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泄底与反泄底一个行业的道德规范

2009-06-02李峥嵘

博客天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刘谦误导魔术师

李峥嵘

说白了,魔术师就是一个骗子。不过,这种骗子是被颁发了“行骗”许可证的。谁若说出真相,谁就有可能触犯了他们的道德规范。

泄底,即说出魔术实施的方法,是魔术师最痛恨的事。如今春晚、元宵晚会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而网上关于揭秘刘谦魔术的版本还在层出不穷。不过刘谦说了,这些版本没有一个是对的,“我相信,专业的魔术师或许可以猜到魔术是怎么办到的,但是没有一个人出来真正揭秘,这让我很感动。”其实,即使有魔术师“再现”刘谦的表演,也不能肯定他的表演方法和刘谦是一样的。

家有家法,行有行规

魔术师圈内广泛遵守萨斯顿的“三原则”:1表演前,绝对不向观众说明接下来所要表演的内容;2决不在同时、同地、同观众的情况下表演相同的魔术第二次;3绝对不向观众泄露魔术的秘密。

霍华·萨斯顿是二十世纪初美国一位伟大的魔术师,虽然他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三项原则,但是后人为了纪念他,将魔术表演所必须遵守的三项守则用他的名字命名。刘谦说:所谓的“透露”,不代表教学(魔术是一种专业知识,学习是要付费的)。破解魔术绝对是魔术师的大忌!要知道,所有的魔术都是前人殚精竭智,花了很多时间甚至金钱所创造出来的。破解魔术的秘密,不但葬送了创造者的心血,砸了其他魔术师的饭碗,更剥夺了观众体验魔术神秘之处的权利。

十几年前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推出了一位“破译魔术师的密码”的蒙面人,几乎将所有的大型魔术(包括穿墙术、凭空消失的坦克、锯人等等)全部揭了个底朝天。比如他先表演精彩的“刀刺箱中女郎”,然后打开箱子,让观众看到一个里面事先设计好各种刀槽的箱子。他表演“原地升空”,先是靠墙站好,然后灯光变暗,等灯再亮时他已经平地升起,似挂在墙上。表演完毕,他立即指出这是在墙上做了手脚——原来墙上早就多出一块台子可站,是靠美术师把这块突出的地方“画”得跟平面一样,灯一暗,站上去就行了。他还暗指大卫·科波菲尔的所谓“空中飞翔”完全是假的,接着他放了一个人在“空中翱翔”的电影,然后指出这是在水下拍摄的,背景配上蓝天就行。

该片因受到魔术界的强烈抗议被禁播,现在这位蒙面人再也不敢出来了。一位业内人土说,这位蒙面人是谁,圈里人都知道,而且节目中有些“揭秘”根本是错误的。

为了遵守行规,魔术师出版的书都是小儿科的。刘谦春晚出名之前就出版过系列图书,但书中多为演出经历和入门魔术,绝对不会告诉你怎么把戒指变进鸡蛋。刘谦说也不要别的魔术师向他泄底。曾经在一次世界魔术研讨会上,他见到一位墨西哥的魔术师表演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硬币魔术,“而当那位墨西哥魔术师准备讲解那些魔术的秘密时,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我在内,都立刻远远地跑开,捂着耳朵不愿意听,我们部知道,一旦了解了魔术背后的秘密,就再也没有乐趣可言了。”

有玄机,但并非奇迹

但是历史上也有魔术师被迫站出来泄底。第一次魔术泄底是为了拯救魔术师的性命。大约四百多年前,人们十分相信巫术与超自然现象,在那个迷信的年代中,任何未被教堂所认可的魔法,都会被认为是黑魔法。只要一个人指证,魔术师就会面临审判。这种情形到亨利八世统治期间开始变本加厉,表演魔术会被处以死刑。16世纪末,甚至出现了大规模屠杀女巫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第一本英文魔术书——1584年的《巫术探索》,该书揭露了不少魔术秘密,以证明这些“奇迹”事实上是由一些自然的技巧来达成,而非借助邪恶的力量。据说这本书帮助许多魔术师脱离了被烧死的命运。

