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螟害上升的原因分析

2009-06-03曹涤环

科学种养 2009年6期
关键词:虫源螟虫二化螟

曹涤环 谭 刚

水稻螟害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长江流域稻区迅速回升。据统计,3种螟虫发生面积累计达6000万~8000万亩次,田间平均自然螟害率达20%,重发地区超过50%,最重地区达90%以上,成为水稻生产中最突出的害虫之一。水稻螟害急剧回升,与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栽培制度多样化,品种布局复杂化,螟虫对常规药剂产生抗性,以及气候变暖等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复种套种面积扩大,多种栽培措施并存

稻茬麦田面积扩大,尤其是麦田套播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为螟虫越冬幼虫营造了良好越冬条件,导致螟虫越冬死亡率降低,一代虫源田面积迅速增加。比如一代二化螟常年5月下旬进入发蛾高峰期,小麦正好于6月上旬收获,麦田的越冬稻螟幼虫能顺利化蛹羽化,成为一代虫源。南方冬季油菜生产面积上升快,这些稻茬油菜也为越冬代螟虫提供了良好的越冬环境,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发生极为有利。特别是迟熟油菜面积增加,扩大了有效虫源田。三化螟是一种专食水稻的单食性害虫,稻蔸是三化螟惟一越冬场所,稻蔸翻沤太迟,是有效虫源增加的直接原因。以湖南省沅江市为例,每年冬种油菜面积均在60万亩以上,其中迟熟品种达到45万亩,绝大多数都是来年的早稻田。由于板田油菜不翻耕,稻蔸外露,加之近年来推广生育期较长的甘蓝型油菜,迟至来年5月上旬前后才能收获,而这时越冬三化螟早已化蛹和羽化了,因此水田油菜,尤其是迟熟油菜田实际上都是三化螟越冬的有效虫源田。此种类型田的迅速增加,是三化螟回升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早稻品种多而复杂,各种类型的早、中、迟生育期的品种插花种植,水育、旱育、抛秧、直播等多种栽培措施并存,使得水稻的分蘖期、破口期相对拉长,为各代螟虫的生长取食及繁衍转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得一代螟虫的为害成为当前的突出问题。

2. 螟虫食料和生存环境优越化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田作物的品种布局变得更为复杂,一些蔬菜作物如茭白种植面积大为增加,为二化螟的栖息生存、越冬和发生后的转株为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另外,高产杂交稻茎秆粗壮、叶色浓绿、剑叶宽阔、游离氮多、叶绿素含量高,易招致二化螟产卵为害。杂交稻的推广为下一代螟虫的繁殖提供了场所,常会积累大量虫源而为害早稻和晚稻生产。近年来,田间大量散落的稻草,也有利于螟虫越冬,增加了越冬存活量与发生基数。一些地区稻田养殖面积增大,为三化螟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虫源地,使得这些地区的螟害率不断上升。水稻品种生育期参差不齐,一季晚稻面积回升,制种田增加,也为三化螟由上代过渡到下代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和桥梁田。一个县水稻品种多达十几个,由于品种繁多,使得生育期参差不齐,尤其是迟熟品种偏多,田间黄绿相间,食料丰富,有利于二代三化螟的繁殖为害,同时,一季稻面积回升,而且与早稻插花种植,成为三化螟

由早稻二代螟过渡到晚稻三代的主要桥梁田。

3. 有利于螟虫生长发育的水稻品种增多

由于大穗型品种的推广,以及粳稻品种推广面积在一些地方的逐步增加,使得品种结构复杂化,对二化螟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晚稻品种的早熟化,又为三化螟的发生为害提供了条件,导致水稻破口期与三代三化螟卵孵盛期完全吻合,使得其为害程度逐年上升,积累了大量的有效虫源田,其为害也一年比一年明显。杂交早稻的推广,有利于二代三化螟幼虫安全化蛹,羽化转化为第三代,增加了三代虫源,加重了四代的为害。这是晚稻枯心增多,白穗严重的直接原因。又由于早杂稻组合的生育期均在120天以上,要到7月底8月初才能收割,这时早稻白穗的第二代三化螟的幼虫已经化蛹并羽化飞出,它们在早插二晚或插花的一晚田或迟播的二晚秧田产卵,安全转化为第三代,自然就加重了对晚稻的为害。此外,杂交水稻推广以后,其本身营养丰富,所育螟虫虫体肥壮,也是加重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4. 螟虫对治螟药剂产生了抗药性

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大量使用六六六粉防治螟虫,取得了良好的防效,但禁用六六六粉后,沙蚕毒系的农药如杀虫双,取代了六六六粉,虽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但经多年使用,到上世纪90年代末,螟虫普遍产生了抗药性。据资料介绍,三化螟的抗药性提高到原来的6~16倍,杀虫双(单)常规剂量防治二化螟,效果仅为50%左右,甚至更低,对三化螟的防效也仅为50%~60%,这些都是近些年来螟害率显著上升的主要原因。

5. 气候对三化螟发生有利

连续的暖冬天气,三化螟及二化螟越冬死亡率低,4~5月间雨量减少,湿度低,越冬幼虫能顺利化蛹羽化,其死亡率由过去的90%~95.5%,下降到60%左右。另外,因大量依赖化学农药防治,一些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弱化,伤害了大量的螟虫天敌,也使得二化螟绒茧蜂幼虫寄生率等自然控制作用不断下降。

第一作者简介:曹涤环 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农艺师,长期在农业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农技推广先进个人。联系地址: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邮编:413100。

猜你喜欢

虫源螟虫二化螟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血吸虫来源的miRNA通过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Ⅲ促进宿主肝纤维化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贵阳市烟仓烟草粉螟消长动态及虫源分析
水稻螟虫防治与思考
食用菌虫害抑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