2月达成的在斯瓦特山谷停火的协议。

舆论谴责

民权活动家阿斯玛,贾汉吉尔称鞭刑“冒犯全体巴基斯坦妇女”,“令人无法忍受”。她4日在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发表电视讲话时说:“这能擦亮眼睛。恐怖主义渗透各个角落。一切巴基斯坦爱国者应高声反对这种暴行。”贾汉吉尔说,多个组织5日将在拉合尔组织和平游行,抗议鞭刑暴力,“民众不会保持沉默”。

巴基斯坦知名律师阿塔尔·米纳拉接受《纽约时报》电话采访时说:“没有人能为这一行为(鞭刑)辩护。”

多家西方媒体指责,巴军2月和武装人员停火后,塔利班加强以教法控制斯瓦特地区。《纽约时报》称,武装人员在斯瓦特已破坏几百所学校,砍头杀害多名政府官员,禁止女性接受教育。

政府调查

《纽约时报》报道,巴基斯坦总统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和总理优素福·拉扎·吉拉尼4日都公开谴责鞭刑并下令调查这一事件。

扎尔达里的发言人法尔哈图拉·巴巴尔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扎尔达里认为鞭刑系“野蛮行为”,并已下令有关部门拘捕责任人。

吉拉尼告诉美联社记者,巴基斯坦政府不会违背在斯瓦特停火的承诺。但他警告,假如政府权威受到挑战,军事行动可能重新展开。

巴基斯坦最高法院4日发布消息说,上月刚复职的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伊夫蒂哈尔·穆罕默德·乔杜里已指派8名最高法院法官组成专门小组,调查鞭刑事件。乔杜里要求执法部门7日前传唤受刑女子到庭。

(张宁)

英国政府还没有收到印度方面的正式要求。但是,英国官员说,他们也开始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

帕尔文和丈夫古尔尚是2003年10月通过一位亲戚介绍认识的。古尔尚离过婚,当时有35岁:但帕尔文年纪也不小了,没有条件太挑剔。此外,男方的家人没有对嫁妆提出要求。于是,两家人安排双方会面。6天后,他们便结婚了。

后来,帕尔文申请英国签证,古尔尚独自返回英国贝德福德。

由于他们谎称双方已经认识两年,帕尔文被拒签。麻烦从此开始。

帕尔文说,古尔尚在她填写申请表的时候让她隐瞒事实,然后在签证官面前故意提出与她相反的说法。

她还指责丈夫要求她拿出50

万卢比(约合1.1万美元)协助申请签证。被拒绝后,她丈夫就在英国申请离婚。古尔尚称帕尔文在说谎,他说:“这场婚姻已经结束,她的家人必须接受这点,趁她还年轻赶紧给她找个新丈夫。”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旁遮普邦的农村里,离过婚的妇女通常都被认为是耻辱。

帕尔文说:“我希望古尔尚回来,在这里离婚,在这里面对审判。他夺走了我的青春,我这辈子已经被他毁了”。

(英国《卫报》2009年2月24日(英)杰里米·佩奇友光译)

法闽频发“板架”事件

法国南部一家工厂工人因与厂方谈判陷入僵局,4月7日晚间扣押包括3名英国人在内的4名高管为“人质”,不准他们离开工厂。这些“人质”8日下午重获自由,与工人共同前往当地市长办公室继续谈判。

这是法国一个月来发生的第五起挟持高管事件,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谴责这一做法,要求警方将这些工人绳之以法。

捉了又放

事发工厂隶属英国斯卡帕集团,位千瓦尔瑟里纳河畔贝勒加德地区。工厂雇用工人68名,主要生产车用胶带。由于汽车业不景气,集团打算关闭这家工厂。斯卡帕集团欧洲部财务主管伊恩,布谢尔在集团总部所在地、英格兰阿什顿安德莱恩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公司高管与工人7日谈判,讨论工厂关闭后工人下岗安置问题。当地时间19时左右,双方谈判破裂。

愤怒的工人随即闯进谈判室锁上大门,把高管扣押起来,另有一些工人在门外把守。工人们还把一辆卡车横在工厂大门处,防止人员进出。

遭扣押者包括3名英国人,他们分别是集团欧洲郎业务主管德里克·舍温、集团人事主管桑德拉,埃文斯和集团财务主管戴维,恩特威斯尔。另一名法国经理也遭扣押。

布谢尔说,工人行为“不具攻击性”,高管们所处环境虽然混乱,但很和平。一名工会代表说,这些高管可以按照意愿在厂内随意走动,但不得离开。

经历一夜扣留,这些高管当地时间8日13时左右重获自由,与工人一同前往当地市长办公室继续谈判。

各方反应

扣押事件发生当天,法国总统萨科齐谴责工人这种“挟老板以令谈判”行为,要求当地警方和法院予以逮捕和惩治。

萨科齐说:“绑架人质能起什么作用?我们是法治国家,我将确保人们遵守相关法律,我们理解,工人们愤怒,但这种愤怒最终将得到答案和解决而平息。这种非法行为只能让事态更加糟糕。”

集团欧洲部财务主管布谢尔说,厂方与工人已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但扣押事件不会一丝一毫动摇集团谈判立场,另外,工人已向厂方保证,不会再度扣押高管。

虽然萨科齐和集团方面都对这种做法持反对态度,但法国民意调查机构CSA7日公布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法国人支持工人挟持高管行动,这一调查机构4月1日至2日对1012名法国人进行调查,其中45%受访者认为,工人面临下岗等问题时,挟持高管行为“可以接受”。其中,40岁至49岁年龄段对工人这种行为最为同情。调查同时显示,半数受访者不赞同这种行为。

最后“王牌”

英国《卫报》说,法国工人挟持高管行为虽然极端,却很常见,自1960年开始盛行。这是工人与高管谈判时能力范围内可打出的“最后一张王牌”,英国小报还为法国工人“绑架老板”行为创造一个新词:“板架”。

法国眼下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法国今年失业率将由现在的8.2%上升至10%。在这一背景下,“板架”行为更加盛行。

这次扣押事件是法国一个月来发生的第五起。美国卡特彼勒拖拉机公司法国格勒诺布尔分厂、美国3门公司、索尼法国公司和克莱伯米其林机器零部件厂高管先前均遭遇“板架”。

法国劳工高级研究所负责人贝尔纳德·维维耶说,非法国本土公司更易成为工人“板架”目标,因为法国工人认为,这些公司远离本土作出决定,只基于财务状况而不考虑行业情况,让他们更感到无力。

巴黎政治学院政治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居伊·格鲁说:“如果人们把绑架高管视为一种可得到回报的策略,那么它将广为流传。这是一种社会矛盾的回归,我们曾以为它只厲于过去。”格鲁说,警方迄今在一系列扣押事件中仍处于旁观者位置。“双方(警方和工人)已达成默契,不让事态失控。”

(张旌)

编辑:陈畅鸣

猜你喜欢

巴基斯坦高管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调配工人
中国在巴基斯坦海外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基层关工人的梦
巴基斯坦下调风电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