20世纪还有两次著名魔术师站出来泄底的事件,那是为了揭露一些人利用魔术实施骗术。逃脱大师哈里·胡迪尼终身与假灵媒作对,打假大王詹姆斯·兰迪则悬赏寻找自称特异功能者,然后出书揭露这些人的骗术不过是简单的魔术,比如“耳朵识字”就是偷看。

不过,即使知道了其中的玄机,我们依然会惊叹魔术师的技艺。《啊,败给魔术》中说:“讲笑话跟变魔术一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时机的掌握,在对的时机做(说)了正确的事,那魔术才神奇,笑话才好笑,其中往往只差一两秒,这需要多年的经验以及精密的安排才能计算准确。”

魔术师看起来漫不经心的表演,根本不是什么奇迹,而是反复苦练熟能生巧的结果。“魔术”以人之力混淆现实,虽然是假的,但是它带给你的惊喜却是真的。观看魔术会使你暂时走出现实,生命充满了惊奇和梦想,而你亲眼目睹的东西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电影《致命魔术》讲述了两个帅哥魔术师斗法的故事,结尾,一个魔术师说:“现在你在寻找秘密,但是你不会找到,因为——你并不是真的在寻找,或者你压根就没想把它们找出来,你只是希望被愚弄。”

魔术的科学原理

魔术师把观众的注意力从关键的保密动作上转移开的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误导。刘谦介绍了会产生“误导”的心理原理。

基本原理一:观众会注意正在动的物件,或是发出声响的物件(相反的,静止不动或者不发出声响的物件是不会受到注意的)。

基本原理二:观众会看魔术师正在看的地方(相反的,魔术师不希望你看的地方,你自己不会去看)。

基本原理三:魔术师觉得很重要的东西,观众也会觉得很重要(相反的,魔术师觉得不重要的东西,观众也会觉得不重要)。

《环球科学》2009年第一期发长文,专门介绍了魔术能误导观众的脑科学依据。

文中称,认知神经科学家已经认识到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隐性误导:一种叫做变化盲视,除非观察者把变化前后的状态直接进行比较,否则在任何时刻观察整个场景,这种变化都不会被发现;还有一种隐性误导叫做无意盲视,是指人们对一些出乎意料的事物视而不见。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无意盲视现象的经典例子:要求受试者只为某个三人篮球队队员间的传球计数,而忽略其他球队队员间的传球。当这些受试者专心数数的时候,半数受试者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打扮成大猩猩的人走过球场(这个“大猩猩”甚至在场中央停了一会儿拍他的胸脯)。

该文还披露,并非所有魔术都在认知水平起作用。利用视觉系统的特点,运用相应的道具也可以产生非同寻常的效果。这其中有:

弯曲的勺子:魔术师晃动一把勺子,让勺柄看起来好像是柔软的。

原理:视皮层里有些神经元对移动的影像和线条末端的影像都很敏感,但它们对振动影像的反应不同于其他视觉神经元。结果就是,神经系统对振动物体的末端和中段的反应有差异,坚硬的物体在这种情况下看起来就好像中间变柔软了。

视觉残留:魔术师已经把物体从视野中移除,但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看起来好像物体还在那里。

原理:当刺激撤除后,由于神经后放电会导致产生大约100毫秒的余像、

三维空间扭曲:观众先盯着一个旋转的碟子看一段时间,这个碟子有三个区域会发生扩张和收缩的运动。再让观众看静止物体时,他们会感觉静止物体也在扩张和收缩。

原理:神经元分别适应了视野中三个区域产生的运动影像。

猜你喜欢

刘谦误导魔术师
婚姻这本书里的浪漫和纯真
婚姻这本书里的浪漫和纯真
误导孩子的20个坏习惯
误导牌
魔术师
盘点影视剧中的那些医学误导
寻找魔术师
魔术师
误导
成功在心