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新闻语言的通俗性

2009-06-04廖海玲

科技传播 2009年24期
关键词:通俗性电视媒体

廖海玲

摘要 目前,电视媒体是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其覆盖面最广、受众群体复杂。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多用传统的线性编辑,这要求电视新闻的语言必须具有通俗的特性。强调通俗性,必须树立面向受众的观念,有选择性地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受众,精心运用通俗易懂地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内容,要从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的语言习惯出发,坚持语言的规范化、口语化和通俗化的方向。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时刻警醒自己主流媒体的角色,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

关键词 电视媒体;新闻语言;通俗性

中图分类号 G2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09)10-0010-02

电视语言包括电视图像和电视声音。电视语言组成的主要元素是电视图像,其次是电视声音。声音和画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电视媒体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电视新闻语言,主要分析对象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文字语言,即通过新闻节目的播音员播送的语言和以字幕的形式出现的文字语言。

报纸以印刷文字作为媒介,因此具有记录性好、选择性强的特点,便于读者慢慢阅读、仔细品味,并可以作为资料长期保存,而且读者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自由挑选内容来读。电视新闻制作一般采取传统的线性传播,因此电视传播信息迅速、时间短暂,这就要求观众在收看新闻的同时尽量能够理解新闻内容。

随着媒体事业的发展,电视已经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电视媒体是目前我国受众最广、覆盖面最大的媒体形式,成为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电视媒体的受众群体日益庞大和多元化,受众的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如果用语故作高深、晦涩难懂、大量引经据典、使用专业词汇或者“新闻腔”,就会拉大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最终失去受众。列宁曾说,“对人民不能咬文嚼字,而要讲得通俗易懂。”经验丰富的新闻工作者,都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因为新闻中最好的语言,就是与大众“至亲”的语言。

李洪源说,电视新闻语言具有导向性、不可替代性、贴近性、通顺流畅的文字表述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等显著特性[1]。笔者认为,电视媒体自身的传播特性和目标受众的特点决定电视新闻语言必须具备通俗性。特别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处于压力强大、竞争激烈的状态当中,电视传播抹去凝重感、趋于通俗正是满足了人们放松情绪的心理需求[2]。

2009年1月10日的央视《新闻周刊》节目中,解读本期人物——田文华。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以及毒奶粉事件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两年前任政协委员的田文华曾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实施《食品安全法》。我们且听主持人白岩松的点评:一方面是40年的努力奉献,另一方面是毒奶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哪一个田文华才是田文华?其实矛盾着的田文华就是田文华,就如同有的医生一方面拿着红包,而同时一天好几台手术,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累倒在手术室。就像有的老师,一方面体罚着学生,而另一方面却顾不上自己的家,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这样使得你对身边人的感情都存在矛盾,这就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矛盾人格,你说他好,还是说他坏呢?关键还在于监督,行之有效、事无巨细的监督,让人性中“恶”的部分不可以放大,而人性中“善”的部分被鼓励。这样,我们才能活的简单,活的幸福[3],这就是典型的电视新闻语言,冷静而深刻,却少用法律等专业词汇和空洞说教,用拿红包的医生和偶尔体罚学生的老师来类比田文华的矛盾人格,从而让观众能够在通俗的语言中体会主持人的思想进而产生共鸣。

2009年11月19日,央视财经频道《交易时间》播报一条新闻——《明年7月我国高速公路将全部更名》。主持人播报:昨天交通运输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宣布从现在开始到明年7月底,我国的高速公路将会统一更换新的名字。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就建设高速公路开始,我国建设高速公路使用的名字已经使用了20多年,那么使用好好的名字为什么要去改呢?改完以后咱们的出行会不会更加方便呢?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各省市分段建设的政策,但也使命名各自为政。(下面的内容是语音播送和全屏字幕同步)从北京到香港,北京和河北之间叫京石高速,到了河北又叫石安高速,在湖北境内又被称做京珠高速。今后国家高速公路都由字母G加阿拉伯数字组成,将来从北京到香港沿途都只有一个唯一的名字G4。在字幕中,京石、石安、京珠、G、阿拉伯数字、G4都用红色突出显示。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条新闻,但是笔者观察,财经频道的报道方式和技巧是最好的,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观众想要了解的信息报道的非常清楚。同日,云南电视台七彩公交频道也播出这条消息,主持人是这样播报的:我国高速公路将全部更名,从现在开始到明年7月底,高速公路名称更换将全部完成。屏幕的下方出现消息的标题为明年7月我国高速公路将全部更名。七彩公交的消息给受众的影响仅仅是告知,其传播效果存在很大的差距。

强调通俗性,并不是为了迁就和取悦一部分受众,也不是放弃思想理论原则和指导性,而是坚持原则性和目标受众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4]。强调通俗性,就是按照受众的需求,有选择性地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强调通俗性,必须树立面向受众的观念,精心运用通俗易懂地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内容;强调通俗性,是从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的语言习惯出发,坚持语言的规范化、口语化和通俗化的方向;强调通俗性,是要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播报和传达。强调通俗性,但要拒绝庸俗,通俗不是将生活中传播的闲话、脏话、俚语、牢骚话照搬到电视新闻中,电视新闻要时刻警醒自己主流媒体的角色,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

在通俗的语言环境下,媒体人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时刻铭记媒体担负的历史责任、时代责任和使命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电视新闻,使受众在收看电视新闻的同时,获得潜移默化的心灵熏陶,进而达到电视媒体的教化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洪源.论电视语言的特性[N].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3).

[2]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编著.传媒主张[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3]央视国际网站.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articleId=ARTI1235368322335122.

[4]赵树旺.浅谈目标受众和电视新闻评论的通俗性[N].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3).

猜你喜欢

通俗性电视媒体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英美文学通俗性
开展趣味科普,聚焦民众视线
《天堂蒜薹之歌》通俗性浅析
基于电视媒体的中原文化旅游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育儿必读的宝典
锦州店铺以及街(路)命名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分析
语文因它而更精彩
试论古代汉语教学中的“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